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投名狀的結果 展開

投名狀

2007年陳可辛執導電影

《投名狀》是由陳可辛執導,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主演的動作片,於2007年12月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這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怨糾葛。

2008年,該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等獎項,李連杰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劇情簡介


投名狀
投名狀
清末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大哥(李連杰 飾)被同僚出賣,所帶軍隊無一生還。因為裝死而活下來的大哥遇見了離家出走的蓮生(徐靜蕾 飾),二人一夜取暖后,蓮生不告而別。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飾)發現並帶回村,發現竟是二虎(劉德華 飾)的妻子。被貧窮飢餓所折磨的農民在憨厚的二虎與忠誠的三弟的帶領下,劫搶官銀,導致官府半夜報復。大哥乘機鼓動大家參加軍隊賺來軍餉糧食,三人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浩浩蕩蕩地帶著一百零八人出發從軍。這支兄弟軍不要命的拼勁,拿下不少勝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與三弟再也無法管束,分歧漸生;而大哥與蓮生的感情被三弟發現,三弟誤以為蓮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殺大嫂來解救二虎。面對朝廷的欺詐、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脹,曾經納過投名狀的三兄弟最終自相殘殺。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龐青雲李連杰
趙二虎劉德華
姜午陽金城武
蓮生徐靜蕾
何魁石兆琪
狄公王奎榮
黃文清郭曉冬
陳公魏宗萬
姜公顧寶明
小狗子汪汐潮
陸大山周波
王小手余皚磊
將軍李崇霄
六斤張優
趙副官吳優
山匪向佐
二虎兄弟葉福生

職員表


總導演
製作人安德魯·摩根黃建新陳可辛林建岳、韓三平、許月珍、葉偉民、D. Daniel Vujic、馮鳳珍、何麗嫦
副導演楊國威、勞劍華、麥詠麟、林淑貞葉偉民張進戰
藝術指導奚仲文
美術設計黃炳耀、易振洲
動作指導程小東
編劇須蘭、秦天南、林愛華黃建新許月珍、何冀平、郭俊立阮世生
服裝設計奚仲文戴美玲利碧君
視覺特效吳炫輝
攝影黃岳泰
配樂陳光榮、金培達、Chartchai Pongprapapan、高世章
剪輯李棟全、Chris Blunden

角色介紹


  • 龐青雲

    龐青雲

    演員李連杰

    龐青雲是一個把國家利益看得很重的人,他原效力於清廷,是太平天國作亂期間的清朝軍官。充滿理想、胸懷壯志的他在戰場上看盡清兵殘酷無情的真面目,心灰意冷。在偶然的機會下,他遇上二哥、三弟和蓮生。他希望憑藉一己之力結束戰爭,但後來由於和趙二虎有政治上的分歧,害死了趙二虎。

  • 趙二虎

    趙二虎

    演員劉德華

    率性而為,是一條光明磊落的好漢,但也是一個頭腦比較簡單的人。他在亂世中淪為強盜,但為人盜亦有道,深得眾心。太平天國作亂期間,他的山村卻被清軍洗劫,為了不想自己的兄弟陷入絕境,他願與大哥結義,由大哥帶領他們投效清廷。

  • 江午陽

    江午陽

    演員金城武

    他身上有一種獨特的男人魅力,除了狼的野性和殺手的狠冷,更有著少年才有的天真浪漫;因此在他的生命中,同生共死的兄弟情義是他視如生命的永恆感情。他自小成為孤兒,十三歲便跟隨二哥做強盜,視二哥如親兄。後來,他更極力主張和大哥結拜為兄弟。

  • 蓮生

    蓮生

    演員徐靜蕾

    深信一見鍾情的浪漫主義者。她七歲被賣到揚州當雛妓,從小被教導琴棋書畫,當年幸得二哥把她從妓院救出來,從此跟隨二哥。可是,面對目不識丁的二哥,她始終無法付出真心的愛。後來遇上大哥,一見鍾情,卻又不能忘記二哥對自己的恩情,內心處在矛盾之中。

