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湘
蓮湘
蓮湘,又名蓮廂、霸王鞭,是多年流傳在蘇北、淮南、湘西、鄂西、黔東北地區的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舞蹈,其動作靈活多變,調子輕鬆明快,唱詞通俗易懂。
民間老藝人周樹庭在蓮湘的基礎上加工創新的滾龍蓮湘,更是錦上添花,藝技稱絕。
周樹庭,土家族,生於民國十年(1921年),宣恩縣李家河鄉塘坊村人。周早年曾參加賀龍部隊,后因染病掉隊。
1935年,因年少無以為生,遂拜流落該地的湖南花垣藝人楊雲清為師,學打霸王鞭和蓮花落,學成后,即將兩藝融合為一,活動於湘黔邊界等地。建國后,人民從政治、經濟上得以翻身。當時,周從“歡喜得打滾”這句宣恩俗語中的“打滾”二字誘發出靈感,聯想到自己過去賣藝乞討時,因石頭絆倒在地,險些砸掉飯碗,幸好靈機一動,順勢就地打滾,方免出醜的情景,於是萌生出用打滾的動作來打蓮湘,以慶翻身。1952年底,為準備第二年的春節拜年匯演,周邀約同村好友向友全等一同學打蓮湘,並創造性地揉進了雜技和南戲中的部分武功,使蓮湘、蓮花落隨舞者有機地在地上翻滾,將唱、打、跳、滾融為一體。他們經過數日的鑽研苦練,表演套路初見雛形。表演中,其唱詞唱腔在動情時,催人淚下,抒情時輕鬆悠揚。其道具的舞動,配合跳躍翻滾時,不僅節奏鮮明和諧,且如巨龍翻身,令人眼花繚亂。
蓮湘
1954年,省歌舞團的劉三毛、符進平、湯景秀等到鄂西採風時,曾多次向周學習請教,在他們掌握基本步伐規律后,反過來又對周進行指點,加工提高。此舞原表演時每次不等打完,表演者就已經汗流浹背,唱起來就更加吃力,經湯景秀等的建議,取消唱詞,改編為滾龍蓮湘,使其成為精彩稱絕的舞種,並參加湖北省工人文藝匯演。至此,滾龍蓮湘基本定型,形成滾龍蓮湘中的肩三棒、抬頭望家鄉、紗扒子、黃龍纏腰、雪花蓋頂、梭步、仙女摘花、鯉魚產仔、攔腰撿柴、雞啄米、燕子衍泥、觀音坐蓮、古樹盤根、幺姑娘扯鞋、美女梳頭、單滾球、雙滾球、跑馬射箭、蕭何月下追韓信等基本動作,以及一步三點頭、太公釣魚、夫妻觀燈、雙龍抱柱、雄鷹展翅、睡龍翻滾等6個高難動作,並日漸在宣恩李家河以及相鄰的周邊地區名聲鵲起,頗有一定影響,在民間中傳頌著“說起打蓮香,要數周滾龍”。
1957年,滾龍蓮湘被選入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調演,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等領導的讚揚和肯定,國際友人翹指叫好。1964年,周又被選往天津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1977年,湖北電影製片廠來宣恩拍《山花爛漫》藝術紀錄片時,特邀請周為蓮湘顧問。1980年,周加入湖北省舞蹈家協會。1986年,周和業餘文藝愛好者段吉奎又被縣民委、縣體委邀請將滾龍蓮湘作為民族體育項目一道參加了烏魯木齊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並獲表演三等獎。同年,縣群眾文化館幹部王庭梅等用滾龍蓮湘形式,創作《牧童嬉》三人舞,獲湖北省業餘文藝調演創作三等獎。1997年,來鳳縣首屆民族藝術節,周的滾龍蓮湘獲得藝術節五個獎中的最佳個人獎。
從解放後到現在的幾十餘年裡,周樹庭老藝人所創的滾龍蓮湘,不僅為宣恩的民間藝術增添了新的舞種,為宣恩乃至恩施州的民間舞蹈和民族體育的發展創新提供了思路,而且更為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民間藝術、服務於社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蓮湘
如今,周樹庭已近九十高齡,但每當談起滾龍蓮湘,他總是興趣盎然,樂於表演。談起滾龍蓮湘絕藝後人,他對此憂心忡忡:“蓮香弟子六百人,得滾龍蓮湘真傳的徒弟卻寥寥無幾。“據周老介紹,得滾龍蓮湘真傳的僅有家住冉大河的公路道班退休工人侯安興,李家河集鎮居民段玉蘭、劉久英等人,但他們都已六十多歲。好在此況已得到當地文化和民族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著手派人學習整理周老的絕藝。目前,在李家河集鎮上每天晚飯後,有40餘位退休老人和居民學習蓮湘,李家河文體中心也正籌措在中、小學生和社會青年中組織學習和推廣滾龍蓮湘,到一定時候舉辦蓮湘藝術節,使滾龍蓮湘藝術得到發揚光大。願周老這一傳奇絕藝——“滾龍蓮湘”再放異彩,代代相傳。
蓮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