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庄

隸屬山東省東平縣彭集鎮西郭庄村

龐庄,隸屬山東省東平縣彭集鎮西郭庄村,毗鄰105國道,前臨小汶河,后距龍宮河,是雞鳴兩市(泰安市與濟寧市)、兩縣(東平縣與汶上縣)、三鎮(彭集鎮、沙河站鎮與郭倉鎮)相聞之地。

北距東平縣城10km,南離汶上縣城15km。與袁樓、羅曼、東李庄、西郭庄、張庄等村莊為鄰。

人口約300人,佔地220畝。庄內地勢平坦,最高海拔46米。

處於魯西南平原北部,東部受魯中山區的阻擋,境內受季風的影響,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

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

距周邊濟南、泰安、濟寧、菏澤、聊城等大中城市均為1小時左右的路程。濟廣、濟徐高速公路,105、220國道,250、255、331省道及縣鄉道路縱橫交織,正在建設的晉魯鐵路也選在東平設立客貨站點,即將復航的京杭大運河在東平建設船閘和航運碼頭,交通十分便利。

村內情況


人口數量:300多人,滿族1人,其餘皆漢族
據《龐氏族譜》載,明朝永樂年間,龐庄的龐氏一世祖是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下遷來的,當初是兄弟二人,最早遷移汶上縣北周屯王府庄,傳三世,三世祖諱錫公遷徙於汶上城西關冉子閣北,錫公生八子,龐庄龐氏屬於第八子即四世祖諱時泰公嫡系血脈,時泰公居汶上城西關又傳三世,到六世祖諱之岐公(約明末清初左右),再遷移到到東平縣龍宮河南岸,當時叫小河,遂以姓氏命名龐庄。屬於汶邑龐氏十三支之東八支--八支一脈。
龐氏自十五世起40代輩分:靈玉傳國璽,昭壁重連成,友仁盛寶善,賢忠念顯榮,敦睦廷世緒,宗脈百代昌,純厚家聲遠,誠篤庭譽長。到國字輩,為第十八世。
除龐姓外,還有楊姓。楊姓的輩分為:兆、憲、聖、賢等,據說由於老輩子有聯姻(據家譜記載六世祖之岐公夫人為楊氏),楊家的輩分比龐家大,但是楊氏從何遷來,不得而知。
村裡的最熱鬧的時候是春天趕彭集、李官集兩個廟會,逢三、八、五、十趕彭集,二、七趕李官,一、六沙河站。村後面西北里許原先有個古廟,官方叫廣惠寺,老百姓叫北大寺,據說很熱鬧,可惜已經拆了,變成了耕地。
村莊地勢平坦,最高海拔46米,四季分明,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地瓜等,70年代曾經種植穀子、高粱,也曾經加工過粉條。
村南的小汶河,常發洪水,為了攔洪,沿著汶河兩邊修築了高高的壩堤,俗稱南堤,後由於國家治理水患,洪災少見,南堤作為攔洪功能削弱。
以前小汶河與龍宮河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潺潺西流,鯽魚、參條、鯉魚、甲魚、螺螄、河蚌等水生動物眾多,有一年下大雨,河水暴漲,村莊溝溝坎坎里全是歡快的魚兒。兩河也是夏季消暑的好地方,勞累一天,跳進河裡,踩著軟軟的黃沙,沐浴著清涼的溪水,特享受。但是不知什麼原因,兩條河流現基本斷流。
70年代,彭集公社在村東南建立了磚瓦廠,俗稱南窯,高高的煙囪上面寫著“工業學大慶”五個大字,數里可見。燒制磚瓦材料取自南堤黃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南堤基本消失,現磚瓦廠已停產。
龍宮河有座橋,連接西郭庄,俗稱大水橋。童年時夏季傍晚,橋上常聚集很多人納涼聊天。橋下多魚,有一年有人曾經抓過許多。但是,傳說風水也緊,尤其月黑頭,說是橋下常常發出不明聲響。
夏季多雨時,地里玉米鬱鬱蔥蔥,挺拔秀麗,會有很多青蛙比賽唱歌。玉米花香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別有一番韻味。
村裡多楊樹、槐樹、榆樹、棗樹、柳樹、香椿、戀子樹,以前有家種植梨樹和桑樹,到春天。槐花、梨花盛開,花朵潔白,昂天怒放,煞是美麗。
樹多鳥也多,主要有喜鵲、灰喜鵲、黑卷尾、啄木鳥、大山雀、黑枕黃鸝、麻雀等。以前汶河沙灘上常見大雁,有一年村裡烏鴉出奇的多,但是現這兩種鳥基本絕跡。
由於綠樹成蔭,蟬也多,尤其夏季雷陣雨過後,蟬的幼蟲也叫爬查就會爭先恐後爬出,這時候,摸爬查成為這個季節的最大活動,有時一晚能摸小半桶。用油一炸,香氣四溢,簡直是上天賜予的美味。
村裡80年代前有兩座石碾,所吃的糧食主要在石碾壓碎,隨著機械化發展,已廢棄,碾子也不知所蹤。
以前有兩口水井,所吃的水需要到井上擔挑,後來家家打了壓水井,原井也作廢。
村裡原有兩個池塘,曾經養過魚,是以前女人洗滌衣服所在,也是小孩夏季洗澡,冬季溜冰的樂園,現已經填平建房。
人民公社時期,生產隊建有木工副業、牛棚,後來改革開放被解散,牛、騾子、農具等都分到各戶。村裡有口鐵鐘,高高掛在樹上,黎明時分,生產隊長就會“噹噹當”的敲響。家家戶戶都有有線廣播匣子,是唯一的接受外界信息渠道。有一年春節,縣委領導做的促進生產報告中的那句“大年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過初三”名言,就是通過此工具廣為流傳的。後來,收音機出現,再後來電視出現,有線廣播也就失去功能。
以前照明工具是油燈、玻璃罩子燈,後來出現過嘎斯燈,生產隊晚上出工時還有汽燈,到80年代中期才通電,電燈才成為主角。
以前所穿的衣服主要自制,家家有紡棉花車子、織布機,這兩種機器是夜晚女人勞作的主要工具,所鋪所蓋都來源於此,布是粗布,但是絕對綠色環保。
以前鞋子也是自作,地里長得麻或青(方言),收割后,發到水裡侵泡,把皮剝下,放在腿上撮成細細的繩子,就是納鞋底的好材料,當然這也是女人專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女人早當家。
以前在打麥場,俗稱南場,有一個用水泥砌的氨水池子,上面是光滑的平面,夏季時會聚集很多人納涼,許多天南海北的故事就是從此聽來的。
農具主要有鐮刀、撅、鐵杴、地排車、土牛子、耙及把梯子。
村民有喝茶習慣,主要是花茶,吃完飯,只要有人來,不管渴不渴,茶是一定要沏的。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四碗肌骨清,五碗通仙靈.,六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村民有串門拉家常的習慣,所以家家戶戶白天基本不關門。
住房為平頂房,房頂一般是晾曬糧食的地方。以前是土質房屋,後來發展到全部用磚(俗稱:磚到頂),現基本上都是非常洋氣的五間鎖皮頭的房子。一般有院子和大門,家裡喜歡栽樹、養雞鴨鵝豬等。
村裡人喜歡豫劇,《朝陽溝》等是最愛,尤其是家有喜事時,此劇是必放的曲子。
80年代前,娛樂活動少,冬季有時會有盲人來,其所表演的節目俗稱“瞎腔”,也是那些年的鄉親最愛。兒童主要娛樂有:滾鐵環、打洋火槍、藏貓根(躲貓貓)、打爾(類似陀螺)、殺爾(用木頭製成兩頭尖的一種玩具)、打坷垃仗、踢毽子、跳繩、玩頂真(拋玩幾塊小石頭)等,現此娛樂會操作的很少。
村裡最為繁忙的季節是麥收,防火、防雨、搶收,男女老少齊上陣,其聲勢不亞於打一場硝煙瀰漫的攻堅戰。農月無閑人,傾家下南窪。
龐庄
龐庄
村裡最為閑暇是冬季和下雨天,改革開放前,這兩個季節無事可做。現大都外出打工,為了生計,基本上無此閑心。
村裡與東北三省血緣密切,幾乎家家都有闖關東的親人,據不完全統計,在關東安家的龐庄人約有二三百人,光陰荏苒,現輪到小輩已基本上沒有聯繫,就是在哪裡遇見,也是“同宗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汶邑龐氏家譜


