胴丸
胴丸
胴丸出現於平安中期,來源於掛甲,初始時,是下級武士著用的鎧甲式樣。
胴丸
在平安時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穿著胴丸的武士的形象:頭戴無前立的星兜或者烏帽子,身著胴丸,腕上是粗糙的片籠手,光腿無褲套脛巾,赤足。所有這種形象的,都是騎馬武士的郎從,也就是後來的足輕階級。
胴丸剛出現的時候,為竹、皮質地的輕武裝,裸足的下級武士專用,多為粗製濫造的產品。到了鎌倉時代,部分上級武士也為了追求輕便而使用胴丸,當然,他們的裝備是和普通卒子不同的:鍬形前立星兜,精緻的胴丸,有袖甲,皮籠手,著臑當和皮沓——最重要的是,他們騎馬。
南北朝時代,胴丸終於上升為重武裝,並且在上級武士中逐漸流行開來。因為新時代的戰鬥模式,已經從舊的以騎射為主體,變成在複雜的地形中大規模集團接近戰為主體。因此,胴丸變成了騎乘和步戰兩用的重要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