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良鎮
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轄鎮
饒良鎮,隸屬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地處社旗縣東南部,東鄰朱集鎮,南接唐河縣大河屯鎮,西與太和鎮接壤,北靠苗店鎮。轄區面積108.5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920人(2020年)。
“全國重點鎮”——饒良鎮!
隋開皇七年(587年),為饒良縣治。
大業二年(606年),改為比陽縣治。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泌陽縣,後置饒良前保。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為饒良保。
1949年後,屬泌陽縣饒良區。
1965年,劃歸社旗縣管轄。
1966年,復置饒良公社。
1983年12月,改饒良鄉。
1985年12月,置饒良鎮。
2005年,丁庄鄉整體併入饒良鎮。
饒良鎮地處社旗縣東南部,東鄰朱集鎮,南接唐河縣大河屯鎮,西與太和鎮接壤,北靠苗店鎮。轄區面積108.51平方千米。
饒良鎮
饒良鎮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崗丘平地相間,崗地均南北走向,海拔在120~145米之間。
饒良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毗河、馬河、饒良河,均為唐河的重要支流。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饒良河,從朱集鎮殷河人境,流經境內黑劉庄、張庄、饒良、二戶崗、竇庄村,流入唐河,境內長19千米,年均流量0.02立方米/秒。
2011年末,饒良鎮轄饒良、潭北、黑劉庄、崇子營、二戶崗、核桃樹、黃橋、張庄、陳庄、程窪、孟庄、老竇庄、曹庄、安庄、樊營、南邱庄、劉崗、吳營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8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饒良鎮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饒良村。
饒良村 | 張庄村 | 二戶崗村 | 崬子營村 | 譚北村 | 核桃樹村 |
黑劉庄村 | 陳庄村 | 黃橋村 | 曹庄村 | 程窪村 | 安庄村 |
樊營村 | 邱庄村 | 竇庄村 | 孟庄村 | 劉崗村 | 吳營村 |
2011年末,饒良鎮轄區總人口6.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65人,城鎮化率2%。另有流動人口8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1930人,佔51.5%;女性30070人,佔48.5%;14歲以下9548人,佔15.4%;15~64歲33232人;佔53.6%;65歲以上19220人,佔3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197萬人,佔99.95%;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30人,佔0.05%。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5人。
2017年末,饒良鎮常住人口56612人。
截至2018年末,饒良鎮戶籍人口為64265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饒良鎮常住人口41920人。
2011年,饒良鎮財政總收入774.1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22.5萬元,增值稅140萬元,企業所得稅12萬元,個人所得稅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2%、9.5%、11%、10.1%。人均財政收入124.85元,比上年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4950元。
