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颱風紅霞的結果 展開
- 2015年第6號超強颱風
- 2020年第11號颱風
- 2008年第21號颱風
颱風紅霞
2015年第6號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紅霞(英語:Typhoon Noul,國際編號:15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Dodong,菲律賓華語譯名:渡東)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紅霞”(朝鮮語:노을)一名是由北朝鮮所提供,是指日落時紅色的天空。15年4月30日,一低壓區在楚克附近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當晚10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但直至5月2日凌晨3時才提升為“MEDIUM”。同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4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該系統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上調為“HIGH”,並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壓。5月3日早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6W。
2015年4月30日,一低壓區在楚克附近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當晚10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LOW”,但直至5月2日凌晨3時才提升為“MEDIUM”。同日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4時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該系統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上調為“HIGH”,並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壓。5月3日早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6W。
5月4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正式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506,並命名為“紅霞”。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亦將紅霞升格為熱帶風暴,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香港天文台在當日凌晨2時的等壓線天氣圖上標示紅霞為熱帶低壓。紅霞陷入副熱帶高壓的弱點位置,移動變得緩慢。由於垂直風切變略為增強,不利紅霞的發展,其組織仍然鬆散,低層環流中心局部外露,同時該系統的極地方向空氣流出亦稍微減弱;不過西北太平洋海面水溫仍維持在攝氏28至29度,暖洋表溫使得紅霞的強度得以維持。紅霞在當日下午4時進入香港天文台的責任範圍,香港天文台將其強度評級為熱帶風暴。
5月5日,紅霞在尚算良好的環境下,吸收洋麵能量並緩慢增強,整合其鬆散組織,空氣流出重新加強,同時紅霞繼續往偏西方向緩慢移動。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下午2時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而香港天文台亦徠緊隨其後,在下午4時將紅霞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5月6日凌晨2時50分日本氣象廳把紅霞升格為強熱帶風暴,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這時候已率先將其升格為颱風。副熱帶高壓脊在當日加強,填補先前的弱點位置,驅使紅霞開始加速西移,時速約16至18公里,移向菲律賓。仍然炎熱的海水繼續供應強大能量,使紅霞的強度在當日穩步上揚,系統近乎四周皆有空氣流出,中心結構進一步鞏固,形成中心密集雲團和“雲捲風眼”,並有跡象打開“針眼”(即一個細小的風眼)。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下午5時將紅霞升格為颱風,日本氣象廳和香港天文台分別在當晚8時及10時跟隨,台灣中央氣象局在晚上8時亦將紅霞升格為中度颱風。5月7日由於副熱帶高壓脊支配紅霞繼續採取西北偏西移動路徑,移速加快至每小時20至22公里,直逼菲律賓呂宋;紅霞的強度亦持續上升,螺旋雲帶變得緊密,並捲入中心密集雲團。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分別在下午2時及下午4時正將紅霞升格為強颱風。但之後紅霞的增強趨勢停止大半日,其“雲捲風眼”一直未能轉為一個真正的風眼,甚至曾經變為“雲塞風眼”;直至5月8日中午過後,紅霞的強度才再次微升,並成功打開一個直徑約25公里的風眼。同時紅霞路徑的北向量有所增加,路徑變得偏西北。各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及官方氣象部門預報均顯示,副熱帶高壓脊將轉趨減弱,使紅霞吹襲呂宋后往東北方向移動,逼近台灣東南部;不過紅霞究竟是在橫掃呂宋並進入南海東北部后才轉向,還是掠過呂宋東北角后隨即於呂宋海峽內轉向,各部門的預測仍有分歧。
巔峰
5月10日凌晨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紅霞升格為超級颱風,更在早上8時把紅霞的強度進一步上調至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最高的“5級颱風”級別,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140海里(約每小時260公里),等同較早前颱風美莎克的中心風力,亦使紅霞成為年內第2個超級颱風;與此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亦將紅霞升格為強烈颱風。日本氣象廳更於上午9時將紅霞的強度評為“猛烈”,成為年內繼美莎克后,第二個達到“猛烈”評級的熱帶氣旋。由於紅霞逐漸移至副熱帶高壓脊西南側,偏南引導氣流使紅霞移動路徑的北向量增加,紅霞在凌晨開始呈現西北偏北之移動路線,逼近呂宋東北角,其中心在同日黃昏擦過卡加延省聖安娜沿岸,隨即進入巴林坦海峽。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表示紅霞於下午5時35分在卡加延省聖安娜登陸,不過亦有部分氣象部門判定紅霞沒有登陸,只是眼壁僅僅掃過。
路徑
5月12日,日本東京,超強颱風“紅霞”登陸日本,引發暴雨狂風,當地民眾出行困難。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四號風暴信號
5月7日凌晨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已進入責任範圍的紅霞評級為颱風,並命名為Dodong(渡東),開始發布熱帶氣旋資訊。半日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同日下午5時發出一號風暴信號。隨著紅霞步步進逼,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5月8日下午5時發出二號風暴信號,後於5月9日上午11時發出三號風暴信號。由於紅霞直逼呂宋東北角,並進一步增強,菲律賓大氣
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5月10日上午11時發出四號風暴信號,是繼2013年超強颱風海燕摧毀菲律賓中部群島后,1年半以來當局首次發出最高風暴信號。呂宋北部吹烈風或暴風程度西至西北風,且風勢顯著增強。當局表示,紅霞於當日下午5時35分在呂宋卡加延省聖安娜沿海登陸。當地海面翻起巨大風暴潮,並受颶風程度旋風影響。
紅霞擦過聖安娜后,向北移動並轉趨減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當晚11時解除四號風暴信號。
當地發出之最高颱風警報:海上颱風警報
5月10日早上8時30分,當颱風中心位於鵝鑾鼻之東南偏南方約600公里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針對台灣東南部(包括綠島、蘭嶼)海域、巴士海峽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同日下午5時30分,當颱風中心移至鵝鑾鼻之東南偏南方約430公里時,警報範圍擴展至台灣東北部海域。
2015年5月10日颱風紅霞襲擊菲律賓東北部地區的卡加延省,導致許多地區停電,數千人逃離家園。截止2015年5月11日已導致2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