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淘鎮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轄鎮

徠金淘鎮位於南安市西北部,面積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萬畝,山地面積8.8萬畝,森林面積8萬畝,林木蓄積量達20萬立方米,現已開發速生林7000多畝,擬繼續開發5000畝。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境內金剛山海拔913米,脈承天柱山而下。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50毫米。

金淘鎮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50毫米。金淘交通四通八達,省道307線貫穿全境,是福建內陸腹地聯繫泉州、廈門的重要通道。金淘鎮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建有影劇院、衛星有線電視站等文化設施。

金淘鎮總人口9萬餘人,海外僑親、港澳台胞12萬人,主要分佈在印尼、菲律賓、新加坡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是泉州主要僑鄉。金淘交通四通八達,省道307線、泉三高速、福詔高速交匯,是福建內陸腹地聯繫泉州、廈門、福州的重要通道。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0405公頃,常住人口78971人 。

行政區劃


鎮政府駐下墟街,轄22個行政村
金淘村時潮村
玉園村南豐村
毓南村中心村
亭川村文山村
晨光村蓋溪村
朵橋村經濟發展東溪村
錢山村東門村
藝林村蓮坑村
深輝村杏山村
深垵村石林村
占石村水閣村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金淘鎮350583105閩C0595362000

經濟


金淘徠鎮
金淘徠鎮
2010全年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0.35億元,比增30.51%;完成規模工業產值9.319億元,比增56.4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31億元,比增31.84%;完成工商稅收入庫3331.3萬元,比增3.1%。
2019年,完成工商稅收7928.5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08億元,限上商業零售額8601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4億元。

第一產業

一加大農業田基礎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建設金淘、朵橋千畝糧食自給工程,興修水利,1998年開挖金淘、朵橋、玉園、中心等四處引、排水渠,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1998年糧食總產值17680噸,比增0.75%。二是積極發展沿省道305線和沿淘溪兩側一重山的山地開發,在鞏固發展各村黨支部“綠色銀行”300畝集體龍眼基礎的基礎上,採取集體、個體、股份制、聯合體等多種開發形式和層層包干、限期開發的措施,掀起山地開發熱潮。同時發揮僑鄉優勢,有意識引進外資創辦高起點的農業綜合開發企業。1998年全鎮開發山區6200畝,新種果樹3000畝,改造舊果園3000畝,大力發展了菠蘿4000多畝及橄欖等優質水果。三是加強草席基地建設,有計劃採用統一育苗、無償為群眾提供種苗、制定生草收購保護價,著手建設草席市場等措施,建設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體系,促進草席生產由原來的蕭條向復甦轉化,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草席基地。四是積極發展禽畜養殖業,建設毓南、晨光、中心三個養殖業專業村和10多戶養殖大戶,在占石等山區村鼓勵發展庭院經濟養殖業。

第二產業

加大企業技改力度,著力扶持龍頭企業,著重扶持天泉樹脂有限公司、僑豐福利蓄電池廠、蓮坑塑料色母廠、朵橋焊絲廠等有代表性的廠家,引導他們投入技改資金,擴大生產規模,培植特色產品,實施名牌戰略。1998年,全鎮新辦工業企業5家,總投資650多萬元;增資企業2家,總投資1000萬元;在建企業2家,總投資5588萬元。企業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改善。全鎮現有工業企業66家,形成建材、毛織、鞋帽、雨傘、化工、五金、包裝等五大行業,成為金淘鎮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2019年,金淘鎮有南安市級工業園區1個、鎮級工業園區1個。有規模的企業有8家。

第三產業

2019年,金淘鎮打造集華僑文化藝術交流、鄉村民俗體驗和生態農耕觀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產業基地,整合旅遊資源,形成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葉飛將軍故居、二戰遺址、千金廟、文殊院、朵橋土樓、八卦樓等旅遊精品線路。伴手禮有金淘鹽露豆乾、金淘草席、金淘文山姜、金淘短葶山麥冬、金淘木雕、金淘綠豆餅、金淘貢糖、金淘瓜籽糕、金淘三合面、金淘酥糖、金淘寸棗、金淘佬花、金淘花生佬、金淘芝麻佬、金淘妝糕人、金淘大腸羹。

