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歸

詩詞一

這是一首思鄉懷人之作。“一首鄉音曲。”起筆凝聚人性共鳴之音,無論是在外漂泊,還是羈旅遊玩,或是定居海外,誰人不思鄉懷故。起筆用通感手法,把鄉音設置在漂泊之人的心靈深處,一有同感,便就會產生共鳴。那麼,這鄉音就是故人來,還是其他信息?我看不是,鄉音一詞,是詩人的情懷,與漂泊之人情感的凝結,是兩者心靈感應吸引所產生的熾熱。鄉音,他寫出了漂泊之人,對家鄉的懷念與牽掛之情。鄉音地域不同,北方的粗獷雄渾,南方的溫和細弱,漂泊之人都能聽的懂,那是來自家鄉呼喚。

詩詞內容


思歸
黃莽
一首鄉音曲,誰憐漂泊人。
寒風催日落,可是送來春。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思鄉懷人之作。“一首鄉音曲。”起筆凝聚人性共鳴之音,無論是在外漂泊,還是羈旅遊玩,或是定居海外,誰人不思鄉懷故。起筆用通感手法,把鄉音設置在漂泊之人的心靈深處,一有同感,便就會產生共鳴。那麼,這鄉音就是故人來,還是其他信息?我看不是,鄉音一詞,是詩人的情懷,與漂泊之人情感的凝結,是兩者心靈感應吸引所產生的熾熱。鄉音,他寫出了漂泊之人,對家鄉的懷念與牽掛之情。鄉音地域不同,北方的粗獷雄渾,南方的溫和細弱,漂泊之人都能聽的懂,那是來自家鄉呼喚。
“誰憐漂泊人”這一句用敲問式手法回應鄉音,使其產生共鳴,這種共鳴突出個性,激揚普遍意義,使詩句通俗易懂,在漂泊的階層人群里,更有其可讀性,可頌性,膾炙人口。鄉音與漂泊意脈鏈接,用鄉音的溫馨去憐愛,慰藉漂孤的身心。漂泊一詞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與特點,特別是揭開了社會一個層面。當今,漂泊在外求職打工者,浩浩蕩蕩,千里酸楚,孤寂悲艱,夜聞鄉關風雪厚,時聽鄉山折柳聲。可憐一詞極富深情,由此可以看出詩人是性情中人,如此善感,如此衷情。可憐一是憐憫同情。二是憐愛痛惜,詩人必是後者之情。整個漂泊階層必會感到,況乃故來人,嘆我在天涯,把詩人當作白居易了。這就是詩象的藝術魅力,詩語深深地感染,浸透著漂泊人的情感世界。
“寒風催日落”催字寫出人性化,情感化。詩人沒用風吹字,如此的話詞句就會蒼白,就失去內含。兩字寓意不同。這裡的催字是敦促,驅動。大漠落日圓,有其這種意象,但是詩人不是單純寫景,而是借景寫意。日落,這裡是指寒冷的時光,催日落,意思是寒冷的時光歲月趕快離去,不要再使漂泊人承受著凄寒的摧虐。催字尤顯貴重,飽含深情。此句也正處於詩膽要意之位,轉捩在此凝聚情結,拔意詩象,張揚托舉意境,使詩韻宕向高潮。寒風催日落,僅剩餘暉。大寒殘冬窮雪,凄風苦雨殆盡。
“可是送來春”結語僅僅遞進轉捩意境,用回扣反敲問式手法,再將整篇詩象的主旨意識推向高峰。送字寫出了大愛,寫出了真情。詩人沒寫寄春風。如寄則淡然。送尤為溫馨,送寫出了春在漂泊人心中的地位,其份量極為重要,送字意義與價值更彰顯春的貴重,送字伴隨可是一詞,寫出了漂泊人對春的期盼與渴望,所以,春字就不是自身那麼簡單了,或許是親人托春帶來的祝福。可是一詞由此升華,更顯得有寓意,他寫出了漂泊人的心裡變化,期盼與等待,變成疑惑與焦慮的心裡情結,此句寓意美好,意境深遠,突出了詩人內在心理和開朗性格。
總體看詩風似陶淵明的樸素自然,也有白居易通俗易懂的風格。表現手法以通感,白描概念,虛實寫意為主,語言效果精準、意境到位,詞境沉鬱曠達,蒼涼凄美。其意境高遠,真摯感人。

同名作品


思歸
趙秉文
四時唯覺漏聲長,幾度吟殘蠟燼釭。
驚夢故人風動竹,催春羯鼓雨敲窗。
新詩淡似鵝黃酒,歸思濃如鴨綠江。
遙想翠雲亭下水,滿坡青草鷺鷥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