據家譜記載,東平縣彭集鎮龐庄的龐氏族人屬於汶邑龐氏十三支中的東八支---八支。與汶上西關、侯之門、梁龐庄、郝營、房村、鹿灣、龐樓、闕庄、十里閘、開河東村、袁口、大營、寧陽彩山、郭家村、嘉祥龐庄、梁山西丁庄等地龐氏,乃同宗同源。除東長支傳至九世之後失考,東三支少亡不載,東六支傳至九世止外,現剩餘東八支:二支、四支、五支、七支、八支和西五支:長支、二支、三支、四支、五支,共計約有5000餘人。

受姓考

龐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畢國,史尊稱畢公高,其支庶被封於龐鄉,因以為氏,得姓氏已3000餘年。
尋根溯源,龐氏系皇族之裔,帝王之後,龐氏後裔丁旺人傑,古今人才輩出:戰國魏將龐涓,南征北伐,縱橫四海,其一人之生死,關魏國之存亡。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才深學博,為千古名相諸葛亮之師。侄龐統,仕蜀,官至軍師中郞將,名並諸葛。唐朝詩人龐任運,即寒山子,陝西咸陽人,隱居天台寒山,其詩歌在美國,日本等國掀起寒山熱。北宋名相龐籍,山東成武人,史稱龐太師,鞠躬盡瘁為社稷,輔佐天子正紀綱,精心策劃安西北,力薦狄青平嶺南,為國為民盡忠魂,豐功偉績,昭昭可考。年邁以太子太保致仕,封穎國公,薨76歲(1063年),仁宗皇帝遺使吊念,並贈司空,加待中,謚庄敏,歷史評價:田園貧宰相,圖史富書生。(據史料記載,龐姓官至宰相著與包拯同朝唯龐籍一人。包拯卒於1062年,小說,戲曲中"包公斬龐太師",“包公斬龐洪,龐吉,龐昱”等純屬憑空捏造,子虛烏有。)

古龐鄉考

龐氏部落活動區域和居住場所,在當時被稱為“龐鄉”。而關於古龐鄉的位置,有學者認為“古龐鄉在今河南南陽”的說法。《甲骨文合集》7283版記載:“乙酉卜。殼貞,勿呼婦好先登人於龐。”
“登人”意為徵集軍隊,這記載的是婦好到龐國徵兵的事迹。這樣的記載在甲骨文中出現了3次。這說明,當時的龐國歸商王朝統治,並且是國家軍隊的集合地。
春秋末期,魏國曾起兵攻打繁國與龐國,其中的龐國位於魏國南部邊境,即今河南南陽一帶,龐國即古龐鄉。。
從古至今,河南南陽一直是龐姓人最集中的地方。現在,河南仍是全國龐姓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尤以南陽最多。
不過,也有專家學者,根據多部《龐氏族譜》和史籍資料的記載分析,約公元前1100年,古龐鄉的位置,應在今陝西興平市東南阜寨鄉西佐村一帶。因地易姓,龐氏發祥自此開始。至西漢武帝時,龐鄉被朝廷視為風水寶地,漢武帝。衛青。霍去病等一代聖君名將墓陵均修建於龐鄉附近,當時大批 龐氏族人被迫外遷至四川涪陵、湖北襄陽、廣東南雄等地。
《廣韻》記載:周文王子畢公高后,封於龐,因氏焉。望出南安、南陽。

來汶考

我祖本山西省洪洞縣人,世居大槐樹野鵲窩。明永樂遷民,我祖兄弟二人(或胞或堂或族,失考)相攜來到汶上縣草橋,家居北周屯地方王府庄。
我祖兄弟二人來汶上后,昆祖西遷徙到袁口(之後,失考);我祖住北周屯地方王府庄,傳三世:錫公、銳公。銳公 先南遷侯之門,之後 錫公 又東遷徙至汶上西關北,冉子閣之陰。錫生八子,為東八支,銳生五子,為西五支,合計十三支。
山東省簡稱魯,地處黃河下游,黃海、渤海之濱,元屬中書省,明置 山東布政使司,轄六府,十五屬州,八十九縣。(《明史-地理志》)元末明初,山東地區人口與山西地區人口不相上下,而土地面積卻比山西大多了,由於元末戰亂及災荒,再加上朱元璋北伐,“靖難之役”的兩次戰爭,靖難之役,山東軍民抵抗燕軍最為頑強,山東參政鐵弦數敗燕軍於 山東境內,民眾也多自發抵抗燕軍,南軍李景隆在德州、濟南地區與燕軍反覆拉鋸作戰,燕王勝后,對這些地區的民眾進行了殘酷的屠殺,造成 山東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所以 山東地區是移民的重點地區,往 山東的移民洪武、永樂朝較多。在《明史》、《明實錄》記載的18次移民中,往 山東地區的移民記載有:洪武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年十二月兩次,永樂元年八月,永樂五年五月兩次,共四次大批移民。但大量的家譜、碑文及地方志記載永樂朝為多。主要遷往東昌府、濟南府、兗州府、菜州府、德州府的最多。據葉濤《移民· 山東人· 山東民俗》調查,在魯西南一帶,大約半數以上的村莊是明代建立的。

汶邑龐氏年代考

明永樂年,一世祖自山西洪洞縣遷移汶上,至清宣統元年續家譜止,為五百零九年;一九八六年續譜,據宣統元年為八十年;二零一七年續譜,據八六年為三十一年;光陰荏苒,汶邑龐氏在齊魯大地已生生不息六百二十年也。

塋墓序

遷汶老林:始祖 熊公 墓,在王府庄,無碑,有石香爐兩座,四角有至石,有柏樹三十七株繼周所栽。二世祖 柰公 墓亦在此林。
東八支老林:三世祖 錫 墓,在汶城西北角海河上岸,南據冉子閣里許,後土山有楊樹三株。祖墓有出圍槐樹一株,前一枝如龍爪形,於康熙五十年間,被牧童戲折之。承先 知欲送官治罪,鑒懇央責懲謝過,乃恕之。后公商議,去之。林內墳、碑、香爐、坊門、看林樓,在林東南,塌壞,公議修之,而未果。
東八支-長支四世祖 時平 墓,在祖墓前,無碑,后遷鄒縣橫河林。
東八支-二支四世祖 時讓 墓,在祖墓西南,無碑,可學 墓,無碑。
東八支-四支四世祖 時正 墓,在祖墓東南,無碑,維治 墓 維潤 墓,皆有碑;維藻墓,無碑。
東八支-五支四世祖 時信 墓,在祖墓南,有碑,肯堂 墓 肯播 墓,皆有碑。
東八支-六支四世祖 時雍 墓,在西關老林百步許,有四至、後土碑、香爐。
東八支-七支四世祖 時大 墓,在五支墓東,無碑;維演 墓 維澤 墓,皆有碑。
東八支-八支四世祖 時泰 墓,在肯堂墓后,無碑,有石一塊,則先 墓 則智 墓,皆無碑。
西五支老林:三世祖 銳 墓,在侯之門;
西五支-長支四世祖 時道 墓
西五支-二支四世祖 時遜 墓
西五支-三支四世祖 時遷 墓
西五支-四支四世祖 時通 墓
西五支-五支四世祖 時達 墓
亦在此。
東八支--八支老林:六世祖 之岐 墓 在汶上美化夏家莊,后遷東平小河龐庄西,小汶河岸北,四至、後土、石碑樓俱在。70年代全國平墳運動中,被平整為耕地。

