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后脫位
髖關節后脫位
髖關節后脫位以股骨頭脫出髖臼,向後移位為特徵。多見於青壯年。多發生於撞車、塌方等事故中。可出現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患肢縮短。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閉合複位和手術複位。診斷明確后早期進行規範的治療,本病預后較好。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併發股骨頭骨折、神經損傷、創傷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壞死等。
● 骨科或外科
● 髖關節后脫位常常是屈髖、屈膝位時,膝部遭到來自前方的撞擊所造成的。如坐公共汽車時一個大腿放在另一個大腿上,司機突然剎車,乘客膝部撞到前排椅背上。
● 髖關節后脫位時患者常可感到非常不舒服,無法活動患肢,患肢遠端麻木。
● 典型癥狀
● ● 患髖疼痛,不能活動;患肢縮短、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 其他癥狀
● ● 臀部飽滿,可摸到股骨頭。
● 髖關節后脫位的診斷主要依賴於影像學檢查。
● X線檢查
● ● 可明確診斷。
● CT檢查
● ● 可對關節是否有骨碎塊做診斷,直接決定著患者的治療方案與預后。
● 醫生是依靠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X線檢查結果進行診斷的。診斷依據如下:
● 有嚴重外傷史。
● 局部腫痛,傷肢呈屈曲、內收、內旋、縮短畸形,臀部常可摸到突出的股骨頭。
● X線檢查可確診,並可顯示有無合併骨折。
●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軟組織扭傷、股骨轉子間骨折與本病的臨床表現相似,容易混淆,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臨床表現及X線、CT檢查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做出診斷。
● 新鮮髖關節后脫位,應儘早行手法複位;合併髖臼或股骨頭骨折、陳舊性髖關節脫位,應行切開複位內固定。
● 閉合複位方法
● ● 若局部畸形消失、關節活動恢復,表示複位成功。
● 切開複位術
● ● 當有梨狀肌阻擋、關節囊鉗閉時,手法複位多不能成功。合併嚴重髖臼骨折時,應手術切開複位,同時將骨折複位內固定。
● 髖關節后脫位不僅影響患者的運動,還可導致畸形、神經損傷等,可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 常可合併或併發坐骨神經損傷、股骨頭缺血壞死、骨性關節炎、創傷后骨化。
● 髖關節后脫位治療后的效果與損傷程度、治療的早晚、患者的體質、年齡等因素有關。
● 總體來說,早期診斷、規範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 髖關節后脫位主要是由於外傷所引起的,如摔傷、墜落、乘車時緊急剎車。因此注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的關鍵。
● 遇事要保持冷靜,避免因情緒激動產生衝突。
● 建築工人、高空作業者、採礦工人等高危工作者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工作時應注意安全,做好防護工作。
● 乘車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
● [1] 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2]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3] 田偉。實用骨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 [4] 葛寶豐,盧世璧。骨科手術學。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
● [5] 裴福興,陳安民。骨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