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任紅,男,1966年10月出生,現任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

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轉歸與相關因素研究。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任紅[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任紅[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1978.9-1983.7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醫學學士
1985.9-1988.7重慶醫科大學傳染病學醫學碩士
1993-1994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費里醫學院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3.8-1985.8川北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助教
1985.9-1988.7重慶醫科大學傳染病學醫學碩士
1988.8-1992.6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研所助理研究員
1992.7-1995.10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教授
1993-1994英國倫敦大學皇家費里醫學院訪問學者
1995.11-1999.4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教授
1999.5-至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93年赴倫敦大學作訪問學者,在英國的兩年裡,率先在國際肝病領域裡發現了S基因可發生多點的免疫逃避性突變,提出從分子病毒及免疫學水平深入研究乙型肝炎基因變異與發病機制的關係,獲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使他在國際肝病研究領域名聲大振。
肝病本身就是道難題,在我國,病毒性肝炎一直困擾著我們。乙肝病毒攜帶者1.2億,丙肝4千萬……為此,任紅師承我國知名肝病專家張定鳳,參加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有關肝病領域重點攻關課題,先後負責6項國家自科學基金和1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績斐然。
1995年與課題組同志一道證明肝瘤壞死因子在肝細胞壞死中起著一種重要的介導作用,發現肝瘤壞死因子的水平升高及表達異常與肝炎患者肝壞死程度有關,運用於臨床實踐中,有效地降低了重型肝炎的死亡率。
近年來培養出7名碩士、12名博士及1名博士后,還創新性地開展了病毒性肝炎及肝癌的DCS瘤苗的治療研究及整體酵母重組活菌瘤苗的研究工作。這項研究有望成為肝炎及肝癌生物治療的一種新方法。

獲得榮譽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社會任職


2017年4月7日上午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任紅(女)同志當選為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重慶市肝臟病學會主任委員、《中華肝臟病雜誌》常務副總編、《肝病博士》總編,第四屆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