2018年,饒良鎮有工業企業23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9個。
2011年,饒良鎮耕地11.2萬畝,人均1.8畝。
2011年,饒良鎮農業總產值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5萬噸,人均731千克,其中小麥2.6萬噸,玉米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煙葉。種植煙葉面積6000畝,收購825噸,實現稅收230萬元。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1萬頭,年末存欄3.2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0.69萬隻;家禽飼養量29.97萬羽,上市家禽29.97萬羽。生產肉類4492噸,其中豬肉3390噸,牛肉743噸,羊肉99噸,禽類260噸;禽蛋1518噸,鮮奶1591噸。畜牧業總產值2.1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8.9%。全年水果種植面積700畝,產量2800噸,主要品種有中華壽桃、水晶富士、黃金梨。漁業以養殖鯉魚、鮭魚、草魚為主,漁業總產值22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6%。大型農業機械350台(輛)。
截至2011年末,饒良鎮累計造林2萬畝,林木覆蓋率78%。
饒良鎮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
2011年,饒良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45億元,比上年增長18%,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8%。工業企業431家,職工6040人,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5.8%。
2011年末,饒良鎮有商業網點152個,職工367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2011年末,饒良鎮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7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5%;人均儲蓄6900元;各項貸款餘額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2011年末,饒良鎮郵政業務收入36.2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817萬元。
饒良古鎮屬南陽市東大崗腹心地帶,是南陽市社旗縣東部最大的集鎮,近段時間來在社旗縣所轄管的集鎮中,被評為唯一的一個五星級集鎮.。
饒良位於南陽市東南部,南陽盆地以東,距社旗縣城東南27公里,平原地形,鎮北靠苗店鎮,東鄰是朱集,南接為唐河縣,西與太和接壤,鎮人民政府駐饒良村,
在南陽的古鎮中,饒良鎮歷史文化最悠久。據重修玉皇廟碑載:饒良,古鎮也。光武微時,避屬於此。曾在饒良東菜園和饒良街南頭有“漢光武避屬於此”石碑數通。北魏延昌年間(公元525至527年)設陽平縣,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改為饒良縣。饒良是否陽平縣治,史記無明確記載。但據《河南省第六行政區疆域沿改考稿》載:隋書地理志載:後魏治東荊州,比陽注,後魏曰陽平…又比陽故城置西呈周。顯崗注,舊東荊州刺史,州治比陽縣故城。《歷代地理沿革表》載:陽平,魏析比陽治,證明陽平縣不在比陽。據《隋書-地理志》載:比陽,帶郡,後魏曰陽平,開皇七年改為饒良。可見只是改名,並不是徒治或廢。從饒良地形看,饒良河(原為大沙河)自東北而來,饒良西河自西北而來,兩河在饒良南0點7公里處交匯,環抱其城,城在其陽。地勢平坦,居陽望平,與地形相符。
美麗饒良!