龐氏字輩

汶邑龐氏一世至十四世無統一字輩,各支相見只能按照幾世辨別輩分。清宣統年修譜,首起二十字為統一字輩,一九八六年修譜,又起了二十字輩,自十五世起四十輩分如下:
靈玉傳國璽,昭壁重連成,友仁盛寶善,賢忠念顯榮,敦睦廷世緒,宗脈百代昌,純厚家聲遠,誠篤庭譽長。

支派現居地考

東八支-長支,最初在胡城口,后遷移至鄒縣橫河,傳至九世:士榮、士貴、士福、士禎,之後不詳。
東八支-二支,現居山東省汶上縣郝家營村、后沙村
東八支-三支,少亡,不載。
東八支-四支,現居寧陽縣郭家村、汶上縣龐樓村
東八支-五支,現居汶上縣鹿灣、劉口、董庄、開河東村、十里閘、陳庄、東高庄、寅寺西王莊、寅寺龐園、梁龐庄、姬溝、西關、房村、吳桃園、濟南市、東營市、兗州市、濟寧市
東八支-六支,傳至九世止。
東八支-七支,嘉祥縣龐庄、東風、靳庄、汶上西關
東八支-八支,東平縣彭集鎮龐庄、東平縣城(后屯)、長春市、黑龍江、吉林、遼寧、黃河北、江蘇省丹陽市東門、常州市新北區。闖關東族人由於年代久遠,輪到小輩大多失聯,未上家譜,實為憾事。
西五支-長支:闕庄、侯之門、寅寺劉樓
西五支-二支:汶上縣侯之門、南泉村
西五支-三支:汶上縣袁口村、開河、周庄、梁山縣老丁庄、大營、郭樓、高店、黑龍江伊春市
西五支-四支:汶上縣西關
西五支-五支:汶上縣彩山

汶邑龐氏名人


自始祖熊公遷移汶上后,人丁興旺,歷代名人輩出,為當地名門望族。

龐錫

三世 龐錫,字君賜,別號北庄,為東八支三世祖,因子時雍蒙贈承德郎。
據時任明朝萬曆戶部主事龐時雍撰寫的《明故贈文林郎先考龐君暨封太孺人妣王氏祖歴志銘》記載:
生於正德乙丑三月二十六,逝世於隆慶辛未三月二十,享年六十有七。居豹能勤,積累千金,乃汶邑大戶,雖然富裕,但是心地善良,性格長厚,與世無爭。常常周濟老殘病弱,若有至貧孤寡借錢不能還者,錫公就把借條焚燒掉,再不追索。錫公生八子:時平、時讓、三(少亡)、時正、時信、時雍、時大、時泰,其中第五子 龐時信,科武舉人;第六子 龐時雍,戊子科文舉人,壬辰科進士,浙江丹徒縣尹,欽取工部主事旋改兵部武庫清吏司主事,赦贈承德郎。
據明朝萬曆年戌申夏六月旺日,賜進士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邑人檀芳遂撰寫的《汶上縣誌》記載:
龐錫,以子時雍貴贈兵部主事。

龐馮氏

馮氏,錫公長子龐時平之妻,時平公早逝后,家譜記載馮氏守節五十年,載《汶縣誌》。
據清-陳夢雷-編撰的《明倫彙編閨媛典閨節部》記載:
王計宓妻胡氏,龐時平妻馮氏,續經妻呂氏,王監妻呂氏,姬朝賢妻李氏,郭洵妻王氏,閻相妻韓氏,郭續妻王氏,王文言妻馮氏,鄭維坦妻張氏,束玉妻何氏,按汶上縣誌已上十一婦俱少寡守節。

龐時雍

四世 龐時雍,字景和,號堯封,萬曆戊子科武舉人(1588)、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進士,授官丹徒知縣,歷官戶部主事。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親題“古泮泉”三字勒石泉旁。萬曆年間官至兵部主事。七月,龐時雍攻擊沈一貫“欺罔者十,誤國者十。”神宗大怒,龐時雍被革職為民,未再起用。歸鄉后,杜門不出,絕口世事,年七十而壽終。明貞宗登基后,下詔官復原職,但是時雍公已辭世,追贈其尚寶司丞欽錫崇祀鄉賢祠。在丹徒時,為官清廉,一心為公,城外有萬民感恩碑,鎮江城仍有其古泮泉、漢荊王、雲房石窟之石刻手跡。《明史》、《鎮江市志》、《丹徒縣誌》、《汶上縣誌》均有記載。
當年彈劾奸相沈一貫遭明神宗罷免后,家譜記載曾口佔七絕云:
生來誰曾是官人?一落塵囂二十春。
幸今還我真頭面,銜結何能報聖恩!
明朝萬曆《汶上縣誌》記載:
生成誰曾是官人?一落塵囂二十春。
幸今還我真頭面,銜結何能報至尊!
家譜與縣誌記載有出入,孰對孰錯,後人難以明辨。
龐時雍,為東八支-六支四世祖,生子三:維浚 維瀟 維涵,傳至九世家譜止(乾隆年間)。九世 龐仔,字莘逢,中式乾隆科副榜,子一:為嗣子龐浩(五支所出)

龐開先

七世 龐開先,字振公,癸卯科武舉人,任陝西安遠營守府加二級食都,恩賜明威將軍。

龐成先

七世 龐成先,字啟公,丙午科武舉人,江西饒州千總,恩賜武德將軍。

龐彌嫻

十世 龐彌嫻,字羽扇,中式乾隆壬申科武舉人。

龐彌雅

十世 龐彌雅,字綸巾,中式乾隆壬申科武舉人。

龐正河

十世 龐正河,字乘龍,汶上郭樓鎮郝營村人,出生於乾隆二年(1727年),自幼聰慧,好讀聖賢之書。他樂善好施,冬天常向窮人發放棉衣,飢荒時候常在村頭大柳樹下開設施粥攤幫助窮人度過難關。他以德行著聞,為鄉里所敬服,被皇帝賜予“壽官”的稱號,清嘉慶三年汶上縣知縣孫良炳專門給他題了一塊“一鄉善士”的牌匾予以嘉獎。

龐文池

十二世 龐文池,字道泉,道光二年壬午科武舉人(1822),仕至黃縣教諭。

龐振清

十二世 龐振清,字太平,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武舉人(1849)

龐允翰

十三世 龐允翰,字九成,同治九年庚午科武舉人(1870),仕至長清縣千總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氏家族分居圖
龐氏家族分居圖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庄

龐氏修譜記


宣統元年修譜記
蓋吾族譜之失聯敘者五世矣,屈指二百餘年,星流基置,行輩失次。
光緒三十四年冬,祠堂族中公議敘譜,皆因族寒人微,林堂素無公頃,刊版重修不易。
族叔 永慶 以此任付愚,亦不勝愕然。
然既,先人創修於前,豈敢推諉於後,願族中樂輸同心,愚實不才,敢不盡肝膽之愚。
於是訂為十部,每部四冊,分為乾坤。乾譜屬男,坤譜屬女。按東八西五分支敘之。
將各支譜考證,愚夙夜凜凜,唯恐有誤,幸而族心義氣,賴烈祖默佑,自宣統元年三月敘起,至十月而譜工告竣,謹選二十字開列於首冊,十五世按字輩排名,萬望族中領譜之後,另訂支譜,按字排清,以備後來之聯敘。
俯述數語,以記譜后雲爾。
自明永樂來汶至大清宣統元年共計五百零九年
宣統元年十月朔告 終