社會


從各方面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增加教育投入,1998年鎮財撥出100多萬元支持學校建設,並組織華僑捐資1000多萬元,群眾集資100多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新建金淘中學(現已和僑光中學合併),建設溫成中學二期工程,完成蓮峰小學教學樓建設,全鎮三所中學、26所小學36個幼兒園建設基本達標。同時以鎮文化技術學校、農函大金淘函授站、鎮電教辦等為依託辦好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教育“兩基”工作作為南安市示範單位接受省、泉州市“兩基”跟蹤檢查,並獲得泉州市教育“兩基”先進單位,其中,掃盲、學校管理、學校綠化、師資隊伍建設、義務教育等五個方面受到省檢查組高度讚揚。金淘鎮現有省示範小學一所(斗南),省級文明學校、省級達標學校中學一所(僑光)被評為南安市文明學校8所,泉州市文明學校2所。加強科技工作,建設鎮村兩級科技推廣網路,加大科技興企、科技興農力度。我鎮送科技下鄉活動參加泉州市經驗交流會作典型發言,受到好評。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金淘鎮區規劃面積5.3平方公里,建有影劇院、衛星有線電視站等文化設施,擁有完中校1所、初中校3所、文技校1所、小學26所。僑光中學是一級達標完全中學、省文明學校。全鎮1993年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示範鎮。南音、戲曲、琴棋書畫、裝閣踩街盛行,群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一是南金公路金淘路段建設工作,征地、撤遷、安置等工作如期完成。目前,金淘路基建設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是建設好東門行動電話基站,做好水閣、亭川行動電話基站前期工作。
三是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完成溫成中學二期工程,建好溫成中學校路、南光中學校路、衛生院路、重修朵橋通南安市區三岔路口和晨光、亭川、毓南、深垵、南豐、東門、石林、深輝等10條村級水泥路。
四是規劃新鎮區,把鎮區擴建到朵橋、錢山村,建設好擁有全省最大的高速樞紐-亭川樞紐。
五是工業區,投資時潮工業區,規劃好后坑鋪丶亭川、毓南工業區。

衛生醫療

集中力量進行鎮區秩序、衛生整治、創建“三優示範街”,加強文化站、影劇院建設,創建文化站辦公場所,投資60萬元建文化中心大樓,建設全鎮有線電視網路,並在年底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開播金淘新聞,集資40多萬元修複葉飛將軍故居,建設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基地。

鄉鎮建設

金淘(舊稱千金廟),1988年改鄉為鎮。鎮政府駐地下墟街。1984年新建石木結構四層鎮政府辦公樓。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住房建設:住房多系土木結構和少部分磚石木結構漢式大厝。民國時期,華僑黃奕住興建的三落、兩護厝宮殿式大厝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遠近聞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建的住房形式,以傳統的漢式大厝為主。80年代大部分建築是鋼筋水泥結構。2012年以後,鎮區的住房建築達10萬平方米。把鎮區擴大到朵橋、錢山,規劃亭川新村。
公用建築:50年代后,新建牡丹山僑光中學和東門南光中學以及小學26所。新建群眾醫院、金淘敬老院、金淘僑聯、金淘糧站、金淘供銷社、金淘農行營業所、金淘公安派出所等。80年代,新建公用建築達1.8萬平方米。
經濟建設:境內有縣屬金淘糖廠。新開闢鄉村公路65公里。利用當地儲藏的豐富礦藏,大量開發紫砂土礦。編織草席為金淘農戶的主要職業,年收入300多萬元。1986年新建2個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擴建下墟街道900米。1988年創辦塑膠、雨傘、膠鞋、手套等廠,是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達2171.6萬元。

地理環境


金淘鎮位於南安市西北部,東與梅山鎮並列,西與詩山鎮接壤,北與碼頭鎮依偎,東南與省新鎮交接,西南與眉山鄉緊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