原饒良古城街,南北長三里,東西寬一公里,五門五路,環城四點五公里,五個城門樓。城四角有炮樓,有“天衣無縫,固若金湯”之說。城內有八大廟:東大寺、五虎廟、三仙堂、玉皇廟、山峽廟、祖師廟、泰山廟、羅漢廟。四小廟:華山閣、仝爺閣、倒座堂、七星廟(有稱呼為七隴廟)。山峽廟建於清代,其它多系明天順、成化、弘治、萬曆年間興建或重修。饒良有正大街、西懷街、山貨街、三道大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市肆繁榮。老式坡面樓房100餘座、為方圓名鎮。明末屢經戰亂,集市蕭條,冷落不堪。據饒良《邱氏族譜》載:泌於明季干戈搶之際,凋敝之餘也!昔左良玉與劉國能戰於姚梁(饒良之訛也)……視其遺民,存者無幾。后經明末一段移民恢複發展,到清代中葉,集市復興,山陝商賈在饒良設商號48家。隨著貿易的繁榮發展,到清同志年間,為加強集市防衛,集資築寨。就饒良故城跡為基,堆土達丈余高。到清光緒十八年還有饒良古鎮“崗巒清秀“清流映帶。更有林木叢蔚“商民雲集的記載,明清時,饒良曾是南下荊襄,北上汴洛,東連淮海,西接秦巴交通要道,水陸通衢,集鎮為十字街市,水旱碼頭,店鋪林立,百餘座明代坡面樓鱗次櫛比,民房群整齊壯觀,成為商賈雲集的名鎮。從漢江來的船隻沿唐河溯流而上,可直達鎮南邊寨牆附近,各地商賈往來不絕,河上碼頭一派興隆。這期間,山陝商賈的商號多達48家,清同治年間、1923年、1935年曾三次修寨垣。現今圍繞鎮區外環呈東南西三面U形寨體,卧峰環繞,土城寨頂,草木叢生,寨嶺高聳,踏步踐行,頓覺神氣清爽…。
饒良最早源於"繞涼",據載,南陽人漢光武帝劉秀被王莽大軍追殺途中曾在饒良東菜園大槐樹下避暑納涼,一覺睡到太陽西沉,仍為樹陰圍繞,因而得名"繞涼",又因饒良鎮區東有馬庄崗,西有紅雲崗,是典型的槽形平原地形,且東、南、西三面環水,發源於方城、社旗交界處大乘山的溫涼河與饒良西小泥河像兩隻玉臂將饒良鎮環抱其中,素有“饒良盆地”之稱,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後世遂諧名為饒良,意為“富饒良好”。饒良當地民眾口風常稱為“堯良”一直延用至今。
歷史變革,歲月蒼桑,物換星移,饒良雖然歷經戰亂與災荒,然而歷史終究湮沒不了昔日的繁華,現仍存在多處遺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該鎮的東部和西部那綿延雄偉的古寨牆,一千多年來依然城寨環繞,巍峨青巒,古寨牆為今天的世人見證了古鎮的昔日古老歷史。在古鎮南段老街,現存的古老物件,重梁起架老宅,古漢青花磚,牌坊條石,數條古墓碑等等,讓今天的人們見證了,古鎮饒良的歷史久遠,文化沉澱和昔日商業的繁華,明清老宅的建築風格。原鎮西北處有清代畫家楊玄墓的故址,曾經成為遊人瞻仰古人遺跡的絕佳去處。除此之外,該鎮的名勝古迹還有很多。鎮區八座大廟四座小廟極具影響。方園數百公里的善男信女都趕到饒良朝拜。成為當時一種佛法聖殿,靈氣寶地。
饒良古城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公里,城門樓5個,四角各設角樓一個。城內8座大廟,四座小廟,歷為光佛盛儒之地。抗戰時期,泌陽縣立中學和泌陽縣簡易師範曾遷此辦學。1944年於饒良東北大寺處建校舍200餘間,興辦河南省私立文華中學,培養了一大批莘莘學子。明清時,饒良鎮為十字街市,東山貨街,西懷貨街,店鋪林立,百餘座明代坡面樓鱗次櫛比,民房群整齊壯觀,成為商賈雲集的名鎮。這期間山陝商賈的商號多達48家,清同治年間、1923年到1935年曾三次修寨垣。40年代末期,這裡仍然生意興隆,車水馬龍
美麗饒良!
饒良在清末至民國初年“遭戰匪禍亂。特別是土匪頭子牛疙瘩“乘守備不嚴“突襲入街“敲詐勒索“燒殺姦淫“搜刮民脂“掠奪資財“盤距兩個月之久。百姓出逃“商號關門“集市再度冷落。到解放時全街有中西藥房六家,雜貨店五家,煙酒商店四家,一家捲煙廠,六家飯店,一家騾馬店,三家豬羊屠行,鐵、木、銀器加工七家……在建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饒良得以恢複發展,先後為區、鄉、社、鎮政府駐地,是方圓十餘公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主街一條、呈南北向,長三里。商業,集市貿易都集中在此街。縣第三高級中學設在街東北寨內。影劇院(戲院)在街中心)文化生活十分活躍。由於饒良地勢由北向南傾斜降低,所以1972年遭洪水襲擊后,貿易漸向北發展。(原明清老街特別繁華,商業貿易鼎盛)。挖開了北寨口擴建新街。饒良傳統單日有集,農曆二月有廟會,現代名曰物資交流大會,一直傳於今天。
饒良古鎮寨牆是四面環繞。可防攻防洪之用,守攻防備,閘洪泄水有功!曾經古寨牆頂上十分寬闊,能並駕兩輛農用牛車貫行。寨牆長度曾有古人丈量記載:共長九里13步。(約4527米)有五門五路,四角四個炮樓,八個炮卷。原初在南寨牆外路西有兩個石碑,北寨門西側也有石碑。在石碑碑文上篆刻有饒良的地名志情。可惜的是現今早已丟失無下落。古寨東長坊稱為東關、西長坊為西關,北長坊為北關,南關常年蓄水,且南關諧音難關不雅,故南關沒有建設。三關都有城門
饒良教育!