汶邑龐氏考證及趣事


外國籍龐氏趣事

汶邑龐氏十三支,自明朝永樂年從山西遷山東至今620年21代,歷代進士、文舉人、武舉人、國學生、太學生、郡庠生、武庠生、貢生、兵部主事、戶部主事丶將軍、博士、碩士、大中專輩出,但不管你官多大還是財萬貫,均要被宗法管束。這不西五支_長支有一族人第21代加入了美帝藉,叫什麼丹尼爾、安嫚娜,但上了家譜,連字輩帶姓氏都會給你還原成本來面目:璧丹尼爾龐、璧安嫚娜龐,璧字輩小國字輩三輩,這就是宗法的力量。

汶邑龐氏故鄉質疑

山東、河南、河北等十八省市家譜大都把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作為故鄉,並有不少人前往洪洞祭祖,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繁榮,但這也許是個天大的騙局。
翻開眾多族譜,均記載明朝從洪洞遷來,只說是大槐樹老鴰窩,至於具體到何村何庄則不知。《明史》及明時《洪洞縣誌》均無任何洪洞縣移民記錄,洪武、永樂年間,洪洞縣人口不減反增,更何況一縣一地遷這麼多移民,幾無可能。
民國初,一洪洞縣人在魯西南為官,被當地人當作失散多年親人抱頭痛哭的死去活來,弄得這個山西佬不知所措,他萬萬沒料道小小洪洞在異地他鄉這麼有名。回鄉后,便修繕大槐樹,供人憑弔,洪洞新縣誌也據此添加上明移民內容。
宋代及以前,家譜要官修,私家修,要治罪的。宋滅元興,華夏亡國,家譜更是無從談起。縱觀現家譜,大多是清光緒或宣統年修,上溯均到明朝永樂年止,至今不過600多年,世敘就18或20多代。清距明過去300多年,怎會曉得始祖是洪洞縣?
有專家稱,清末修譜就像八十年代氣功,和現在廣場舞,乃一股時髦,於是出現了專門以此發財譜匠,他有類似Word模板,始祖均為遷自大槐樹老鴰窩,王家來王家套,李家要李家套,倒也省事。
此說不知真假,但汶邑龐氏說是也來自洪洞,卻很值得商榷。家譜是大清光緒議、宣統年修,世支輩序根據碑文整理應是不差,但硬說一世祖也來自洪洞則很是令人生疑?
汶邑龐氏四世龐時雍乃萬曆年文舉人、進士,官至鎮江府丹徒知縣、戶部主事、兵部主事,是《明史》、《丹徒縣誌》、《鎮江府志》、《汶縣誌》均有記載歷史名人,他在紀念母親封太孺人歴志銘中曾撰文說過:吾家失譜,其世垂不可詳。才過了三代,時雍公對曾祖父從何而來,都未作描述,怎會在宣統年大興修譜之時,不約而同上溯到一世祖來自洪洞縣大槐樹呢?著實令人費解。遍查洪洞方言與汶邑一帶根本風馬牛不相及,汶邑方言很多與陝北、河南南陽相近,而南陽及陝西自古以來就是龐氏發源地,傳說古龐鄉就是這兩地之一。
洪洞來源讓人存疑,其他史料又無法佐佂一世祖來汶之前世系。那麼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春節習俗


臘月二十三,祭灶,打掃家庭衛生,準備新年。
從二十三開始,家家開始炸丸子、蒸饅頭、煮肉、燒制魚等。
期間諱打壞碗碟、說不吉利話,在人家做年貨的時候忌諱串門,串門時,看見人家炸丸子、蒸饅頭時不能隨便說話。曾經有一年,有一人串門,正好那家蒸饅頭,他說了句:“你這饃饃(方言,即饅頭)看來蒸不熟,”果然,這家柴火燒到天黑,饅頭愣是一個也沒有熟。還有一次,人家在炸丸子,他也說了句,“你可別炸飛了!”,結果好好的一鍋丸子像吃了槍葯似的,噼里啪啦得炸開了,有的飛起來有人把高。別不信,就是這麼邪乎。
臘月二十八,到彭集趕花花集,購買年畫、肉、菜等年貨。
年三十,家家戶戶貼春聯。門上、井邊、糧食缸都要貼上。
除夕夜,到祖墳上燒紙請祖先回家過年,並給祖先上供。有的家庭還要把家堂掛在正中央。兄弟多的要聚在一塊守著老人吃年夜飯守歲熬年,家家要點蠟燭,現在是電燈,要通宵亮著,有的人家還要把燈用柏樹枝子裝扮好,高高的掛在樹上,祈求新年好運。
到了12點新年到來的時候,老人給小孩壓歲錢,並要到天井院里上供,祭拜老天爺,燃放鞭炮,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要起大早,向老人請安拜年,燃放鞭炮,吃素餡餃子,寓意一年肅靜順當。燒水沏茶,老人在家等待拜年的,青年人則結伴向村裡其他人家拜年,一般是先拜五服內的族人,再拜其他人家。拜年時見到老人一般問候語是“大娘,熬年了吧?吃碗餃子啊。”
初二開始走親戚,屆時路上穿紅戴綠,手提肩扛,拖兒帶女,人歡馬叫,川流不息,好不熱鬧。
初三叫圓鍋,家家燃放放鞭炮,吃水餃。並在夜裡送祖先到祖林上,燒紙祭拜。
初五叫破五,至此一切忌諱破除
初六待新客(kei,即新姑爺)。有姑娘剛出嫁的人家,這天要灑掃庭院,備置豐盛酒席招待新姑爺。新姑爺家來的除了一對新人外,還有一個半大孩子,可別小瞧這個半大孩子,他的身份僅次於姑爺,是背籃子頭的。舊時交通工具不便,而新姑爺帶的禮物又重,需要一個幫忙扛東西的,這個人方言叫背籃子頭的,現在雖然發達了,但是風俗延續至今。宴席時,陪新姑爺的一般是平輩及以下的,長輩及女的不能入席。新姑爺做頭把交椅,叫大台座,背籃子頭的坐二台座。陪客的人要把二人伺候喝好吃好。陪客人很辛苦,既不能讓姑爺喝少了,也不能喝多了,否則會給娘家人丟面子,讓人笑話。
正月十五,家家要點蠟燭,掛燈籠,放鞭炮,火樹銀花不夜天。
至此,春節已經過完。

村莊習俗


禁忌 舊時,群眾迷信思想嚴重,民間有許多忌諱。
春節,忌說完、破、斷、壞等不吉利的字眼。
除夕包餃子忌諱餡、面用光,除夕飯忌吃光。
正月初一忌打水,忌幹活,忌打破碗、盆等器具,忌空鍋,要留餃子湯在鍋里。
新娶的媳婦,忌諱在婆家過正月十五和臘八,說“十五不看燈,看燈死公公”、 “臘八不摸勺,摸勺死婆婆。”
正月,忌剃頭,有“剃頭死舅舅”之說;不拆被褥,怕拆散了人。
二月二,忌動針線,說“二月二動針線,蠍子、蛐蜒連成串”。
嫁女、娶媳婦做被褥忌用寡婦、無兒或無女者,姑忌娶親,姨忌送親。
五月,忌給小孩剃頭,說剃頭好生病。
九月,忌做被子,糊窗紙。
父母去世后,三年內兒女忌穿紅戴綠,春節忌貼紅對聯,不過“五七”,男子忌理髮。
孕婦忌看喪事,尤其忌諱靠近棺材頭,犯忌難產,忌在娘家生育,“沾了娘家的草,一輩子過不好”。
忌食兔子肉,吃兔子肉,生下孩子是豁子嘴;忌吃狗肉,吃了狗肉化胎;產婦不滿月忌串門,忌動土和泥,犯忌斷奶水;忌打水,“撲井”不幹凈。
下午和初一、十五,不看病人,否則病情會加重。
借用別人的葯鍋,忌送空鍋,還時,在鍋內放上少許玉米面或玉米粒,亦有放上鹽者。
盛飯、斟茶勺子忌向外側倒,忌隔窗送食物,斟茶忌滿,忌壺嘴向外側。
建房、開工、上樑、定親、結婚、喜慶忌單日。
贈送禮品忌單數。
挖井忌婦女靠近。
年齡忌說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一百。
建國后,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迷信者甚少,不再受上述禁忌之約束。