音樂原聲


類型歌曲名稱演唱歌手
主題曲投名狀劉德華

幕後製作


故事原型

投名狀
投名狀
《投名狀》的故事情節原型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該案地位與“楊乃武與小白菜”並列。刺馬案中的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建立起感情的堅強防線,未被米蘭的愛所衝破。待馬新貽任兩江總督,米蘭對於馬新貽愈加愛慕,而馬新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線也徹底崩潰,終於佔有了米蘭,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聞得此事義憤填膺,刺殺了馬新貽,並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認不諱。

影片更名

片名《投名狀》源於《水滸傳》里林沖入梁山的情節,入伙結義前要殺個人,拿人頭作投名狀。導演陳可辛表示《投名狀》的內容、觀點與張徹執導的電影《刺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並非重拍。為避免混淆,經導演欽點決定,該片正式改名為《投名狀》。開拍之後,導演與編劇小組進一步豐富該片劇情,讓《投名狀》成為全然不同的作品。

動作設計

《投名狀》開始一個月的拍攝並不順利,原計劃7天拍完的首場戲到實際拍攝時竟然拍了一個月,中途陳可辛一度覺得第一場戲就拖成這樣,後面別想拍了。沮喪時陳可辛甚至自我否定到想主動請退,讓投資方換導演,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陳可辛從來沒有拍過打戲。此外由於片中大場面的戲份非常多,陳可辛在溝通上也很複雜。不過陳可辛並未因此而改變自己多年的工作方式。在拍攝過程中,陳可辛給拍攝現場的工作人員留有很大的創作空間。
投名狀
投名狀
《投名狀》的動作指導是程小東。陳可辛要求電影畫面真實,他要求程小東一個威也都不要用,一個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設計,全部都要實。“外行指導內行”的局面出現了,程小東明白陳可辛的意思,但是如果按照陳可辛的的要求很多工序細節都要被顛覆,而且和工作人員的溝通也有很多問題,直到李連杰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李連杰懂動作,又明白演員,熟悉導演,結果他就做了一個溝通的橋樑,很明白地給其他人傳譯出陳可辛想要的東西。
在拍舒城大戰這場戲時陳可辛提出希望鏡頭是在人群裡面,並且後面的人能看到這些武器從前面那些人的背後出來,要讓觀眾看戲的時候如同身臨戰場,而程小東的個人愛好則是把機位架到一邊狂拍大場面效果。為此,陳可辛只好停下來跟程小東討論,最後協調的結果是陳可辛專心拍他想關注的那些細節,士兵流血的臉部、殺紅眼的猙獰表情,金戈鐵馬的大場面就讓程小東來調度。舒城大戰拍了20幾天,在電影里剪成了12分鐘。

影片攝影

該片的攝影工作由6次獲得金像獎最佳攝影獎的黃岳泰擔任。首先是大場面的拍法。黃岳泰用了一個“從影30年來最多”來形容演員之眾。拍幾千人的場面劇組動用了8台攝影機同時拍,3條的話就是24個機位。拍文戲也要同時啟動三、四台攝影機。黃岳泰覺得攝影時抓住瞬間的反應會自然很多,因此他把演員自然流露的表情通過鏡頭拍攝下來。
投名狀
投名狀
投名狀 蘇州戰壕夜戲是黃岳泰拍過的夜戲中場面最大的。兩三公里的夜景範圍,要表現士兵在戰壕死守9個月後的心情。城牆這邊是黑暗的,那邊卻是張燈結綵的。可是陳可辛的要求是戰壕這邊是黑的,不要有任何補助的光源。這給攝影出了難題,最後黃岳泰想出“鑽木取火”的方法,藉助很多熒光燈打在城牆上反射回到人臉上,才完成了整場戲的拍攝。
對於這部電影的基調色彩,陳可辛堅持要“以前沒有過的”,黃岳泰只能施展渾身解數,紅、藍、綠加上各種光,翻來覆去地調,不斷被否定,再不斷重來。直到最後,黃岳泰使用古銅色作為電影的基調色彩,陳可辛才算滿意。整部電影一直是冷色調,直到劇中三位主角陞官發財到南方后,鮮艷的色彩才開始出來,布景、服裝、燈光也多了一種顏色處理。

