尥蹶子

尥蹶子

尥蹶子為北方方言,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說牲口不認真勞作。現意多指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后,直接不幹了

還有一種解釋是撒歡、亂跑,原指小毛驢,小馬等高興的時候歡快地亂跑。以此形容人高興的時候動作活躍歡快,比平時誇張。

拼音


liào juě zi

解釋


1、指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有時候說牲口不認真勞作。尥蹶子是動物表現能耐的方式,原意指馬兒脫韁狂亂奔跑,牛兒脫了韁亂跑,引申就是不聽話的意思。例:這馬好(hào)尥蹶子,小心別讓它踢著。
2、指對工作或從事的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有抱怨后,直接不幹了。一般用於年齡較大的長者對小後生或年輕人說的。
3、撒歡、亂跑,原指小毛驢、小馬等高興的時候歡快地亂跑,以此形容人高興的時候動作活躍歡快,比平時誇張。

方言舉例


【造句】這馬好(hào)尥蹶子,小心別讓它踢著。

野生動物絕招


終極大招:尥蹶子
終極大招:尥蹶子
馬尥蹶子,是馬抗擊敵害最厲害的絕招,曾有人計算過,一匹體格強健的馬,尥蹶子所產生的衝擊力,超過一千磅。國外有一位動物學家在非洲草原曾親眼目睹這樣一件事,一隻雄獅追逐一匹斑馬,當獅爪就要抓住馬屁股的瞬間,那匹斑馬突然尥了個蹶子,兩隻馬蹄蹬在獅子下巴上,雄獅當場被踢暈過去,那匹斑馬趁機逃之夭夭,十幾分鐘后,倒霉的雄獅蘇醒過來,下巴開裂,無法嚼咬吞咽食物,數日後活活餓死。不僅馬會,驢,斑馬都會。

延伸


俗語相關
尥蹶子是動物表現能耐的方式。原意思是指馬兒脫韁狂亂奔跑,我們家指牛兒脫了韁亂跑,引申就是就是不聽話的意思。一般用於年齡較大的長者對小後生或年輕人說的。
歇後語:螞蝦尥蹶子——小踢蹬。意思是“誰尥蹶子也踢不著誰”。
王八尥蹶子——沒後勁兒
與孩子教育相關
叛逆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喜歡事事作對,愛唱反調,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誰都無法逃避。父母必須要多一點耐心、愛心,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對孩子付出更多的關愛,盡量縮短“叛逆期”。如果無視孩子的心理變化,還把他們當做小孩看待,不僅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容易激發起抵觸情緒,造成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橋樑的中斷,以後再要與孩子溝通就更難了。在很多時候,父母不妨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媽媽不反對你有不同的意見,但你的意見要合理、客觀。天氣冷了要加衣服,你覺得熱也能理解,但要回家以後再脫才行,是吧?你不看路,橫衝馬路,媽媽叫也不聽,很危險,媽媽很生氣。安全講座你也聽了不少,應該明白一些道理。你已經感冒兩星期,還沒好,你的預防針就是因為沒打所以感冒,你還尥什麼蹶子......我要求你:冬天外出必須穿好外衣,不允許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