村莊人物


東平縣彭集鎮龐庄人物:
龐玉合:男,當地婚喪嫁娶大總理
龐玉勝:男,人民教師,曾任學校領導,書法家,家鄉春節對聯多出其手
龐玉奇:男,人民教師,曾任學校領導,書法家,家鄉春節對聯多出其手
龐傳德:男,中共黨員,曾任生產隊長
龐傳海:男,中共黨員,曾任西郭庄村委會計、村支部書記
龐傳華:男,中共黨員,曾任西郭庄村委主任
龐傳琴:女,曾任長春市兒童醫院醫生
龐傳江:男,中共黨員,優秀退伍軍人
龐鳳英:女,大學文化,龐家第一個女狀元,人民教師
龐 靜:男,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東平縣供電公司白佛山景區開發項目負責人
龐貴民:男,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會計師,東平縣沙河站鎮財政所副所長
龐愛玲:女,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東平縣東平鎮工商所副所長
龐國強:男,民建會員,工商碩士,會計師,歷任泰安輕工業、紡織業、金融業、外資企業財務科長、處長、部長、經理及江蘇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寧波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總監職務,現任山東某汽車部件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
龐國慶:男,濟南建築機械廠技術骨幹。
龐貴銀:男,建築公司項目負責人,每年帶出大批鄉鄰務工,華北大地高樓大廈凝聚了多少龐庄兒女心血
楊聖荷:女,中共黨員,廈門市婦聯副主席
楊憲懷:男,中共黨員,人民教師,曾任中學領導,書法家,家鄉春節對聯多出其手
楊憲頂:男,中共黨員,烈士後裔,曾任西郭庄大隊副書記
楊賢德:男,中共黨員,曾任東平縣東平鎮管理區書記
楊憲成:男,中共黨員,優秀退伍軍人
楊憲軍:男,中共黨員,優秀退伍軍人
楊聖振:男,骨格清秀,滿腹經綸,當地隱士,家中堂曾掛有其自寫自喻的對聯:
走向社會驚破膽,看破紅塵真寒心,中間字為:虎,一時傳為美談
楊聖平:男,東平瑞星化工集團公司車間主任
楊聖明:男,新汶礦務局

村莊故事


北大寺

龐國強 文
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講,在我老家的後面早先有一座很大的寺廟,官稱廣惠寺,俗稱北大寺。
北大寺據說很大,環繞寺廟而行,要走一上午。寺院幽靜、香煙繚繞、殿宇宏偉、雕樑畫棟。
北大寺在正月十六有廟會,屆時方圓百里,善男信女,販夫走卒,都雲集北大寺。一時間,鐘鼓裊裊,佛幡飄飄,人聲鼎沸,馬嘶驢叫,好不熱鬧。
北大寺有很多傳奇故事。當時給我講故事的老人都再三強調,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的事情。
故事之一:拉破頭。
拉,是我老家的方言,即用刀劃破物體的意思。
據說,當時每年廟會上,都會有一個乞丐,蓬頭垢面,挨家商鋪要錢。若果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隨手拿起備用的菜刀,在自己頭上猛的“拉”一刀,頓時血流滿面,看者無不驚駭。於是,紛紛拿錢拿物給他。奇怪的是,此人第二天再來,面目不見一絲刀痕,若再不給,仍舊如法炮製,之後依舊完好如初。
故事之二。井裡撈木頭。
據說有一年,廟裡需要維修,維修需要大量木材。廟裡和尚就讓做工的到井邊,用轆轤從井裡撈,足足撈了一整天,整根整根木頭源源不斷地從井裡撈出來,堆了一院子。奇怪的是,木材都是像剛剛從山上砍伐的,木頭茬子都是新的。
故事三。和尚下餃子。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膈應人。
修繕廟宇的工人天天做工,很辛苦,吃的都是素食,熬考的受不了。終於有一天,做工的罷工了。老和尚問其由,做工的說:“天天吃素,肚子不見腥葷,身上沒勁。”老和尚問:“要吃什麼?”做工的說:“要吃一個肉丸的餃子。”老和尚答應了,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把廟宇修繕好了。
等到廟宇修繕好了,這天中午,老和尚說:“今天請大家吃一個肉丸的餃子。我到廚房做,但是大家不要看。”做工的答應了。老和尚轉身進了廚房。其中有一個做工的,叫張三,感覺到很蹊蹺,就偷偷的尾隨老和尚,趴在犄角旮旯里窺探。只見老和尚,在大鍋里填滿水,灶里填滿柴,點燃火,待鍋里水煮沸了,只見老和尚爬到鍋台上,脫下褲子,對著鍋,竟然拉出了餃子,把張三看的目瞪口呆。
龐庄
龐庄
老和尚招呼大家端餃子。只見做工的吃的津津有味,唯有張三感到噁心,不吃。待到大家都吃完了,都砸吧著嘴說,這是這輩子吃到的最香的餃子了,張三感到更納悶了,再說他也餓極了,也想吃,可是沒有了,邊走到廚房找,好歹在鍋沿上找到了只剩下的餃子,便也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娘呀!咋這麼香啊!”,可是再想吃,沒了,把個張三悔的腸子都青了。
據說,吃了餃子的後來都成仙了,張三由於吃了一隻,只成了個半仙。
可惜,北大寺在解放后,由於年久失修拆除掉了。後來我也在北大寺原址尋找過,但見麥草凄凄,連一磚一瓦的痕迹都不曾尋到,這裡早已變成了良田。美麗的北大寺,神秘的傳說故事,就這樣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中......
(附:廣惠寺簡介:
廣惠寺,俗稱北大寺,位於山東省東平縣彭集鎮龐庄西北里許,公元1316年(元延二年)建。佔地約20餘畝,坐北朝南。
大門正上懸有“廣惠大門”金字匾額,兩個大石獅子分踞兩旁,中間是數級台階,抬眼一望,甚為壯觀。
大門裡是一個小庭院,穿過庭院就是二門,二門洞里塑有哼哈二將,再往裡走,又是一個大庭院,裡面有合抱粗的大樹數株,僻靜之處,灌木叢生。走過大院,步入前殿,殿內有壁畫無塑像。
后是正殿,正殿的屋頂呈斜山轉角型,屋脊塑有飛禽走獸,8個小巧玲瓏的銅鐘懸掛在4個角上,經風一吹,叮叮鐺鐺作響,屋頂為黃綠相間的琉璃瓦覆蓋。
正殿內,正面是釋迦牟尼佛像,高丈余,四周為18羅漢塑像。
龐庄
龐庄
正殿往後並列三座樓,中間主樓高,兩邊配樓稍低,主樓里有菩薩卧像,俗稱“睡奶奶”。
每年正月十六日是香火會,會期兩天。屆時,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聚會於此,除燒香拜佛外,還有民間文藝表演,諸如舞龍燈、跑花船、玩獅子、踩高蹺、倒騎驢、抬臟官等,熱鬧非凡。並有手工藝品和生產、生活用品交易。
抗日戰爭時期,廣惠寺雖有廟會,但無僧人主持,房屋失修,破爛不堪。1958年將其全部拆除改造成糧田。)