播出信息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國家/地區上映日期國家/地區
2007年12月12日中國內地2007年12月14日印度尼西亞
2007年12月28日中國台灣2008年1月31日韓國
2007年12月13日中國香港2008年7月3日希臘
2007年12月13日新加坡2008年7月9日菲律賓
2007年12月13日泰國2008年10月西班牙
2007年12月13日馬來西亞2008年11月6日德國

影片票房

《投名狀》2007年12月28日在中國台灣上映后,首日就取得1000萬台幣的票房,不到10日,便拿下1億台幣的票房。截止2008年1月,《投名狀》在亞洲各地的票房累計已超過3億元。

獲得榮譽


獎項

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提名獲獎方
2008年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獲獎
《投名狀》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獲獎陳可辛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獲獎李連杰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獲獎黃岳泰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獲獎奚仲文、易振洲、 黃炳耀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獲獎Sunij Asavinikul、Nakorn Kositpaisain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獲獎奚仲文、戴美玲 、利碧君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獲獎吳炫輝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提名須蘭、秦天南、林愛華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劉德華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提名李棟全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提名陳光榮、金培達、高世章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獲獎《投名狀》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獲獎陳可辛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獲獎吳炫輝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李連杰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提名程小東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提名陳光榮、金培達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剪輯提名李棟全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提名黃岳泰
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提名奚仲文、戴美玲利碧君
第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視覺效果獲獎吳炫輝

