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睿陵的結果 展開

睿陵

後漢

後漢睿陵 - 後漢高祖的陵寢,位於萇庄鄉柏村西側,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陵墓。劉知遠(895——948年),於947年即帝位,948年死,同年11月葬於睿陵。其陵前原有氣勢宏偉的神道石刻群、翁仲神獸羅列兩旁,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全部被毀。現陵區僅存有一高大土冢和幾個偃卧田壟間的石獅,好像在向人們泣訴著它千年的歷史。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後漢睿陵 - 後漢高祖的陵寢,位於萇庄鄉柏村西側,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陵墓。劉知遠(895——948年),於947年即帝位,948年死,同年11月葬於睿陵。其陵前原有氣勢宏偉的神道石刻群、翁仲神獸羅列兩旁,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全部被毀。現陵區僅存有一高大土冢和幾個偃卧田壟間的石獅,好像在向人們泣訴著它千年的歷史。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祖簡介


劉知遠。高祖,名劉知遠(公元895~948年),沙陀族,後唐時封北平王,后稱帝。為後漢建立者。在位2年,病死,終年54歲,葬於睿陵(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測景台左)。劉知遠,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沙陀族人。初與石敬瑭一起為後唐明宗手下將領,后幫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後晉,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職。石重貴繼位后,進封為北平王,拜中書令。因他的官位高,功勞大,勢力強,為石重貴所猜忌。晉遼交戰期間,他守境不出,招募軍士,壯大力量。遼軍進入汴京時,他派部下以祝賀勝利為名,去汴京察看形勢,知道遼軍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復興後晉、迎石重貴來晉陽的旗幟,受到將士的擁戴。公元947年2月辛未日,他在晉陽稱帝,改名為縞,建國號為漢。第二年建年號為“乾枯”。史稱後漢。
劉知遠稱帝后,為了贏得民心,沿用後晉的年號天福,以爭取後晉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詔書慰勞各地自發武裝抗遼、保衛鄉土的起義軍,又不奪民財而取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土,獲得了軍民的支持。然後趁遼軍北退,遼統治集團忙於爭奪皇位之際,他統帥大軍自晉陽出發,一路勢如破竹,2l天后進入洛陽,又8天後開進汴京,定為都城。同年12月,劉知遠所寵愛的太子、開封尹劉承訓病死。劉知遠也悲傷過度而病倒,一直不見恢復。公元948年正月,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蘇逢吉、樞密使楊邡、郭威等進宮,委託他們扶立次子劉承祜即位,又秘密囑咐他們要趕快除去歸附遼國的杜重威。丁卯日,病死於汴京。劉知遠死後的廟號為高祖。

墓地管理


(圖)睿陵[後漢]
(圖)睿陵[後漢]
作為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之一後漢高祖的劉知遠,其陵墓是許昌市境內唯一一處帝陵。在睿陵東12公里處的禹州市淺井鄉麻地川村,原有劉知遠皇后李氏的陵墓。在睿陵西南5公里處禹州市花石鄉徐庄村東側,原有劉知遠次子後漢隱帝劉承佑的潁陵,可惜現在這兩處陵墓都已被夷為平地,李后陵更是找不到墓址所在。因此,劉知遠睿陵的保護,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以及封建帝王的葬制,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就這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盜的問題,記者電話採訪了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該處一工作人員稱,全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00多處,限於人力,並不是每一處都有專人管理。他們至今尚未接到有關劉知遠睿陵被盜的消息。一個直徑一米多的盜洞,向下延伸六七米后,轉向墓室的正中方向。盜墓賊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禹州市後漢皇帝劉知遠睿陵留下的這個“傑作”,兩年了還在向世人無聲地訴說著自己的遭遇。由河南報業網八方論壇文化遺產版組織的“文化遺產日”網友尋古活動,一行10人來到了位於禹州市萇庄鄉柏村的後漢高祖劉知遠睿陵參觀。讓眾多網友吃驚的是:高大的睿陵上竟然有不少盜墓賊使用探測工具“洛陽鏟”留下的探坑;陵墓上偏西的地方,一個巨大的盜洞赫然在目。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個盜洞已有兩年了,一直沒見有人來進行回填處理。在睿陵東側的路邊麥田裡,一塊“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誌牌橫躺在地上,網友們感到十分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