口子門

龐國強 文
口子門是我老家東南方向的一塊長長的水塘,距離我家約一里路。
口子門的形成頗具神秘色彩。
我老家在魯南地區,家的前面有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小河,叫小汶河。河的南岸是汶上縣,河北岸就是我老家,古稱東原,八百里水滸就在這裡,也是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混世魔王程咬金、原人大委員長萬里的故鄉。
聽老人講,從前小汶河經常發大水。鄉親們為了防洪,就在汶河兩岸築起了高高的土堤,我們俗稱南堤。
有一年,天上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連續下個不停,導致小汶河水暴漲不已,眼看就要漫過南堤了,這時候,只見南堤下面跑出兩隻小白鼠,隨之南堤就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咆哮的洪水呼嘯而下。雨停了,原先的平地就被水衝出了一個大大的水塘,鄉親們就叫它口子門。
口子門裡碧波蕩漾,清澈見底,裡面有好多的魚蝦相戲,還有好多的水草。那是我們兒時的樂園。
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到口子門玩耍。撈水草,捉魚蝦,戲青蛙。最好玩是捉螞蝗。我們把螞蝗捉住,放在燈上烤,然後拴在自製的馬鞭末梢上,一甩,“啪啪啪”地響,特過癮。
龐庄
龐庄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就再也不敢到口子門玩了。
有一天,鄰居楊老太起了個大早,天烏黑烏黑的,她就到口子門附近拾柴。正拾著,她感覺前面是條路,柴火特多,就走過去了。這時候,也有另一個老太來拾柴火,一看忙大喊:“他嬸子,你咋往水裡走啊?”如痴如醉的楊老太這才猛然驚醒,可是水已經漫過大腿了,想動無法動,想喊喊不出聲,另一個老太過來拉她,也拉不動,危急關頭,村裡的雞叫了,奇怪的是雞一叫,楊老太也能說話了,也能動了。上岸后,只見楊老太小腿上青一塊紫一塊,就像被人掐的一樣。據說楊老太遇著小鬼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公社組織了很多民工來到口子門,工地上到處紅旗飄揚、標語滿牆、鑼鼓喧天。原來是來填平口子門的。幾十天後,口子門沒有了,代之而來的是一塊平整的耕地。
後來,土地承包,我家還曾經分的一畝口子門上的地,收成還很好。可是到了晚上,我是一般不敢獨自到那塊地去。

鬼趕

龐國強 文
小時候在老家龐庄,南面有個打麥場,邊上有個水池,池頂是一塊大大的平滑水泥板,是我們那時夏天納涼的好地方。
那時候,莊裡沒有電,北方的夏夜又非常的熱。一到傍晚,老老少少搖著蒲扇,提著水瓶,都到麥場的水池頂上乘涼。
人一多,話就多,天南海北,從古至今,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能說到小半夜。
村裡有個楊老太太,能說會道,見多識廣,整天叼著個旱煙袋,是個能說的清理,拎的起事的頭面人物。
小時候,最愛聽她講故事。有一晚,聽她講了個故事,想起來至今仍舊感覺瘮得慌。
說是莊裡有個年輕小媳婦有回走娘家,耽擱的時間久了,回來時太陽都快落山了。
她回家要路過一個村落張村,在老家西南面,張村南頭有塊墳地,墳地上有一片柏樹林子。林子里,墳頭矗立,雜草叢生,荊棘遍布,常常有狐狸、黃鼠狼出沒,有時到夜晚,還能見到螢火蟲似的藍色火苗,都叫鬼火,偶爾還傳來幾聲凄厲的貓頭鷹叫,所以一般人夜晚不敢走那裡。
小媳婦走到墳地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小風一吹,樹林的葉子“沙沙”作響,她只覺得頭髮梢“嗖”得就豎起來了,只想快步走。可是想快也快不了,因為她是小腳。就在這個時候,她就聽著背後“啪啪啪”,好像有人在拍手掌,連忙回頭看,除了黑森森的樹葉在影影綽綽的晃動,不見一個人影。再走,背後仍舊有掌聲,再看,漆黑依舊。小媳婦心都到嗓子眼了,心想這回怕是遇著鬼了。趕忙邁動小腳,快速往家趕。奇怪的是,走的快,背後的掌聲也快,走的慢,掌聲也慢,嚇的冷汗順著脊背往下流,就這樣磕磕碰碰、踉踉蹌蹌、嚶嚶泣泣、一身泥一身土,在“啪啪啪”的掌聲中趕回了家。
小媳婦回到家就病了,卧床不起。第二天,楊老太太去看她,一見面小媳婦就拉著手哭了:“大嬸子,可不得了,俺昨晚遇著鬼了,他老在後面趕俺!”接著就是怎麼著這麼著的回事說了一遍。
楊老太問她:“你背的什麼?”小媳婦說:“是盤子啊,回來時,俺娘給俺了十幾個盤子,俺用包袱一包就背回來了,那不,在牆角呢!”楊老太打開包袱一看,盤子全碎了。“呵呵呵,侄兒媳婦,別害怕了。你沒有遇著鬼,那個巴掌聲是盤子撞擊發出的。你是在墳地自己嚇唬自己了,你看,你背著一包袱盤子,剛到墳地時,恰巧繩子鬆了,發出了啪啪啪的聲音,你走的慢,聲音就少,走的快,聲音就多。是你膽小鬧得。可惜了了,好好的盤子全碎了!”
小媳婦讓她這麼一說,病馬上就好了。
可是聽她講了這個故事,有好多年一到夜晚,我都不敢自己走夜路。
所幸的是,科學曰:世界上本沒有鬼!就是有鬼,由於人口膨脹,平墳扒墓,早就看不到墳頭了,人都“蝸居”,哪還有鬼的立身之處?
可怕的是現在倒是有的人鬼迷心竅,裝神弄鬼,披人皮,辦鬼事,鬧得人惶惶然。
要是遇上“毒生薑”、“鼠羊肉”、“三鹿鹿”、“樓脆脆”,那可不是真的大白天遇上鬼了!

漫天撒

龐國強 文
漫天撒,是故鄉土語,就是漫無目的的仰著臉傻看。
故鄉闖關東的較多,自然有關關外的故事也多。
話說有一位闖關東者,是個缺心眼的人,不大透索,整天介除了吃喝睡覺,就是呆著個臉傻看天上雲捲雲舒,日升月落。別人都笑話他,說是這個傢伙一輩子也發不了大財,別人都在地上找東西,你天天看雲彩,還能看出花來?
龐庄
龐庄
可是,世事就是沒有那麼的絕對。有一天,這個看似呆傻的傢伙吃飽喝足后,百無了事,就東竄西逛,又在漫天撒。逛到半山腰,冷不丁發現,在一棵千年枯樹叉上有一條巨大的蟒蛇,蟒蛇居然盤桓著一枝百年靈芝。蟒蛇看到他后就跑了,獃子憑藉靈芝草發了一筆大財,造房蓋屋,娶妻生子,從此過上了小康幸福的生活。

火雞橛子

龐國強 文
火雞橛(jue)子大概是與牛頭馬面為伍的一類東東,小時候不聽話,大人就會拿它嚇唬人:再鬧,就讓火雞橛子背你走!須臾,吵鬧之聲,戛然而止!
龐庄
龐庄
老家北面有一個村落叫尹村,村前有一條自東向西流暢的彎彎小河,叫小清河,河裡長滿蘆葦,一到秋天,蘆花如雪,煞是壯觀。中學是在縣五中就讀,每個禮拜回家帶一次伙食,都是步行,均要路過這條蘆葦盪,每次都感覺瘮得慌。
因為曾經聽莊裡的一個人講,有回他起了個大早,到殷村前的小河邊割草,正割得起勁,忽然聽到蘆葦盪里有鳥雀兒叫,很是歡快,他就順聲找去。這時候天還未亮透,薄霧夾雜著水汽,眼前灰濛濛的一片,如夢如幻。走到鳥叫的地方,一抬頭即嚇得他魂飛魄散。
原來一枝高高的蘆葦上吊著一個穿白衣傢伙:披頭散髮,眼睛像燈籠,伸出的紅舌頭有好幾尺,面色蒼白,細細的手腳像竹竿似的老長老長。啊呀,嚇得他大叫一聲,抱頭就竄。
據說他碰到的這個怪物就是火雞橛子。
時至今日,火雞橛子我也從未見過,但願永遠也見不著,不過當今某些人類倒是比火雞橛子還嚇人,如復旦等高校出現的室友殘殺案件,手段之毒,場面之慘,恐怖之甚,駭人聽聞。

