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授金

王授金

王授金(1873~1928),名夢簡,字授金,亦作綬金。陝西禮泉人。

人物簡介


王授金幼年從父讀私塾,及長大考取秀才,后入三原宏道書院,繼又考入上海公學,專攻理化。畢業后,開始在清末的陝西教育會工作,曾任西安紅十字會副會長。辛亥革命爆發時王為陝西的革命軍製造火藥。民國初年任同州第二師範學校校長,曾參加陝西人民驅逐軍閥陸建章的鬥爭。1920年任西安女子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積極參與西安省立各校教職員反對軍閥陳樹藩的罷教索薪鬥爭。是年8月27日,省教育廳廳長郭希仁訓令各校學生一律去文廟祭孔。王領導女師師生拒絕參加,並發表演說,號召學生學習新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富強康樂奮鬥,事後還把講演稿在報上發表;郭希仁因此將其解聘。王毫不示弱,公開批評郭“束縛言論,壓制思想,破壞新文化運動”。郭的倒行逆施遭到全省各校師生及旅京陝西學生聯合會的反對,結果被趕下台。
王作為以蔡元培為董事的中華教育改進社的成員,積極從事對舊教育的改革。他反對教育脫離生產和民眾的生活實際,提出教育必須“留心時事,熟悉地方情形與家庭的需要”,批駁把教育單純看成是“念書”的舊觀念。他提倡書“不可不念”,但“不可死念”;強調要改善師生關係,曾以《先生與學生》為題發表演說,提倡師生做朋友,“以善相觀摩”,反對封建主義的師生關係。他十分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感覺、知覺、統覺、記憶、想象、概念、判斷和推理等相互關聯的八個項目;中心在於提倡啟髮式,反對注入式和死背硬記。1924年,王在西安創辦私立新民中學,在禮泉創辦健行小學,聘請進步教師在兩校任教。辦學過程中,他十分重視革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注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興趣,教育學生要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學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並被社會主義青年團西安支部和青年生活社聘為顧問。同年冬,國民會議運動在全國興起。王和共產黨員魏野疇等聯合西安的17個團體,於1925年3月籌備成立陝西國民會議促成會,並為促成會起草宣言和章程。隨後,他又主持召集各團體代表會議,揭露軍閥段祺瑞召開“善後會議”的陰謀。這次會上,代表們一致推選王為陝西省國民會議促成會各團體代表大會的永久主席。此後,他領導該會揭露和阻止了省長公署主持的陝西省國民代表會議議員複選活動。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4月25日,陝西國民會議促成會聯合56個團體,在西安隆重舉行追悼大會,王被公推為大會主席並講了話。針對國民黨右派反對孫中山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猖狂活動,他指出只有堅持革命,才能“救中國的亂局,減除人民的痛苦”,號召學習孫中山的革命精神。12月12日,王在西安公共體育場主持反奉講演大會,號召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組織人民自衛軍,促成國民會議,產生真正的人民政府。
1926年1月,陝西國民會議促成會改名為西安國民會議促成會,王被選為總務。1926年春,劉鎮華在直、奉軍閥的策動下,西入潼關,圍攻西安城。中共西安地方執委會積極支持國民軍,組織市民學生參加反圍城鬥爭,王積極參加。這年7月,中共和共青團西安地方執委會舉辦暑期學校,他是主要講課人之一。由於長期圍困,城裡糧食發生嚴重困難,王將家中積存的四五百斤口糧無償地分給了許多共產黨員和群眾,后又用幾十塊大洋買了一匹騾子殺了,摻些油渣之類的東西給大家充饑。他對大家說:“圍城再不解,要餓死的話,應先餓死我這歲數大的人,留下你們這些年輕人,好繼續做革命工作。”反圍城的艱難時刻,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反圍城鬥爭勝利后,受中共組織的派遣,於1926年底回到家鄉禮泉縣,以他新辦的健行學校為基地開展革命工作。幾個月後便掌握了禮泉縣教育界的領導權,並控制了一些政府部門,為後來的禮泉起義打下了基礎。1927年6月1日,陝西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王被選為省農民協會委員長。
在國共合作時期,王還擔任國民黨臨時省黨部執行委員。1927年1月召開國民黨陝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王為大會主席之一,並被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工商部部長。大革命失敗后,王於1928年春到渭南,參加渭華起義,協助新建立的西北工農革命軍開展宣傳活動。起義失敗后,王於同年夏奉命到西安開展秘密工作,行至華縣龍王廟村被清鄉團發現,遂遭毒手,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