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涅槃的結果 展開
涅槃
佛教用語
佛教教義。又譯為“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意譯為“滅”“圓寂”“滅度”“寂滅”“安樂”“解脫”“不生”“無為”等。所謂“滅”,意為滅除生死因果。“滅度”,意為滅除生死因果,度脫生死瀑流。“寂滅”,意為滅生死之大患,寂靜安穩。“安樂”,意為安穩快樂。“解脫”,意為遠離一切業果。“不生”,意為生死苦果不再續生。“無為”,意為不再造作因緣惑業。涅槃,原指火的熄滅或風的吹散,后成為印度古代宗教的通用術語,指通過宗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境界。佛教創立后,將其吸收進自身教義中,成為重要的核心內容。佛教認為,眾生既受煩惱、慾望等折磨而陷入無盡的痛苦,又受生死業力的束縛,涅槃就是對煩惱、慾望、生死諸苦的最後克服。涅槃,是宗教修行實踐的目標和結果。不同佛教宗派,對於涅槃的理解不完全一樣。佛經記載的解釋就有60多種。佛教非常強調“滅”的作用,“涅槃”屬於滅諦的內容。佛教認為它超越一切苦樂,猶如打鐵時四處飛濺的火花,瞬時即逝。
佛教創立后,將其吸收進自身教義中,成為重要的核心內容。佛教認為,眾生既受煩惱、慾望等折磨而陷入無盡的痛苦,又受生死業力的束縛,涅槃就是對煩惱、慾望、生死諸苦的最後克服。涅槃,是宗教修行實踐的目標和結果。不同佛教宗派,對於涅槃的理解不完全一樣。佛經記載的解釋就有60多種。佛教非常強調“滅”的作用,“涅槃”屬於滅諦的內容。佛教認為它超越一切苦樂,猶如打鐵時四處飛濺的火花,瞬時即逝。
小乘佛教把“涅槃”解釋為“灰身滅智,捐形絕慮”,意為身心俱滅,一切無有,就是與生死輪迴相對的一種寂靜狀態。小乘佛教把涅槃分成兩種,即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有餘涅槃是指眾生煩惱已斷,慾望都無,精神已經進入涅槃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體存在,肉體尚未死亡;無餘涅槃則指眾生的精神與肉體皆已死亡,徹底跳出了生死輪迴的世間。大乘佛教部分地接受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的說法,但是為了適應本宗學說,其解釋與小乘不盡相同。大乘中觀派主張“諸法性空”,涅槃也是假名,並非真實的存在。大乘如來藏學說則認為,“涅槃”常住不變,因為佛性就是絕對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