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4條詞條名為張清華的結果 展開
張清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清華,男,1963年10月生,山東博興縣人,文學博士。曾任教山東師範大學,2005年初調入北京師範大學,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曾任教山東師範大學,2005年初調入北京師範大學,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2020年9月,任第28屆柔剛詩歌獎終審評委。
曾獲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0年度批評家獎,第二屆當代中國批評家獎,2010年被評為“北京師範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佳教師”。
學術著作
長期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自90年代初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國內外數十家雜誌報刊發表理論與評論文章400餘篇,出版《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內心的迷津》(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境外談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天堂的哀歌》(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文學的減法》(吉林出版集團2009)、《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猜測上帝的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穿越塵埃與冰雪——當代詩歌觀察筆記》(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等著作多部。涉獵詩歌與散文隨筆寫作,出版散文隨筆集《海德堡筆記》(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隱秘的狂歡》(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詩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邊》(2010)。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詩歌、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中國當代小說研究》《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講》
1.《境遇與策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邏輯》,中國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3.《火焰或灰燼——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啟蒙主義》,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4.《內心的迷津——當代詩歌與詩學求問錄》,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5.《境外談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及歷史意識》,花山文藝出版社2003年9月版。
6.《天堂的哀歌》,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7.《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中國當代小說的敘事與美學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8.《文學的減法》,吉林出版集團2009年版。
9.《猜測上帝的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10.《穿越塵埃與冰雪——當代詩歌觀察筆記》,西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主編書目
1《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2001——2012共十二卷。
2、《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女性文學卷》,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國當代文學編年史》,山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4、《中國當代作家海外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文學創作
散文隨筆集:《海德堡筆記》(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隱秘的狂歡》(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
詩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邊》(2010)。
學術論文
1.《從啟蒙主義到存在主義: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6期。
轉載:*《新華文摘》1998年1期;
*《SOCIAL SINCES IN CHINA》(《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9年4期;
2.《認同或抗拒:關於後現代主義在中國的思考》,《文學評論》1995年2期。
轉載:*《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5期。
* 收入陳曉明主編:《後現代主義論爭文選》,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原載《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6期),轉載於《新華文摘》1998年1期
4.《大地上的喜劇:當代“新鄉村敘事”的文化闡釋》(原載《小說評論》1999年3期),轉載於《新華文摘》1999年10期。
5.《民間理念的流變與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三種民間美學形態》,《文藝研究》2002年2期。
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4期。
*《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3期轉載。
*《21世紀文學大系·2002理論卷》,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
6.《論石評梅的意義》,《文藝研究》2002年特刊(與張光芒合作)。
7.《時間的美學:論時間修辭與當代文學的美學演變》,《文藝研究》2006年7期。
8.《價值分裂與美學對峙:世紀之交以來詩歌流向的幾個問題》,《文藝研究》2007年9期。
中文核心期刊
9.《啟蒙神話的坍塌和殖民文化的反諷:論〈圍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年
4 期。
10.《抗拒的神話和轉向的啟蒙:論沈從文的文化立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
4期。
11.《整合·還原·沉潛·思變——關於現代文學研究的思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3年4期。
12.《莫言文體多重結構中傳統美學因素的再審視》,《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6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年2期轉載。
13.《增值與誤讀:十餘年來諸多文學現象的再認識》,《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5期。
14.《在幻象與流放中創造了偉大的詩歌——海子論》,《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5期。被收入崔衛平主編《不死的海子——海子逝世10周年紀念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10版。
15.《黑夜深處的火光:六七十年代非主流詩歌研究》,《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4期。入選白燁編選《2000中國年度文論選》,灕江出版社2001年版;入選陳思和等編:《無名時代的文學批評》,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年版;被翻譯為日文發表於日本文學刊物《藍·BLUE》總第4、5期合併號。
