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藤

當歸藤

當徠歸藤,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當歸藤Embelia parviflora Wall.的根與老莖。分佈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補血,活血,強壯腰膝之功效。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閉經,產後虛弱,腰腿酸痛,跌打骨折。

別名


大力王、篩其蔃、虎尾草、千里香、土當歸、保婦蔃、走馬胎、土丹桂、小箭趕風、米篩藤

入葯部位


根與老莖。

性味


味苦、澀,性溫。

歸經


徠歸肝、腎經。

功效


補血,活血,強壯腰膝。

主治


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閉經,產後虛弱,腰腿酸痛,跌打骨折。

相關配伍


治骨折:虎尾草、車前草、鍋鏟葉、細黑心。搗爛敷患部,隔日換藥1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當歸藤:又名小花酸藤子。攀援灌木或藤本,長3m以上。小枝通常2列,密被銹色長柔毛,略具腺點或星狀毛。葉2列,互生;葉柄長約1mm,被長柔毛;葉片堅紙質,卵形,長1-2m,寬0.6-1cm,先端鈍或圓形,基部近圓形,稀截形,全緣,多少具緣毛,葉面僅下凹的中脈被柔毛,背面被銹色長柔毛或鱗片,近頂端具疏腺點。亞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腋生,通常下彎藏於葉下,被銹色長柔毛,有花2-4朵或略多;花梗被銹色長柔毛;小苞片披針形至鑽形,長約1mm,外面被疏微柔毛;花5數,萼片卵形或近三角形,先端多少具腺點,具緣毛;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分離,長1.5-2.5mm,卵形、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微凹,近先端具腺點,邊緣和裡面密被微柔毛;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長超出或與花瓣等長。著生於花瓣的1/3處,花藥背部具腺點;雌蕊在雌花中與花瓣等長,花柱基部被疏微柔毛,有時具腺點,柱頭扁平或微裂,稀盾狀。果球形,直徑5mm或略小,暗紅色,無毛,宿存萼反卷。花期12月至翌年5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800m的林下、林緣或灌叢中。分佈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補血調經,強腰膝。主治貧血,閉經,月經不調,白帶,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