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出的結果 展開
- 辭彙
- 出字姓氏
出
出字姓氏
出,中國姓氏,在福建惠安縣北20公裡外的山區,塗嶺小壩洪厝坑,聚居著幾百戶姓“出”蒙古族人,其家廟大門楹聯寫“燕南無二族,惠北自一家”,點明了在百家姓中找不到“出”氏源流。
目錄
原來他們是元朝蒙古貴族的後裔,祖先乃成吉思汗的重臣木華黎,官拜太師,爵封魯王,權傾朝野,顯赫風光。現為惠安“出氏”尊為始祖的“不歸公”納哈出,當時官至太尉,恰值元亡,被迫降明,后又聚兵屢犯遼東,被明太祖部將葉明擊潰再次歸降,受封為海西侯,隨傅友德出征雲南死於途中。納哈出的長子察罕因藍玉黨叛逆案被處死,次子福家奴正在福州中街屯田御倭,聞長兄被誅,擔心受株連禍及九族,便棄職歸田,隱居惠安荒郊野嶺,取父親納哈出的后一字為姓,以“燕山”為郡號,以示永世不忘先祖是剽悍威猛的蒙古族英雄。“出”氏最初隱居惠安九都梅峰鋪(今後龍上西村),后遷徙惠安十都樟市鋪,也就是現在塗嶺洪厝坑一帶,依溪流小水壩帝建居,默默地勤耕苦讀,繁衍子孫。同樣為不忘先祖,他們把境內的煙道山,稱為“燕山”。直至十二世孫出科聯在清乾隆年間考中進士官授翰林院檢討,後人在家廟中懸掛“忠節”和“進士”、“文魁”、“解元”等鎏金橫匾,紀念他給“出”氏家族帶來榮耀。據傳,出科聯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皇帝對這位隨臣的姓名很奇怪,即予詢問,出科聯趁機奏明來龍去脈,遂使隱姓埋名數百年的“出”氏源流明白於天下。出氏祠堂內有聯“帝廷稱奇姓,閩海振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