聽瞎腔

龐國強 文
童年時的冬季是漫長的。
那時候連電也沒有,一到夜晚,莊裡漆黑一片,唯一光亮就是家家戶戶窗前閃爍的油燈和天上星光。
最奢侈的精神享受就是能看場電影,但一年也難得幾回。
於是聽瞎腔就成了那時的最愛。
瞎腔是流行於魯西南的一個戲種,主要有盲人演唱。
瞎腔的叫法是聽大人們講的,至今也不曉得是否為一正規稱謂,我想,可能是由於是盲人所唱,望人生義而來吧。
瞎腔的音調有點像二泉映月,總顯得那麼蒼涼幽怨,間或夾雜著豫劇、梆子戲味道。
所住小區最近晚上廣播里經常放些當地一個說唱節目,感覺也像瞎腔。這可是距離故鄉千里之遙東海之濱的寧波小鎮,離紹興不遠,口音蠻聲嘎啦氣的,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其音其韻與老家瞎腔頗為類似,有時竟然會弱弱地想:莫不是魯迅那篇膾炙人口的《社戲》寫的就是瞎腔?
故鄉的冬季,總會有幾個盲人,相攜從遠方而來。
盲人的主要樂器有二胡、梆子和鑼鼓。
到了夜晚,鑼鼓一響,莊裡的男女老少,便從家裡吵吵嚷嚷、大驚小怪,呼兒喚女,魚貫而出。
村裡中間的空地上,擺上一張桌子,幾把椅子,泡上壺茶,點燃一盞煤油燈,有點頭臉人物坐在上面陪著藝人。
有一兩個瞎子拉二胡和打鑼鼓,主唱的一位負責敲梆子。
最喜歡他們唱《呼延慶打擂》、《三俠五義》。
龐庄
龐庄
記得那年說《呼延慶打擂》,一連說了七個晚上,真是過癮。講到激情澎湃處,說唱者青筋暴露、鬚髮聳立,道到悲情時,瞎子哭聲震天,老淚橫飛,場內的老鄉如痴如醉,唏噓不已。
最不能容忍的是這時候偏偏有幾個媳婦不知趣地喊起了孩子,“小五,你在哪?”“翠花,該回家了。”叫歸叫,嚷歸嚷,儘管煩,鄉里鄉親,誰也不好意思指責。這時候,懂事的男人會挺身而出,大聲訓斥:“熊娘們,瞎咋呼啥?沒看到老少爺們在聽戲?”於是乎,明白事理的女人總會給足自己男人面子,吵鬧之聲,戛然而止,大家又開始靜下心來聽戲。
說的興濃,聽的正酣,唱戲的卻道一聲“想知下回如何,且聽明天解說!”於是半是遺憾,半是回味,慢慢騰騰,伴著星月,攜著寒風,和著悉悉索索腳步聲回家,鑽進暖暖的被窩,幻想著明天的情景,進入夢鄉……
如今,電視、電腦、手機遍地都是,想看什麼看什麼,再也不用披星戴月,風霜雪雨,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懷念那星光閃爍夜晚、那犬聲吠吠鄉村、那散發著濃濃泥土香味的鄉情鄉誼、那給了我無限知識和歡樂的兒時瞎腔......

禿尾巴老李

龐國強 文
老家前有條自東向西流淌的小河,叫小汶河。
105國道穿河而過,河上有座石橋,無正式稱謂,俗稱楊橋。
小時候還曾經看到過石橋邊上有座很高的紀念碑,碑上有銘文,可惜年小不識字,也不知道是紀念何人何事,何典何故。後來橋面拓寬,石碑也不知所蹤,地方志里亦無記載,更是無從考證了。
未修國道前,河上無橋,兩岸人家往來,需擺渡乘船。河邊村落眾多,人丁興旺。南岸有李官集,北岸有彭集,自古以來就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商賈雲集的集鎮,渡口在當時也是相當的紅火。
說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我一支抗日隊伍追擊日本鬼子,從南往北一路打來,只殺的小日本鬼哭狼嚎,血流成河。追到小汶河的時候,鬼子乘船全過去了,並把所有的船隻都焚燒的一乾二淨。八路軍面對滔滔河水,愁的無計可施,正在這時,天上忽然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一會兒風停雨止,河上就出現了一座石橋。
抗日隊伍浩浩蕩蕩的從橋上開過去,一時間,馬蹄聲疾,旌旗獵獵,戰鼓喧天。部隊過去了,石橋南頭突然流出了很多鮮紅的血液,把小汶河都染紅了,又是一陣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突然,石橋變成了一條沒有尾巴的銀龍騰空而起,向東北方向飛去。
據老人講,那是小汶河的小龍王在幫助抗日隊伍呢。由於部隊戰馬腳上都有鐵掌,把小龍王的尾巴踩斷了。小汶河的龍王老家就是河對岸汶上縣李官集的,由於沒有了尾巴,大家都從此都尊稱它為禿尾巴老李。其他省市地方也有有關老李的傳說,老人們講應該不靠譜,老李家是正宗李官集的。
龐庄
龐庄

小汶河

龐國強 文
故鄉前面有條自東向西流淌的小河,叫小汶河,也是泰安和濟寧、東平與汶上兩市縣的界河。岸邊楊柳依依,蝶飛花舞。
印象中第一次到小汶河,記得大約是三四歲。那天我與根生叔坐著五爺爺的馬車到小汶河拉沙子。五爺爺裝沙,我與根生叔在靠近岸邊的水裡玩耍。河水清澈見底,天上的白雲倒映在水中,許多的小魚蝦在雲中穿梭,腳底下是軟軟的黃沙,踩著格外舒服,岸邊的沙灘上散落著許多五顏六色貝殼。我膽子較小,不敢到裡面去,只在靠近岸邊的水中逗魚蝦玩。根生叔不知怎的就跑到深水區了,嚇的在哪大喊大叫,水都快淹沒到脖子了。五爺爺趕忙跑過去,一把拉住,提溜上來,就是一巴掌。以後五爺爺再也沒有領著我們去過。
河南岸約三四里路就是外婆家高村,淌水過河,是上外婆家最近的路。常聽母親說,小時候領著我走外婆家,都是先把我背過河去,再涉水過來拿東西。小時候的事情記不得了,只記得有一年也是走外婆家,那時候到了枯水期,只有低洼處還有水,剩餘的就是滿眼的黃沙灘,和在夕陽照耀下閃閃反光的小貝殼。到了河灘,看到一堆水草邊,有十幾隻大雁在休憩。奇怪的是,那些大雁見到我們一點也不害怕。
龐庄
龐庄
長到十幾歲,到了夏天,我們幾個小夥伴就經常到小汶河游泳。河南岸,是汶上縣李官集的一片果樹林,裡面長滿了蘋果、杏、桃、梨等樹,還有桑葚。桑葚是野生的,沒人管。游泳累了,渴了,我們就到對面的沙灘上休息。這時候,桑葚正是成熟的季節,紅里透黑透亮的桑葚,一串串、一簇簇,把樹都壓彎了腰,摘一串,放在嘴裡,蜜在心窩子里。偶爾也干點偷雞摸狗的勾當,偷果園的水果,不過要時刻提防看園的老頭。這時候我們就分好工,有站崗的、上樹的、在地上撿的,運氣好的時候,也能收穫不少。不過偷來的果子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有,不成熟的多,咬一口,澀澀的、酸酸的、麻麻的,一點都不好吃。趕上運氣差,被看園的看見,一陣吆喝,樹上的、地上的、站崗的、放哨的,嚇的像兔子似的亂竄亂蹦、全做鳥獸散,現在想想一點都不划算。
再後來,來了個建沙場的,機器轟鳴,車輪滾滾,小汶河的沙子源源不斷地運到建築工地,除了本縣的外,還遠銷到外縣市。小汶河裡到處都是大坑,沙灘不見了,全是泥土;汛期來的水也越來越黑,泛著黃褐色的泡沫,有時還散發陣陣惡臭,據說是上游造紙廠造成的。
前年回老家一次,再到小汶河,眼前是坑坑窪窪的乾裂的河床,塵土漫漫,荒草凄凄,果園也成了爛泥灘,有勤快人,還在河床上種了莊稼。聽家鄉人講,小汶河已經有十多年沒有水了,也從不見大雁落灘。
美麗的小汶河,兒時的樂園,現在只有在夢裡還能尋得到昔日那種田園詩般的景緻了。