作品評價


《投名狀》的老版電影《刺馬》,由吳宇森的師傅、更熱血陽剛的張徹執導,在當年曾取得輝煌票房,但臉譜化的人物設計和正邪大戰式的故事鋪排,在當下已失去複雜性與創造性,就連吳宇森到後期在《奪面雙雄》中都玩起了正邪莫辨的人性遊戲,可見現如今全世界的觀眾都更喜歡“中性人”——徘徊在善惡邊緣、不知前路是明是暗、只能蹣跚而行、無法用傳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其進行評判的絕大多數人。
投名狀
投名狀
詭譎善變的“複雜人性”必將導致複雜故事,而非“吳宇森式”的簡單正邪對立與浴血槍戰。陳可辛之所以翻拍《刺馬》,口頭上說是向老導演致敬,更多還是被《刺馬》的歷史原型——“滿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案——所深深吸引,因為那件傳奇迷案之所以經久流傳、眾說紛紜,就是因為它集結了陰謀、善變、情色、背叛,甚至政治機密等諸多複雜元素。
如此這般,倘若《投名狀》真能假借三兄弟的生死情仇拍出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與土崩瓦解,進而直刺人性深處,便有望成為真正的史詩大片,所以陳可辛口頭所說的“拍一部《英雄本色》那樣的男人電影”不過是宣傳口號,希望能把更多觀眾拽進影院,一旦你進去了,整個世界就都黑下去了,人性就全暴露了,悲劇從頭演到尾。
正面評價
彰顯人文關懷
《投名狀》的譯名雖然是“戰神”,但事實上卻不遺餘力的宣揚反戰主題。因此在影片的戰爭戲段落里,陳可辛的做法迥異於張藝謀式的暴力美學,他沒有鋪陳炫目的色彩,而是選用青灰色調,極力烘托戰爭的殘酷和恐怖。在動作設計上,也不是飛來飛去,把武力美化為舞蹈,而是力求寫實,不避血腥,黃沙狼煙,血肉橫飛,直觀展現暴力的刺眼和驚心,讓人產生對暴力的本能厭惡。
《投名狀》在對戰爭和暴力的態度上,徹底顛覆了以往古裝大片的模式,第一次從人性出發,對戰爭和暴力投以懷疑的審視。中國觀眾已經看慣了漂亮的謊言,陳可辛能在這樣一個古裝大片里繼續自己的人文關懷,誠實的面對歷史和人性,讓人心生敬佩。當然《投名狀》的顛覆不止於此,它對中國武俠片中“兄弟義氣”這一主題的挑戰,更是勇氣之舉,在《投名狀》里,慾望壓倒了承諾,冠冕堂皇的理想原來只是骯髒的陰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號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實面前顯得蒼白而可笑。這樣一來,以往武俠片極力營造的“江湖烏托邦”在《投名狀》里就轟然坍塌了(杜子鄂評)。
文戲、武戲交叉呼應
《投名狀》整部電影可以說文武兼備,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戲中的那幾場戰爭,除了血腥,更讓人看到了人性。幾場戰役也是人物內心轉變的過程。整個片子講了兄弟情、男女情、信義。如果說電影的前半段是用幾場慘烈的戰爭吸引觀眾的注意,那麼影片的後半截,導演則是用文戲進一步揭示出人性黑暗的一面。不得不佩服陳可辛的商業和文藝並舉,片中複雜的人性和人際關係,陳可辛只用文戲里幾場京劇和朝廷大臣下棋的場景,就讓局面明朗化。
《投名狀》里除了精彩的戰爭場面和男人戲,還有商業片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戲。影片開頭徐靜蕾和李連杰的激情戲為蓮生這個女人在大哥和二哥之間難以取捨,和其後的情節發展起了一點鋪墊作用,也凸顯了三弟的愚昧,以為殺了大嫂就能挽回兄弟情。
台上兄弟三人的臉譜各不相同,台下的結局卻大同小異,被兄弟而殺,為守投名狀之約而傷,為自己的野心最終以性命作為代價,三人的死傷讓投名狀的約定終於實現,留下的只是聲聲哀嘆。一切其實都是一場戲,兄弟之情,戰場硝煙,還有兒女情長都是一場戲,戲完人散場。這些文戲與武戲的交叉呼應,讓電影畫面更加鮮明(《長江商報》評)。
反面評價
審美動力不足
《投名狀》不但缺乏香港電影特有的迴腸盪氣、義薄雲天的兄弟情誼,甚至連廣告詞中所說的兩個男人爭一個女人的故事也沒有。故事中被理想感召的人成了十足的蠢人,人們高喊的竟是“搶糧,搶錢,搶地盤”。《投名狀》雖然有一個愛情線索,但那些愛情一點超越性都沒有,主人公不會為了愛情去犧牲現實的野心和慾望。愛情成了影片里的花邊點綴,是多餘的贅物,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沒有愛情的愛情故事(戴錦華評)。
劇本有軟肋
《投名狀》的劇本有其明顯的軟肋。該片對歷史背景的刻意模糊應該是為了照顧國際市場,但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這麼模糊的故事就有可能會導致普通觀眾在理解上的誤差,甚至有的觀眾還以為清軍的對手是義和團。電影里那三個官員明顯屬於功能性人物,他們在電影里就如同說相聲一樣,根據劇情發展不時跳出來勤奮地向觀眾解釋著人物動機和歷史背景。對於這些明顯的故事缺陷,這部電影的八位編劇不可能沒有想到,大概是為了照顧國際市場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戰爭場面失分
戰爭場面也是該片丟分最厲害的地方。電影里很具體地提到了舒城、蘇州和南京,可電影里的戰爭場面,一看就是在北方的涿州影視城拍的。對於很多國內觀眾,尤其是江南地區的觀眾來說,這一點他們會很介意:蘇州城外一馬平川,連條小河溝都沒有,甚至黃土朝天連根草都沒有。具體到軍隊編製、戰術、武器、官職等細節,該片也有不少令人遺憾的錯誤。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在蘇州戰役的段落。歷史上的蘇州城破是在1863年12月,蘇州守將郜永寬等殺害主將慕王譚紹光和500士兵后投降獻城,整個蘇州攻防戰是從8月開始到12月結束,而不是影片中說的9個月。同時,在還沒有殺傷火器的年代,清軍在城外狂挖戰壕,把蘇州城外挖得就像斯大林格勒,這實在顯得很搞笑(《新京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