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白粉病

西紅柿白粉病

該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及果實有時也可被害。常見有兩種表現:其一,初在葉正面出現小型的放射狀粉斑,即菌絲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擴大成圓形粉斑,且白色粉狀物逐漸加密、擴大,嚴重時布滿全葉;另一種癥狀,初發時葉正麵粉斑不明顯,而有邊緣不明顯的黃色斑塊,仔細可看到有稀疏的霉層,后病斑擴大連片白色霉層漸明顯,且覆滿整個葉,後期使整葉變褐枯死。

病原


該病是由Leveillula taurica(Lev.)Arn.(韃翅內絲白粉菌)引起,病菌屬於子囊菌亞門真菌。菌絲內生,無性階段為Oidiopsis taurica(稱辣椒擬粉孢),分生孢子棍棒狀或燭焰狀,單個頂生於由氣孔伸出的孢子梗頂端,無色,大小40-80μm×12-21μm。閉囊殼埋生於菌絲中,近球形,直徑140-250μm,附屬絲絲狀與菌絲交織,不規則分枝,內含子囊10-40個,子囊近卵形,大小80-100μm×35-40μm,其中多含子囊抱子2個。有時可見Oidium lycopersici Cooke Mass.(稱番茄粉孢)為害莖葉。

發生規律


西紅柿白粉病
西紅柿白粉病
在我國北方,病菌主要在冬作番茄上以無性孢子越冬,此外也可以閉囊殼隨病殘體於地面上越冬,條件適宜時,閉囊殼內散出的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以後又在病部產出分生孢子,成熟的分生孢子脫落後通過氣流進行再侵染。南方番茄常年種植區,病菌無明顯越冬現象,分生孢子不斷產生,輾轉為害。番茄粉孢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0—25℃;韃靼內絲白粉菌為15—30℃。露地多發生於6—7月或9—10月,溫室或塑料大棚則多見於3—6月,或10—11月。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白粉病品種,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
(2)採收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
(3)發病初期,棚室可選用粉塵法或煙霧法,於傍晚噴撒10%多百粉塵劑,每667平方米每次1kg,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7平方米每次250g,用暗火點燃熏一夜。
(4)露地或棚室可選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福星乳油10000-8000倍液、10%世高水溶性顆粒劑1500倍液、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或50%嗪胺靈乳油500-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或2%農抗120水劑15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加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隔7-15d1次,連續防治2—3次。發生韃靼內絲白粉菌時,一般使用三陛酮、福星、世高等內吸治療劑方能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