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鼻塞

嬰兒鼻塞

鼻黏膜水腫、充血、腫脹,鼻黏膜分泌增多,鼻腔、鼻竇、鼻咽部佔位性病變等均可以引起嬰兒鼻塞。不同的病因引起的鼻塞有不同的特點及伴隨癥狀。患兒可有進食困難,睡眠障礙,打鼾,伴張口呼吸甚至憋氣等表現。發現嬰兒鼻塞明顯應到醫院就診,醫師診斷後對因治療。鼻黏膜水腫、充血、腫脹,鼻黏膜分泌增多,鼻腔、鼻竇、鼻咽部佔位性病變等均可以引起嬰兒鼻塞。不同的病因引起的鼻塞有不同的特點及伴隨癥狀。患兒可有進食困難,睡眠障礙,打鼾,伴張口呼吸甚至憋氣等表現。發現嬰兒鼻塞明顯應到醫院就診,醫師診斷後對因治療。

病因


● 鼻黏膜水腫、充血、腫脹,鼻黏膜分泌增多,鼻腔、鼻竇、鼻咽部佔位性病變等均可以引起鼻塞。不同的病因引起的鼻塞有不同的特點及伴隨癥狀。

臨床表現


● 1.鼻炎
● 鼻炎是大部分嬰兒鼻塞的罪魁禍首。患兒會出現反覆鼻塞,伴隨清涕、膿涕。
● 2.鼻腔狹窄及后鼻孔閉鎖
● 一般出生即存在,表現為持續性鼻塞,甚至無法經鼻呼吸,憋氣,唇面發紺。
● 3.腺樣體肥大
● 腺樣體肥大是嬰兒常見的鼻咽部佔位性病變,表現為入睡后鼻塞明顯,睡眠打鼾,伴張口呼吸甚至憋氣。

檢查


● (一)鼻炎
● 1.前鼻鏡檢查。
● 2.X線鼻淚管造影明確有無併發鼻竇感染。
● 3.鼻腔分泌物塗片檢測致病菌。
● 4.鼻腔分泌物細菌培養+葯敏。
● 5.必要時病毒檢查,需特殊培養、分離與鑒定。
● (二)鼻腔狹窄及后鼻孔閉鎖
● 1.鼻內鏡檢查
● 較大兒童用纖維光導鼻內鏡或電子鼻咽鏡放入前鼻孔邊吸引分泌物邊觀察后鼻孔情況。此法不但可以診斷本病,而且可以獲悉先天性鼻內型腦膜-腦膨出、鼻息肉、腺樣體肥大,鼻腔異物、瘢痕性狹窄及鼻中隔偏曲等其他造成鼻阻塞的原因。
● 2.染色試驗
● 將美藍或1%龍膽紫液滴入鼻腔,1~2分鐘后觀察口咽部是否著色,若無著色可診斷為本病。
● 3.X線碘油造影
● 將碘油慢慢滴入鼻腔,行X線造影,可顯示有無後鼻孔閉鎖及其閉鎖深度。
● (三)腺樣體肥大
● 檢查見腺樣體面容,硬齶高而窄,后鼻鏡檢查可見鼻咽頂有粉紅色,分葉狀淋巴組織塊,鼻咽部觸診可觸及柔軟腫塊,必要時可作X線鼻咽側位片,有助診斷。

診斷


● (一)鼻炎
● (二)鼻腔狹窄及后鼻孔閉鎖
● 通過以上檢查,及鼻腔CT可確診后鼻孔閉鎖。
● (三)腺樣體肥大
● 1.局部癥狀
● 兒童因腺樣體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發生耳鼻咽等癥狀。表現為睡眠時張口呼吸,舌根后墜常有鼾聲,夜寐不寧,鼻分泌多,說話時有閉塞性鼻音,語音含糊。因長期張口呼吸,致使面骨發育障礙,上頜骨變長,硬齶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獃表現,形成“腺樣體面容”。吞咽與呼吸之間共濟運動失調,常發生嗆咳。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黏膜,易患氣管炎。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膿性中耳炎致吸力減退,鼓膜內陷。
● 2.全身癥狀
● 常有全身營養及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慢性中毒反射性神經癥狀,如表情遲鈍、胸悶不安、肺擴張不好,日久致雞胸或扁平胸。少數由於慢性鼻阻,長期缺氧而出現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檢查見腺樣體面容,硬齶高而窄,后鼻鏡檢查可見鼻咽頂有粉紅色,分葉狀淋巴組織塊,鼻咽部觸診可觸及柔軟腫塊,必要時可作X線鼻咽側位片,有助診斷。

治療


● 不同的病因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有些需鼻噴葯,有些需手術治療。家長一旦發現患兒鼻塞,應儘快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在醫師指導下對症治療。
● 1.先天性鼻腔狹窄或后鼻孔閉鎖者需1歲左右手術治療。手術前可以經剪開口的奶嘴呼吸,建立經口呼吸。
● 2.腺樣體肥大的患兒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甚至身心發育的話應儘早行腺樣體切除術。
● 3.患了鼻炎,也不必恐慌,嬰兒鼻炎治療上沒有成人鼻炎那麼棘手,大部分經系統治療后可以治癒。必須按醫生醫囑定期複診,按療程用藥才能治癒。往往經一兩周的治療,癥狀可以得到明顯改善,家長鬆懈懶於複診,過不了多久,孩子又開始鼻塞了。此外,家長切忌隨意自行在藥店買葯,有些並不適合兒童的鼻用血管黏膜收縮劑可能會導致難治性藥物性鼻炎。因為兒童的鼻腔、鼻竇尚在發育當中,對於單純性鼻竇炎是不考慮鼻竇手術治療的。

預防


● 應該增強體質,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加減衣服,盡量避免受涼感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稍大的孩子可以用冷水洗臉,可以增腔鼻腔黏膜防禦能力和局部冷熱適應力;注意護鼻,空氣環境差或霧霾天氣需避免帶孩子外出,可以用清水或鼻腔噴霧器(內裝生理鹽水或生理海水)清洗鼻腔;家長不要自行給孩子取鼻腔深處、較硬的“鼻屎”,避免摳鼻損傷鼻腔黏膜而繼發感染;注意小物品的收撿,避免鼻腔塞入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