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夜明珠
慈禧太后隨葬品
慈禧太后死後葬於清東陵定東陵,隨葬有大量的珍寶,包括聞名中外的夜明珠在內。慈禧死後,夜明珠含於其口中,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寢陵被軍閥孫殿英指揮的軍隊所盜。后輾轉流落到宋美齡手中,被當做鞋飾,隨即不知去向。
據於善浦《孫殿英東陵盜寶記》載:慈禧陵建築豪華,超越了清代所有帝后的陵寢尤其棺中隨葬的珠寶更為珍貴。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死後,太監李蓮英參徠加助殮,曾將隨葬珍寶一一入冊。
慈禧夜明珠
據於善浦《孫殿英東陵盜寶記》載:‘慈禧陵建築豪華,曾將隨葬珍寶—一入冊。'又說‘盜匪們首先收走慈禧屍體周圍的大件寶器—翡翠西瓜、蟈蟈白菜、玉石蓮花、珊瑚樹等等,再把壓在慈禧屍下的珠寶—一取盡,隨後把慈禧屍體抬上棺蓋,抓下龍袍,撕毀內衣脫下鞋襪,將周身珠寶搜索精光。慈禧的牙也被撬開,把含在口中的稀世明珠取走。'該文引用孫殿英的話說:“她(慈禧)口裡含著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聽說這寶貝可使屍體不化,難怪慈禧的棺材劈開后,老佛爺像睡覺一樣,只是見了風、臉才發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我把夜明珠托雨農代我贈給蔣夫人(宋美齡)。”
不見其物,難知根底
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似毋庸置疑,但不知是何質料所制,有人以為是螢石,但不見其物,難下結論。
1997年間月,筆者在台北參加“海峽兩岸土文化交流會'時,曾就有關這顆夜明珠的情況多方詢問,皆因宋美齡年事已高,又僑居美國,很難知其根底。此事,也問過台灣故宮博物院考古專家那志良老先生(時年92歲,1998年因病去世),他也搖頭不知細況。
據蔣卜力《慈禧陵墓被盜案》一書載:‘第五十一號夜明珠,重四兩二錢七分(合今133.4375克)值一千零八十萬兩。”另據趙汝珍《古玩指南》一書稱:“總之慈禧葬物若均追回以之還外債,尚可余若千萬,足可富國也。所列制價及估價系當時之寶價,以後至宣統元年經中外古玩收藏家及珠寶商估計,所有價值均漲十倍。民國後期又行估價,須漲百倍,今日已無法計價矣。'
王春雲博士,2004,慈禧太后嘴中隨葬夜明珠科學研究 - 材質、命名與來源。珠寶科技,Vol.16, No.5 (Serial No. 57), pp.1-8, 2004。
夜明珠是世界若干傑出古老文明中同時存在的一個自然、歷史和文化之謎。基於王春雲在對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的首次全面破解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進展和對現有關於慈禧太后陵墓及其被盜的歷史記載資料的科學分析和重新解釋,本文研究認為,隨葬於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是一塊具有近似球形形態、稱重約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其1908年當時1,080萬兩白銀的估價約相當於現在8.1億元人民幣現值。這一結果本身再一次確證關於礦物夜光與磷光無關而夜明珠非大顆粒金剛石原石莫屬的學術觀點是正確的。由於這一科學發現屬於國際科學史上的首次,本文作者王春雲博士依照國際科學命名慣例將這顆金剛石命名為“國英(中國之星)”[“Guoying (Star of China)”]。
