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災情論

中國災情論

二、災害分類(一)災害的成因與系統論(二)旱災的成因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災情論
定 價:¥38.00
作 者:鄭功成 著
出 版 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9-1
版 次:1
頁 數:308
字 數:302000
印刷時間:2009-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457617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初版於1994年。全書由災害問題總論、自然災害分論、人為事故災害分論,科技風險分論四篇組成,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的災害問題總況、種類、成因、特徵、趨勢、影響,以及水災、旱災、地震、颱風、冰雹、風沙、冷凍、火災、爆炸、交通事故、建築物事故、工傷事故、採礦事故、醫療事故、傳染病、航天事故、核事故等數十種災害在中國的情形。提出災情是中國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減災是保護我們的國家、社區、家庭及億萬人民免受或少受各種災禍摧殘所必須的戰略舉措,被稱為中國災害黑皮書。

本書目錄


開展災害問題研究建立中國災情學(代自序)
第一篇 災害問題總論
一、災害概述
二、災害分類
三、災害成因
(一)災害的成因與系統論
(二)災因中的自然原因
(三)災因中的社會原因
四、災害特徵
(一)總體上表現為普遍性、頻繁性
(二)災種上表現為廣泛性、集中性
(三)成因上表現為相關性
(四)空間分佈上表現為地域性或區域性
(五)時間上表現為突發性、周期性
(六)客觀上表現為不可避免性和可防禦性
五、災情趨勢
(一)自然災害的危害面積蔓延擴大
(二)自然災害的發生周期越來越短
(三)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日益嚴重
(四)人為型自然災害劇增
(五)交通事故與火災持續上升
(六)與生產有關的災害不斷增加
六、災害影響
(一)災害造成人口死亡和流移
(二)災害吞噬著巨額財富
(三)災害直接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四)災害製造貧困,危害社會安定
(五)災害影響國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六)災害造成社會恐慌
第二篇 自然災害分論
一、水災
(一)水災是中國的眾災之首
(二)水災嚴重的原因分析
(三)水災的特徵
(四)水災的減災對策
二、旱災
(一)旱災的嚴重性
(二)旱災的成因
(三)旱災的時空分佈
(四)旱災的影響
……
第三篇 人為事故災害分論
第四篇 科技風險分論
附錄一
附錄二
後記

試讀章節


第一篇 災害問題總論
中國的災害是全球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災情應以完整的面孔出現在中國的國情中。本篇正是在以全球災害為背景的基礎上,以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的不可分割性為特徵,對中國災害問題進行了綜合考察,旨在從宏觀上全面地探討中國的災情。
本篇的研究內容表明:中國的災情嚴重,災種繁多,成因複雜;各種災害在無序的發展中又表現出一定的規律和特徵;中國的災情還在不斷惡化,並危及著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
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都應該正視這種特殊的國情——中國的災情。
一、災害概述
災害,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地球上經常出現的,對人類社會造成物質財富的損失和人身傷亡的各種自然社會現象的總稱,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而發展。各種災害都不是孤立發生和存在的,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又有人為方面的原因,故災害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人類從刀耕火種中走出來,每前進一步都是以其巨大的智慧戰勝自然,並且最終成為地球上最擁有力量和權威的主宰者。然而,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巴比倫的滅亡,埃及、希臘的衰敗就是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結果;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日益嚴重的各種災害也表明了這種報復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正越來越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