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第六中學

慈利縣第六中學

慈利縣第六中學是一所農村完全中學,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杉木橋鎮西街,佔地50000平方米。學校始建於宣統元年3月(1909年4月),最初雛形為與漁浦書完齊名的婁北書院。民國2年(1913年),由杉木橋新應寺(現杉木橋楓埡村朱漆嶺組)遷至今杉木橋楓埡村觀禮台組。學校名稱由初始的婁北書院,相繼更名為新應學校、婁東國民學校、婁東完小、杉木完小、杉木附中、慈利縣第四初級中學、杉木橋中學,1983年8月正式定名為慈利第六中學。現已與慈利四中合併為麓山國際慈利校區。

建設發展


學校環境優美,擁有怡情悅性的大型植物園,一年四季都是鬱鬱蔥蔥,萬紫千紅。學校擁有設施完備的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等,擁有藏書25000餘冊的圖書室和設有75座的閱覽室,每年訂有期刊100餘種。還有設施齊全的中心轉播室。“勵志、勤奮、務實、創新”是學校的校訓;“作風踏實、基礎紮實、生活樸實、身體結實”是學校的校風。2003年全校有22個教學班,1360名學生,91名教職工,其中中學高級教師6人,一級教師48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9人,青年教師佔總人數70%,老中青形成梯隊,結構合理,創新意識強。學校堅持“四有”、“三面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依靠“育人是根本,校風是靈魂,校訓是目標,教學是重點,質量是生命,特色是追求,師資是關鍵,後勤是保證”的辦學思路,以人為本,以德育為核心,創辦青年黨校,積極開展培訓活動。

社會評價


三年來,已經為黨組織輸送了近10名優秀積極分子。學校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為己任,以特色教育為追求,大力拓展教育規模,大膽創新,逐步形成了“師資穩中求進,質量保底有升,校風嚴格有制,管理科學到位,設施優化提升”的良好辦學格局,以“校園美、校風好、服務強、質量高、特色新”逐漸聲望鵲起。學校先後獲得了“市高中畢業會考綜合學業水平先進單位”、“慈利縣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依法治縣示範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勤工儉學工作先進單位”、“規範學校”、“學校基本建設管理先進單位”、“綠化工作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校園”、“縣雙文明考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辦學特色


在強化常規教學的同時,該校積極推行“特色興校”方略,大力拓展發展空間,狠抓音、體、美特長生培養,加大音、體、美專業教學經費的投入,力促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逐步探索出常規教學與特色興校協同發展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特長得到了長足發展:在2002年全市舉行的中小學“大課間活動”比賽中,該校一舉奪魁,市教育局領導專程到校授獎。2003年全市舉行的中小學歌詠比賽中,該校又獲得一等獎。

相關資料


慈利六中歷任校長一覽表
姓名/性別/籍貫/任職時間
萬昌煥男慈利通津鋪1961.9~1967.8
潘中良男慈利通津鋪1967.9~1968.8
彭功鋒男慈利楊柳鋪1975.1~1975.6
鄒友之男慈利楊柳鋪1975.7~1975.12
彭功鋒男慈利楊柳鋪1976.1~1977.1
黎開舉男慈利庄塔1977.2~1983.6
趙群炳男慈利東嶽觀1983.7~2000.7
黃治平男慈利江埡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