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散

雞鳴散

雞鳴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類編朱氏集驗醫方》卷一。為祛濕劑。具有行氣降濁,宣化寒濕之功效。主治腳氣。症見人感風濕,流註腳足,痛不可忍,用索懸吊,叫聲不絕,筋脈腫大。

歌訣


雞鳴散是絕奇方,蘇葉茱萸桔梗姜;瓜橘檳榔煎冷服,腳氣浮腫效果良。

組成


檳榔七枚,陳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二錢,桔梗半兩,生薑(和皮)半兩,紫蘇莖葉三錢。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留一碗半,去滓;用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兩次以煎相和,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了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吃亦可。服此葯至天明,大便當下一碗許黑糞水,即是腎家感寒濕毒氣下來也。至早飯前後,痛住腫消,但只是放遲遲吃物,候藥力過。

功用


行氣降濁,溫化寒濕。

主治


主治腳氣。人感風濕,流註腳足,痛不可忍,用索懸吊,叫聲不絕,筋脈腫大。

方義


方中以檳榔為君,質重下達,行氣逐濕。臣以木瓜舒筋活絡,並能化濕,陳皮健脾燥濕,更能理氣。佐以紫蘇葉、桔梗宜通氣機,外散表邪,內開鬱結,吳茱萸、生薑溫化寒濕,降逆止嘔。諸葯相合,祛濕化濁,宜通以散邪,溫散寒濕,行氣開壅。但總以宣通為要,適用於濕腳氣而偏寒者。

運用


1、臨床應用以足脛重著無力,發熱惡寒,足痛不可忍,筋脈水腫為辨證特點。
2、現代本方主要運用於單純性下肢水腫、特發性浮腫、絲蟲病象皮腫、不安腿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屬寒濕下阻者。

使用注意


1、孕婦慎用。
2、屬於腳氣、濕熱腳氣者忌用。
3、方中檳榔易耗正氣,不宜久服。

附方


名稱:雞鳴散
組成:牽牛子末、胡粉、大黃、朴消
用法:上為散。雞鳴時,以井華水調服三錢匕,以利為度,不利再服
主治:氣癧疼痛及熱毒結核,或多煩悶,熱而不寒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名稱:雞鳴散
組成:大黃、杏仁
用法:上為細末。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雞鳴時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覺氣絕不能言,取葯不及,急擘開口,以熱小便灌之
主治:從高墜下,及木石所壓。凡是傷損,血瘀凝積,氣絕欲死,並久積瘀血,煩躁疼痛,叫呼不得。跌扑損傷,血瘀停積脅內,日久作痛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功用:利去瘀血,推陳致新
名稱:雞鳴散
組成:大黃、當歸、桃仁
用法:上銼,作一帖。酒煎,雞鳴時服。次日下瘀血即愈
主治:金刃傷,打撲傷,血瘀凝積,煩悶欲絕。胸腹蓄血
出處:《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九引《三因》
功用:推陳致新
名稱:雞鳴散
組成:當歸須、赤芍藥、大黃、降真、蘇木、甘草
用法:上㕮咀。用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或加小便
主治:內外顛傷損骨
出處:《普濟方》卷三〇九
名稱:雞鳴散
組成:炒術、當歸、川芎、甘草、大力子、茯苓、木通、桔梗、蟬蛻、升麻、橘紅、山楂、紅花
用法:上用酒炒,加燈草、生薑,煎服,臨服入雄雞血,酒亦妙
主治:男女發熱三四五日,或痘未形成,擅形隱隱;或才形於外而不能快利,或煩躁譫語,或腹疼嘔吐,或痰喘惡渴
出處:《準繩幼科》卷五
功用:使痘毒自表外出
名稱:雞鳴散
組成:生地、大黃、杏仁、當歸
用法:用生水、酒煎服
主治:跌打瘀血攻心,脈絕欲死
出處:《傷科方書》

重要文獻摘要


1、《醫方概要》:腳氣之病,乃胃有濕痰積飲,肝膽之氣不能升化而鬱塞,下走三陰之絡,致足肚脛中脹痛,故名腳氣。南方地卑多濕,常有之。以紫蘇、桔梗、陳皮開肺快氣,檳榔、茱萸溫肝降逆;下氣最速,木瓜和肝通經,生薑溫肺胃,下氣化痰。此方乃疏肺金而制肝木,下氣化氣泄濕,溫肝溫胃而降逆者也。此病每甚於日暮陰盛之時,故於五更服之,趁陽升陰未逆之際則藥力行而脹痛除也。
2、《湯頭歌訣詳解》:本方是治療腳氣的第要方。方中吳茱萸散寒下氣,能治腎氣腳氣水腫;木瓜舒筋化濕,善治濕痹腳氣和腳氣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