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鄉
馬蓮鄉
馬蓮鄉位於寧夏西吉縣城東南部,東與固原市原州區接壤。轄15個村民委員會,83個村民小組面積10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7.4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設在馬蓮村,距縣城40公里,鄉名因境內馬蓮河而得名。馬蓮鄉境內有中國伊斯蘭教虎夫耶鮮門旗杆梁拱拜,旗杆梁拱拜是中國伊斯蘭教虎夫耶鮮門宗教活動中心,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虎夫耶鮮門道祖太爺歸真紀念日)和十一月十二日(虎夫耶鮮門第七代品清太爺歸真紀念日)有隆重而盛大的爾麥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馬蓮鄉人口數為13379人。
馬蓮明清時稱馬蓮川堡。戰國秦長城自西向東貫穿鄉境(今遺址尚存)。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此地。1949年前屬將台鄉,後為將台區馬蓮鄉。1961年由將台、偏城兩公社分出12個大隊成立馬蓮公社,1983年12月改為馬蓮鄉。境內南、北部為起伏的山巒,最高點在後庄村古城梁,海拔2165米;中部為河谷平川,平均海拔1890米。馬蓮河由東向西貫穿全鄉,1958年3月在馬蓮河上游的巴都溝村開工修建了西吉縣最大的馬蓮水庫,經過四次加高加固,庫容增至705萬立方米,防洪標準達到千年一遇,可灌溉農田10平方公里。農作物以小麥、胡麻、土豆、雜糧為主。固(原)將(台)公路穿越鄉境。鄉農貿市場農曆雙日逢集。馬蓮村有馬蓮城遺址,為明朝所建。
西吉縣轄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轄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馬蓮川,距縣城40千米。境內有戰國長城及明代古城遺址。
轄域原分屬固原、隆德兩縣。1942年划入西吉縣,屬將台鄉。1958年屬將台公社,1961年析設馬蓮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馬蓮、南川、張堡塬、東岔、馬其溝、陸家溝、巴都溝、羅曼溝、新堡、堡子山、後庄、八代溝、麻子灣、北坡、北山根15個行政村。2000年,常住人口16599人(五普)。
【2014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40422209:~200 210馬蓮村 ~201 220北山村 ~202 220巴都溝村 ~203 220張堡塬村 ~204 220馬其溝村 ~205 220後庄村 ~206 220北坡村 ~207 220陸家溝村 ~208 220堡子山村 ~209 220南川村 ~210 220麻子灣村 ~211 220東窪村 ~212 220八代溝村 ~213 220羅漫溝村 ~214 220新堡村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馬蓮鄉人口數為13379人。
鄉黨委、政府圍繞縣情、立足鄉情、針對村情,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特色優勢,結合川區與山區不同的立地條件,提出了“山區種草種樹種洋芋,川區有糧有油有蔬菜,以川區帶山區,最終達到共同發展”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主攻“馬鈴薯、草畜、勞務”三大主導優勢特色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連年遞增,年增長速度超過10%。
充分發揮馬鈴薯種植優勢,擴大川區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加大馬鈴薯產業化進程,力爭實現人均馬鈴薯純收入達到1000元;繼續鞏固和增加人工種草面積,加大圈舍改造步伐,努力解決草畜產業發展中草、圈、畜的關係,做大做強牛產業;加強對歷年退耕還林工程的管護,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實行舍飼養殖,做到“封得住,不反彈”。會同區、市、縣包扶部門(單位)制定出村級扶貧規劃,協調解決有關基礎設施、農田水利、教育衛生、基層黨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