通過歷史學與考古學研究,王春雲博士找到一條鐵證,足以證明國英(中國之星)金剛石實際上就是由印度莫卧兒王朝沙·賈汗國王命名、迄今已經丟失了將近350年之久的“莫卧兒大帝金剛石”(the Great Mugul)原石,而由法國旅行家Tavernier 於1665年描述的、具有280克拉和玫瑰琢型的優質凈水金剛石(該金剛石在過去300多年歷史中一直被全世界公認為就是被切割了的“莫卧兒大帝金剛石”)實際上只是“莫卧兒大帝金剛石”的一個替換品。同樣,依照國際科學命名慣例,王春雲博士將這顆金剛石命名為“痕都斯坦之星金剛石”[“Star of Hindustan”]。而此前世界各國金剛石學者在過去的三百多年時間裡圍繞“莫卧兒大帝金剛石”是否已經被切割成為“光明之山” (Koh-i-Nur,現由大英帝國王室收藏,鑲嵌在伊利莎白女王的王冠上)、“光明之海”(或者“光明之川”、“光明之眼”,Darya-i-Nur,曾由伊朗王室收藏,鑲嵌在伊朗國王巴列維的王冠上)、“奧爾洛夫” (Orloff, 曾由俄羅斯沙皇皇室收藏,鑲嵌在凱瑟琳女王的權杖上)、“月亮之山”(Moon of the Mountains,曾由俄羅斯沙皇皇室收藏,但現在去向不明)的種種猜測和學術紛爭至此便告塵埃落定。王春雲博士在論文中還對“莫卧兒大帝金剛石”如何成為“國英(中國之星)金剛石”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最有可能是阿富汗國王Ahmed Shah Abdali先後八次遠征印度莫卧兒王朝搶奪來該寶,然後於1760年或者1762年向清廷派遣使團時將該寶朝貢給了乾隆皇帝,而後該寶一直便流傳到了慈禧太后嘴裡。
除慈禧口中夜明珠廣為人知外。其鳳冠上九顆夜明珠也相當有名。據李映發《文史拾趣》載;‘公元1900年6月,英、德、俄、法、美、日、意、奧等八國組成的侵略軍人侵北京,慈禧太后不準許人民反擊侵略者,而是大搞賣國活動,從鳳冠上取了四顆夜明珠送與外國人,求他們退出北京。當時辦事的大太監李蓮英不在身旁,叫一個姓王的宮女送往西門賓館,交與李鴻章派來的人。李鴻章正在負責與外國人交涉退兵一事。當時這個宮女才17歲,慈德大后告誡她一路要小心,如有丟失定教腦袋落地。這個宮女藏好珠子,邊走邊想:‘這是我們國家的寶物,怎能送給外國人!'於是,她巧妙地擺脫護衛的人,把夜明珠藏入了民間。六十四年後(公元1964年),在西安市柏樹林住的一個工人家庭里發現了這四顆夜明珠。這家人姓吳,夫妻都是化工廠的工人。有一次搞清潔衛生,小孩子把一個骯髒油黑的小枕頭拆開準備清洗,發現裡面有一個紅布包,揭開紅布又是一層黃布。一層油紙,油紙裡面一層綿紙,包著四顆龍眼大、晶瑩閃亮的夜明珠。
他們把這無價之寶獻給國家,經過考古學家鑒定證明這是遺失了多年的慈據太后鳳冠上的那四顆夜明珠。國家獎勵吳師傅十萬元人民幣,可是他們不收,說:‘國家的寶物應該獻給國家。祖國的文物,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和愛惜。'原來,那個骯髒的小枕頭是一個80歲的王奶奶臨死前給他們的。解放后吳師傅一直收養著這位無依無靠的王奶奶,待她如同親娘一般。公元1963年臨死時她送了那個小枕頭,還未說明個中秘密就停止了呼吸。這個王奶奶便是六十多年前慈禧太後身邊的那位宮女。1985年,洛陽一朋友來北京,帶來兩顆夜明珠,橢圓形,穿孔,淡黃白色,在暗中夜光非常明顯,疑是慈括大后鳳冠上另外兩顆未惻,比重較輕,不像是礦物類。自從筆者1981年在<地球>雜誌《創刊號》上發表了〈世界上真有夜明珠嗎?〉一文後,特別是1982年廣東的霍永銘先生,在國內首次發現了螢石夜明珠后,有關夜明珠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地球
徠根據敘述手法推測,以上說法應為解放後文化產物。僅供娛樂。
孫殿英盜后的清東陵
盜陵案被報道后,舉世震驚,各地各界人士紛紛通電譴責,要求嚴懲凶首孫殿英,追回珍寶。蔣介石下令閻錫山查辦盜陵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