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羊頭
源於北京的一道回族菜肴
白水羊頭,是以羊肉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源於北京。其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刀工講究,成品色白潔凈,肉片又大又薄,蘸著特製的椒鹽吃,軟嫩清脆醇香不膩,風味獨特。
白水羊頭
羊頭肉3000克。粗鹽25克,花椒1克,丁香1克,砂仁1克,蔥100克,姜50克,蒜50克。
白水羊頭
第二步:鍋內倒入涼水(水量要漫過羊頭9厘米),在旺火上燒沸,將洗凈的羊頭逐個放入鍋中,煮1個多小時,達到七成熟時(用手按一下羊臉上的肉,如已由原來的硬挺變得稍有彈性,或者按下耳朵根部,已由硬變軟即可),取出趁熱稱拆下顱骨。拆法是:從頭皮正中的划口處,將頭肉扒向兩邊(頭肉須連著臉肉,不要撕斷),露出顱骨,再一手掐住兩肋,一手從鼻骨處將顱骨往一掀即取下,將顱骨上的羊眼睛用手捅出,再將顱骨砍開,取出羊腦。然後從羊頭肉上切下兩耳(挖去目膜不要)和口腔上膛的軟骨(長有一道道的橫紋,俗稱天梯),削去嘴岔上的毛根,片去沿不整齊的肉。再貼著舌(俗稱口條),兩側順長各一刀,將下齶骨切斷,完整地拆下兩塊帶羊肉的羊臉子及整條羊舌(每個羊頭約出熟肉1千克),在涼開水中浸泡1小時,以使肉質脆嫩,色白,切好。
第三步:將粗鹽放在沙鍋里,靠在微火旁邊,慢慢焙乾(火力不要大,須保持鹽粒潔白不變色),倒在石板上研成粉末,再過細羅。花椒也如此泡製。然後將鹽粉、花椒粉及丁香粉、砂仁粉摻在一起拌成椒鹽。
白水羊頭
白水羊頭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軟嫩清脆,醇香不膩,佐餐或下酒皆宜。
羊頭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壯腰健腎,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食物名稱 | 白水羊頭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93 千卡 |
蛋白質 | 22.4 g |
脂肪 | 11 g |
膽固醇 | 92 mg |
飽和脂肪酸 | 4.8 g |
多不飽和脂肪酸 | 0.7 g |
單不飽和脂肪酸 | 4.7 g |
碳水化合物 | 1.2 g |
鈉 | 899 mg |
鎂 | 11 mg |
磷 | 110 mg |
鉀 | 32 mg |
鈣 | 41 mg |
錳 | 0.2 mg |
鐵 | 5.4 mg |
銅 | 0.12 mg |
鋅 | 1.5 mg |
硒 | 11.2 μg |
維生素A | 13 μ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28 mg |
煙酸(煙醯胺) | 1.4 mg |
維生素E | 0.87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