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闕

天闕

天闕,漢語辭彙,其釋義有天上的宮闕、天子的宮闕(亦指朝廷或京都)、兩峰對峙之處、星名或指代雲荒山脈之一。

引證解釋


1.天上的宮闕
南朝 宋 顏延之《為織女贈牽牛》詩:“慚無二媛靈,託身侍天闕。”
2.天子的宮闕,亦指朝廷或京都。
《宋書·桂陽王休范傳》:“便當投命有司,謝罪天闕。”
《魏書·西域傳·車師國》:“臣國自 無諱 所攻擊,經今八歲,人民飢荒,無以存活。賊今攻臣甚急,臣不能自全,遂舍國東奔,三分免一,即日已到 焉耆 東界。思歸天闕,幸垂賑救。”
北魏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惠生在烏場國 二年,至正光三年二月,始還天闕。”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暫從相公平小寇,便歸天闕致時康。”
吳偉業 《題崔青蚓洗象圖》詩:“十丈黃塵向天闕,霜天夜踏宮牆月。”
3.指兩峰對峙之處,因其形似雙闕,故稱。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何必西瞻虎踞,乃建王宮;南望牛頭,方稱天闕。”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仇兆鰲 注引 韋述 《東都記》:“龍門號雙闕,與大內對峙,若天闕然。”
4.星名,中國古代星名
《史記·天官書》:“兩河、天闕間為關梁。”
5.雲荒山脈之一
東方之山名為“天闕”,意為中州來此者過此山,便到達傳說之地。自此山來,草木蔥蘢,其林方三百里。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山中有山鬼,名魅婀,形如少女,騎白虎。山中草木皆有靈,百年以上者幻化實形,聽其驅使。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黑、赤,兩鳥比翼,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比翼雙飛,為仙人座架。山中有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額心有白星,生雙翅,可飛天,空桑冥靈軍團常以此作為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