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是女性嬰幼兒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常見於5歲以下幼女,多與外陰炎並存。病原體常通過患病母親或保育員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間接傳播。嬰幼兒外陰陰道炎主要由於病原體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有大腸埃希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嬰幼兒外陰發育不完全,陰道環境與成人不同,衛生習慣不良,或者將異物放置於陰道內等,都是嬰幼兒外陰陰道容易發生病原體感染的原因。嬰幼兒外陰陰道炎多由母親發現嬰幼兒內褲上有膿性分泌物而就診。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患兒常因外陰瘙癢哭鬧不止,或者用手抓外陰,還可見外生殖器充血、水腫。治療方法包括保持外陰清潔,抗感染治療和對症治療,通常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的患兒預后好,一般可治癒。

就診科室


● 兒科、婦產科或泌尿外科。

病因


● 嬰幼兒外陰發育不完全,陰道環境與成人不同,衛生習慣不良,或者將異物放置於陰道內等,都容易導致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 幼女外陰發育差
● ● 不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細菌等病原體容易入侵。
● 嬰幼兒的陰道環境與成人不同
● ● 由於缺乏雌激素,陰道細長,陰道上皮薄、糖原少,陰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病原體的感染。
● 嬰幼兒衛生習慣不良
● ● 外陰不潔、尿液及大便污染、外陰損傷或蟯蟲感染,均可引起炎症。
● 陰道誤放異物
● ● 嬰幼兒由於好奇,可因在陰道內放置異物而造成感染。

癥狀


●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多由母親發現嬰幼兒內褲上有膿性分泌物而就診。常見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患兒因外陰瘙癢、局部不適而哭鬧不止,或者用手抓外陰,還可見外生殖器充血、水腫。
● 陰道分泌物增多
● ● 分泌物呈膿性或稀水樣,有異味。
● 外陰瘙癢、疼痛
● ● 表現為哭鬧不止、煩躁不安,用手搔抓外陰。
● 外生殖器充血、水腫
● ● 外陰、陰唇、陰蒂、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

檢查


● 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可初診,並結合陰道分泌物檢查以確診。

陰道分泌物檢查

● 醫生用細棉簽或吸管採集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查,明確患兒感染了哪種病原體,有時還會對該病原體進行培養和葯敏試驗,以便找到對其更有效的抗生素藥物。

其他檢查

● 糞便常規可了解患兒有無蟯蟲感染。
● 肛門指檢可用來區分陰道異物及腫瘤。
● 蒲公英小貼士:以上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會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還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檢查,需要家長積極配合醫生。

診斷


● 醫生通過了解患兒病史、臨床表現,結合陰道分泌物檢查,通常可做出診斷。
● 母親有陰道炎或手足癬病史,嬰幼兒有公共場所盆浴史或不良衛生習慣。
● 陰道分泌物增多,哭鬧不止,用手抓外陰,外生殖器充血、水腫。
● 陰道分泌物檢查明確病原體感染。

鑒別診斷


●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與滴蟲性陰道炎、淋球菌性陰道炎等疾病有著相似的癥狀,因此患兒在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哭鬧不止,煩躁不安,用手抓外陰,外生殖器充血、水腫等癥狀時,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病情加重,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陰道分泌物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治療方法包括保持外陰清潔,抗感染治療和對症治療。

保持外陰清潔

● 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減少摩擦,穿寬鬆棉絲軟褲。
● 洗漱用品要專人專用,衣物分開洗,減少共浴。

抗感染治療

● 抗感染治療一般需要針對病原體選擇相應的抗生素,可從根源上解決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對症治療

● 有蟯蟲感染的患兒需要驅蟲治療。
● 陰道內有異物的患兒應該及時取出異物。
● 小陰唇粘連的患兒一般在外陰處塗抹雌激素軟膏后可分離,嚴重時需要塗抗生素軟膏。

危害


●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可影響患兒正常生活。
● 有的患兒常因外陰疼痛或瘙癢而哭鬧不安,部分患兒伴有泌尿系統感染,出現尿急、尿頻、尿痛。
● 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加重,外陰表面會出現潰爛,小陰唇粘連,留一小孔,尿液從此處排出,尿道口及陰道口均被遮蓋,尿流變細。

預后


● 通常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的患兒預后好,一般可治癒。

預防


● 注意患兒的外陰清潔,保持乾燥清潔,防止感染。
● 嬰兒最好使用純棉尿布,儘可能不使用尿不濕,及時為孩子更換尿布。
● 皮膚出現皸裂時,應塗擦對皮膚無刺激性的油膏,最後再在外面均勻地撲上一層爽身粉,保持乾燥。注意不要塗抹過多而引起陰道感染。
● 幼兒要盡量穿寬鬆棉絲軟褲,減少與身體的摩擦。
● 洗漱用品要專人專用,衣物分開洗,減少共浴。
● 當孩子的身體其他部位出現感染時,家長不要給孩子亂用抗生素藥物,要遵從醫囑,病情嚴重時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