在這片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厚積了饒良的古老文化。歷史溯源有史為料,已有1500年。饒良古文化在現今還有多處可以印證。隨便在古鎮尋問當地老人就可知道。饒良八大廟四小廟、古寨牆、眾多儒學廟宇。古牌坊兩座,官井一口。劉秀歇息地東菜院處古槐旁遺留古井。古牌坊條石數條。大清光緒年間石刻墓碑一個。光緒1825年見石碑一個(一面密麻篆刻有文字:候銓知縣進士甲寅等字樣)。明清老街老宅共有33間。其宅均系重梁起架,古青磚牆壁體。各種磚花造型尚存。現遺留有清代乾隆己酉年間(1789年據今已有223年。乾隆己酉當年進士三甲有98人。一甲3人二甲33人三甲62人。乾隆時年為54歲)石刻碑文一個。一些篆刻字尚可辨。老街現遺留有古青花磚共計12塊,而且保存完好。花磚長約一尺四寸,寬約七寸,凸形花明顯,做工精巧,可見古人對美的追求,及對雕刻的重視。木、磚、石等物體的雕刻工藝。花磚的價值是對研究古代造物審美的一種佐證、漢磚雕刻花形也是古人的一種時尚民風。東樓院門坎通石是特點。西樓院厚寬的紅木門墩也是亮點。走進一處處老宅院落,探尋饒良眾多古文化縮影,越發感知饒良的深厚古文化魅力非凡。
饒良東菜園大槐樹:名為九蓬樓。因高有九盤,枝梢桿葉,一層層盤旋闊生,共有九蓬而得名。樹高約五丈開外。樹圍粗如大碾盤,老根盤生。據說樹大,樹枝幹葉有的都快垂在地上,樹大樹葉稠密,樹蔭龐大籠罩一方。劉秀當年便在其樹身,樹蔭籠罩下得已休息,樹陰涼圍照遮擋陽光,繞涼始稱也在此含意之中。巨大樹木得寶地而生,其根深枝壯,盤盤枝葉旋轉而立頂,九連蓬生,一棵大家槐樹可以說是得饒良一方水土之靈氣,匯聚天地靈氣,蘊韌而生,其壯觀曾映昭四方,許許多多體虛病弱者更是敬樹為神靈,人們在此鋪紙接“葯”求來醫病,當時成為一大奇談。古樹有如此之海壯更得益於,大槐樹周圍一口古井,此古井至今依然見在,而且還湧泉蓄水,源源不斷。靠近村東菜園,民眾以前吃水,澆菜來從此井采水,取之不盡,古而不枯,如今探望方口圓磚堆砌的老水井底,蓄水滿盈與底。如今古大槐樹蕩然無存,一棵環臂粗的小家槐樹還在周圍昂天而生,古老的傳說,古井的沉默,任歲月漂泊,它的狀觀與靈氣,沉積在當地老人心裡!
美麗饒良!