16.《從精神分裂的方向看:論食指》,《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4期。收入《新詩界》創刊號,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收入林建法主編《尋找文學的靈魂: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7.《好日子就要來了嗎——世紀初的詩歌觀察》,《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2期。
18.《在現實的“私處”》,《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2期。
19.《從“青春之歌”到“長恨歌”:當代小說敘事演變的一個例證》,《當代作家評論》2002
年2期。
20.《敘述的極限——論莫言》,《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2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5期轉載。被收入林建法主編《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1.《這就叫天花亂墜:關於現在的文學批評》,《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4期。被收入林建法主編《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2004年4月版。
22.《返觀與定位: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境遇》:《文藝爭鳴》1995年6期。
23.《俯望足下的裂隙——論當前文學的精神分化》,《文藝爭鳴》1997年4期。
24.《話語與權力:一個戲劇性的演變關係》,《文藝爭鳴》2000年4期。
25.《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啟蒙主義的兩個基本問題》,《文藝爭鳴》2001年4期。
26.《“演講”話語之於革命敘事》,《文藝爭鳴》2002年2期。
27.《新時期文學的文化語境與策略》,《文史哲》1995年2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7期轉載。
28.《論中國文學中的才子佳人模式》,《齊魯學刊》1990年2期。
29.《解構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齊魯學刊》2003年2期。
30.《青春與英雄的畫卷》,《中國出版》1997年10期。
31.《評四部新歷史主義小說》(譯作),原著德國學者洪安瑞(Prof。Dr。Andrea M Riemenschnitter)張清華譯,《文藝爭鳴》2003年1期。
32.《仙女塵夫模式:一個幻美的主題原型》,《山東社會科學》1991年2期。
33.《由語言通向歷史:重論王朔的意義》,《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4期。收入《王朔小說集·跋》,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34.《底層生存寫作與我們時代的寫作倫理》,《文藝爭鳴》2005年3期。
35.《2004年詩歌的若干關鍵詞》,《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1期。
36.《野地神話和家園之夢:論張煒近作》,《小說評論》1994年3期。
37.《困境與契機:中國當代詩歌文化意向的變遷》,《當代文壇》1993年5期。
38.《歷史話語的崩潰與墮回地面的舞蹈——對當前小說現象的探源與思索》,《小說評論》1996年4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年9期轉載。
39.《精神接力與敘事蛻變——新生代寫作的意義》,《小說評論》1998年4期。
40.《死亡之象與迷幻之境:先鋒小說的存在主題研究》,《小說評論》1999年1期。
41.《當代小說中的皇帝婚姻模式》,《小說評論》2000年3期。
42.《選擇與回歸——論莫言小說中的傳統藝術因素》,《山東師大學報》1991年2期。
43.《傳統與現代的成功嫁接——重論戴望舒對新詩發展的貢獻》,《山東師大學報》1992年4期。
44.《論〈九月寓言〉的農業文化傾向》,《山東師大學報》1994年2期。
45.《歷史邏輯與20世紀中國作家的文化策略》,《山東師大學報》1995年4期。
46.《歷史神話的悖論與話語革命的開端——重論尋根小說的意義》,《山東師大學報》1996年6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2期轉載。
47.《“前朦朧詩”論札》,《山東師大學報》1997年6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2期轉載。
48.《作為表象的生存寓言——重評新寫實小說兼及90年代現實主義的命運》,《山東師大學報》1998年6期。
49.《歷史·記憶·敘事·文本——論格非小說中的歷史哲學與歷史詩學》,《山東師大學報》2004年2期。
50.《悲壯的祭禮與從容的運作:新時期詩歌文體沿革回顧》,《山東師大學報》1993年4期。
51.《十年新歷史主義文學思潮的回顧》,《鐘山》1998年4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9期轉載。
52.《經典與我們時代的文學》,《鐘山》2000年5期。
53.《——蘇童論》,《鐘山》2001年1期。
54.《另一個陷阱或迷宮》,《詩刊》1998年10期。
55.《歷史的岩壁和它的回聲——讀〈家族〉》,《理論與創作》1996年3期。
56.《2002年詩歌一瞥》,《理論與創作》2003年2期。
57.《2003年詩歌讀札》,《理論與創作》2004年2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6期轉載。
58.《“誰來追趕這令人心碎的變化”——論翟永明》,《上海文學》2004年2期。
59.《語言的蝴蝶——談〈發現〉》,《上海文學》2004年7期。
60.《南方的精緻——關於〈北回歸線〉》,《上海文學》2004年8期。
61.《〈葵〉:穿越意識世界》,《上海文學》2004年9期。
62.《熱帶的熔點:關於〈詩歌與人〉》,《上海文學》2004年12期。
63.《朦朧詩·新詩潮》,《南方文壇》1998年3期,收入洪子誠、孟繁華主編《當代文學關鍵詞》,廣西師大出版社2002年版。
64.《性、政治、歷史恐懼症及其它》,《南方文壇》2002年3期。
65.《文學的減法——論余華》,《南方文壇》2002年4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11期轉載;收入林建法主編《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66.《關於朱文穎的小說》,《南方文壇》2003年1期。
67.《如何不濫用批評的權利》,《南方文壇》2003年4期。
68.《從這個人開始——重論1985年的扎西達娃》,《南方文壇》2004年2期。
69.《走向文化與人性探險的深處:“新歷史小說”的一支》,《理論學刊》1995年5期,《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11期轉載。
70.《窄門以里與深淵以下:余華《兄弟》(上)的閱讀筆記》,《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1期3期。
71.《天馬的韁繩:論新世紀以來的莫言》,《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6期。
72.《持續狂歡·倫理震蕩·中產趣味:對新世紀詩歌狀況的簡略考察》,《文藝爭鳴》2007年6期。
73.《關於文學性與本土經驗:從顧彬教授的談話說開去》,《文藝爭鳴》2007年10期。
74.《〈紅高粱家族〉與當代長篇小說的變革》,《南方文壇》2006年5期。
75.《殘酷青春之後是什麼——關於80后寫作的思考》,《南方文壇》2007年4期》。
學術影響
1.孟繁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當代中國的學院派批評——以青年批評家張清華為例》,《南方文壇》2002年2期。
2.敬文東(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教授):《“修正主義”的勝利;關於張清華的文學批評》,《南方文壇》2002年2期。
3.周海波(青島大學中文系教授):《詩與思想的理性之路——關於張清華及其文學批評》,《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4期。
4.張煒(著名作家,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讀張清華的文學評論》,《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4期。
5.王少華(山東師大研究員):《張清華教授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3期。
6.方長安(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評介》,《文藝研究》2002年4期。
7.塗險峰(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境遇”、“策略”與當代文學的文化邏輯——評張清華的〈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2期。
8.束學山:《詩性探尋與邏輯建構——讀張清華的〈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小說評論》1999年1期。
9.敬文東:《迫不得已的文學史——關於張清華的〈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讀書》199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