龐氏祖墳


龐國強 文
祖林,是老家對祖墳的土語稱謂。
人間眾生,不管皇帝老兒還是布衣白丁,大都有塊埋葬先人的墳地。皇帝的叫陵,如北京的十三陵等,老百姓的不敢稱之為陵,一般都叫祖林。
我老家的族人據家譜記載,原先在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村,明朝永樂年間的時候,遷移到山東來。
最初是在汶上北周屯王府庄,傳至三世,三世祖錫公遷移汶上西關冉子閣陰,到六世祖之岐公又遷到到東平龍宮河畔生活至今。
一世祖遷汶上以前祖墳在山西洪洞縣,一世祖二世祖祖墳在王府庄,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祖墳在汶上西關,六世祖墳先在美化夏家莊,后遷移至龐庄西、羅曼南、小汶河岸北。
一世祖諱 熊公 二世祖諱 柰公為汶邑龐氏十三支共同祖先;三世祖諱 錫公 為汶邑龐氏東八支共同祖先,三世祖諱 銳公為汶邑龐氏西五支共同祖先;四世祖親叔伯兄弟十三人,親兄弟八人,其中諱 時泰公為東八支-八支四世祖先。東平龐庄龐氏一脈屬於東八支第八支。其餘各支龐氏血脈分佈在汶上西關、侯之門、梁龐庄、郝營、房村、鹿灣、龐樓、闕庄、十里閘、開河東村、袁口、大營、寧陽彩山、郭家村、嘉祥龐庄、梁山西丁庄等地,更有甚者遠在東三省、黃河北、河南、江蘇及香港、美國,乃同宗同源。
遷到東平后祖墳,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平墳扒墓,所有的墳地都被平整成耕地了,祖墳在後輩人這裡已經沒有印象。
小時候曾在水井邊見過平墳時運回來的祖石碑,上面有很多字,可惜年幼,不認識,後來也不知所蹤。據有年紀的講,原先東平龐氏非常興旺,後來來了兩個南方蠻子,把石碑上的眼挖走了,石碑流血不止,從此,東平龐氏就逐漸蕭條起來。
龐庄人上個世紀闖關東人很多,東北三省及黃河北都有,小時候還見過東北老家人回來探親,歲月滄桑,老輩闖關東龐氏人都已在當地安家,論到小輩已經沒有什麼來往。
再後來,老人去世后就在村南的田裡埋葬,也不留墳頭,上面照樣春播秋種,除夕清明祭祖,都是憑藉印象中的位置,在麥草青青的地上畫個圈,點上香,擺上供品,燒紙祭拜。
以前民間祖林都是非常講究風水的。我老家前面有個外村袁樓的郭家林,據說對我村就非常不利,因為村裡只有龐、楊兩姓氏,螃蟹、羊對著鍋啊。
後來興起了平墳扒墓的熱潮,原先的私家林地都不許保留,或深埋、或遷墳,郭家林也不存在了,代之而來的是一條縱貫南北鄉間小路,沒想到十幾年後,我村果真出了喜事,那一年一下子考出了三位學生,頓時成了方圓幾十里的大事情。當地一位曾經闖過關東的老人對我說,“修了一條路,把郭家林沖開了,我們村才會出現你們這樣的狀元!”當時年少,受的唯物主義教育深,也沒當回事。
後來看到郭氏後人著名作家郭雲策先生寫過一篇文章,說是他們原先的祖林在鄰村裴寨的前面,林地正對著吉姓人家,由於郭家與吉家有仇,風水先生就出了這個損招,結果吉姓人家果然從此不振,最後被迫搬走。雞飛鍋里,焉有好事?此事不知真假,連郭先生也對此事頗有微詞,說是倘若果真是這樣,那風水師做得就不算厚道。反正後來郭家林遷到我村前面,應該與這無關,因為郭家與我村並無隔閡,據說上幾代還存聯姻。
平墳扒墓,破四舊,燒家譜,拆宗祠,對解放思想,消滅宗法,破除迷信,擴大耕地,也許有進步意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祭祖無處可祭,宗族見面不識,下代輩份混亂,血緣關係邊緣,我看消極因素也許更大。
從風水宗教因素上講,破壞人家祖墳,在民間是最缺德會遭報應的事情。到北京旅遊參觀定陵,導遊說,當年參與挖掘定陵的民工,出來都莫名其妙的死去;今年到安徽九華山朝拜,九華山有地藏王菩薩真身,當地人告訴我文革中有紅衛兵小將要破壞肉身,結果下到墓穴中去,燈點不著,手電筒也不亮,後來六個人也相繼或病或災的死了,而且死相慘烈!
龐庄
龐庄
父親去世已經十多年了,一直安葬在故土,隨著經濟的寬鬆及母親要求,一直想把父親遷移到公墓。前年,老家修路,要從原先墳地通過,正好藉此遷墳。
在縣城東郊龍山公墓,我請風水師為父親選了個墓穴,背依松柏疊翠、鬱鬱蔥蔥的龍山,前臨碧波蕩漾、潺潺西流的大清河,大師說此地風水佳,遂擇吉日而遷。願佛祖保佑父親遷移此地能得以永久安息。
每年的黃帝祭靈,老槐樹尋根,都是在國家政府層面舉行,對於凝聚海外華人人心,增強民族向心力,打擊分裂勢力,意義非常深遠。
因為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根之不在,魂附何焉?
所以,雖然離家二十年,定居煙雨江南,但對故鄉仍舊一往情深。因為那裡不光有熟悉的熱土、血緣的親情、歡樂的童年、斑駁的祖屋,更是列祖列宗長眠之地。我想幾百年後,我的子孫後代要上林祭祖,除了龍山公墓,還要有老家龐庄的祖林。我知道這都是我們的根!
在我們的生命中,父系是一條河流,先輩們就是是河流的上游。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身體里才流淌著新鮮的液體——我們叫它血脈。而祖林就是這條河流的指向,有了它,才讓我們這些後輩們走起路來,穩重而踏實……..

革命事迹


楊兆益烈士,東平縣彭集鎮龐庄人氏,1938年6月入黨,東平五區動委會 委員, 1940年10月犧牲於北城子,安葬在東李庄村南。70年代,政府曾經組織各校學生前往掃墓祭奠,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村莊未來


現在已經探明龐庄地下鐵礦產豐富,儲量約6億噸,佔山東省已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平均品位24.95%,屬鞍山式磁鐵礦。估計不久將來,龐庄由於採礦,將會搬遷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