饒良古建眾多:其中八大廟,四小廟最具影響。古時陽平郡曾設在此,而今西湖鄰近之大橋便採用“陽平大橋”饒良曾有一條明清老街,店鋪林立,商賈繁榮。原有一座“洪狀元府”后成為饒良“邱氏世族之宅”這座宅院就是被人們稱之位:西樓院”它的對面一排大面積古式宅院便是“東樓院”如今西樓院還殘留六間青磚瓦房,古建築風格,重梁起架,天圓地方房前頂柱,房檐長短木托頂布局、厚方木門墩依跡可辯。東樓院現也僅存當年一處小過廳。在東樓院小過廳也能看到當時的古派建築風格。重梁起架,長方大石門坎墩石,一尺半長的大青磚,造型古樸別樣的門牌框架,天圓地方青石房頂柱這些都還在。饒良原還有一口官井。官井是官家所私用之井原址在西南老街。饒良曾有兩座貞節牌坊,其中一座最為壯觀。牌坊寬石板上刻有二十四孝圖,西遊記人物等。饒良除了八大廟四小廟外還有一座莊院,這就是清凈寺(民語所說的佛堂”現今清凈寺為後修建造。以前有原址及造型。饒良有古留寨牆。最初東西北寨牆牆城都有。號稱三關:東關北關西關。南關常年蓄水,況且南和難音同,(難關)顯的不吉利所以沒有建設南關。三關各有城門樓。翹角飛檐,座震威武狀觀。
饒良旅遊焦點:古留土寨牆。饒良村有一條東,西環繞的土牆古寨從古至今窮工極巧、巍昂龍延在饒良大地!匯古今人之智慧築建,展中原豫宛之廣峁,寨存古今,魅力依然!古守攻之要塞,今留景觀之神采!踏寨牆,游村野,饒良村田野兩畔分佈,翠樹綠草,野花雀鳴,清靜寺,祖師廟,雲宗寺盡在寨頂可賞,民炊煙裊裊,五穀之香皆聞,富饒良好,寨牆環繞,神州大地,豫饒之都,此處幽景頂天地而華盛,聚日月之靈氣,護饒良古往今來,古寨牆自饒良中學西南側,向南延伸,東寨牆,彎向南寨門為終端,西北寨自西小門,向南拓展、彎延伏盤,與南寨門而終機合圍,呈一龐大的“U”字形狀。虎踞龍盤,繞鎮亮眼,登游其寨牆上端:雲遊前行中,視野開闊,唯其獨高,一路翠樹綠柏,蝶花茂草盡秧,置頂環視,村寨相依,田糧肥碩,生機盎然,勤奮的饒良人民世代在此耕種、收穫、繁衍…
饒良古鎮風韻佳,悠久歷史展中華,工業商業和文化,自古至今數奇葩,古寨廟宇最繁華,花園社區正開發。西北兩湖鎮中岔,五縱五橫街道跨。
歡迎來到五星級集鎮——社旗縣饒良鎮!
饒良鎮有239省道過境,境內長10千米,雙向2車道,向北通往苗店鎮,向南通往唐河縣大河屯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11千米。
2011年末,饒良鎮有幼兒園45所,在園幼兒3500人,專任教師70人;小學18所,在校生5420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220人,專任教師34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饒良鎮中學、丁庄初中、饒良中心校、丁庄中心校等。
2011年,饒良鎮教育經費達577.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577.4萬元。
2011年末,饒良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藝術團體16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2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戲劇團體3個,文藝演藝公司2個,提線木偶團1個,嗩吶隊4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個。體育場地31處,100%的城市社區和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廣播喇叭0.2萬隻,入戶率12.5%,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2.5%;有線電視用戶0.12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饒良鎮中心學校第四屆孝禮文化節
2011年末,饒良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2個,其中衛生院2家,村級衛生室30個;病床9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專業衛生人員98人,其中執業醫師3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94萬人次,住院手術345台次,出院病人3867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1.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2萬人,參合率100%。
2011年,饒良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戶,人數83人,支出29.52萬元,比上年增長18.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577人次,共支出11.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47戶,人數2347人,支出298.8萬元,比上年增長29.3%;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有鎮級敬老院1家,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4人,支出17.1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45人,支出109.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02人次,比上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3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4萬人,參保率73%。
2011年,饒良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5千米,投遞點18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3萬份、期刊1.2萬冊。電信企業2家;固定電話用戶0.4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3%;行動電話用戶5.4萬戶。饒良鎮脫貧攻堅掛牌暨戰重點工作推進會
● 道路
2011年末,饒良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3.6米;橋樑7座,總長度192米。
● 給排水
2011年末,饒良鎮有鎮區自來水廠2座,排水管道7100米。
● 供電
2011年末,饒良鎮有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供電站各1座。境內有饒良、丁庄兩個供電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4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2.5%,供電可靠率100%。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饒良鎮有鎮區建綠地0.13公頃,綠化率達41.9%。
2014年8月,饒良鎮被譽為“全國重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