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田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轄鎮

靈田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下轄鎮,位於靈川縣東部和桂林市區東北部,東與興安縣交界,西與靈川鎮、三街鎮和桂林市為鄰,南與大圩鎮接壤,北與興安縣毗鄰,土地總面積250平方千米。明朝時期,靈川縣劃分為4鄉,轄區屬新義鄉和城鄉。2012年12月,靈田撤鄉建鎮。

人民政府駐靈田圩,離縣城20公里,距桂林市28公里。有桂林至靈田、桂林至鎮義、靈川至薄嶺公路,交通便利。

2013年1月16日撤鄉建鎮,轄10個村委會、2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2027人(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師生28261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43773人。有壯、瑤、苗等少數民族,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靈田圩。

2017年,靈田鎮完成財政收入233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687萬元;完成招商引資36000萬元。2018年,靈田鎮有工業企業109個,規模以上1個。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靈川縣劃分為4鄉,轄區屬新義鄉和城鄉。
清朝年間,廢鄉設都,全縣劃分為7個都,轄區屬四都、五都;清宣統二年(1910年),廢都設區,全縣劃分為7個區,轄區屬一區(治所今三街集鎮)、五區(治所靈田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縣調整為東北區、西北區、南區3大行政區,轄區屬東北區,區公所始設北紹橋村,不久遷到路底村;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區設鄉,全縣設25鄉,轄區設3鄉:鎮義鄉,鄉公所設金獅洞村;靈田鄉,鄉公所設靈田圩;協和鄉,鄉公所設上力村;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全縣25鄉調整為14鄉,轄區設2鄉:靈田鄉,鄉公所駐地不變;協和鄉與鎮義鄉合併,稱鎮義鄉,鄉公所駐金獅洞村。
1949年11月22日,靈川縣解放,同年12月,靈川縣廢鄉設區,全縣劃分為8個區,轄區稱靈田區,區機關駐靈田圩。
1951年8月,更名為第六區。
1954年6月,靈川縣撤銷,其行政區域併入臨桂縣,轄區稱臨桂縣靈田區,排列第16區。
1957年12月,撤區設鄉,轄區更名為靈田鄉。
1958年9月,撤鄉,成立人民公社,轄區稱靈田人民公社,機關仍駐靈田圩。
1961年5月,轄區析出四聯、宅坊、迪金、斗南、正義、合平、大同、金竹、宅慶、秋田10個生產大隊,成立四聯人民公社,機關駐四聯大隊黃花坪村。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批複重新恢復靈川縣建制,轄區稱靈川縣靈田人民公社和靈川縣四聯人民公社;是年8月,公社改區,四聯人民公社和靈田人民公社撤銷,成立靈田區,區機關駐靈田圩。
1966年5月撤區,恢復人民公社體制,轄區稱靈田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廢止人民公社體制,成立靈田鄉,機關駐地不變。
2012年12月,靈田撤鄉建鎮。
靈田鎮是原屬靈川縣的“靈田鄉”,是桂北人民武裝鬥爭打響第一槍的革命老區;2012年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的(桂政函[2012]28號)文件,靈田鄉由鄉建制改為鎮建制,2013年1月16日撤鄉建鎮。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的(桂政函[2012]28號)文件,靈川縣靈田鄉由鄉建制改為鎮建制,撤鄉設鎮后原所轄行政區域不變。至此,靈川縣已有7個建制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靈田鎮位於靈川縣東部和桂林市區東北部,東與興安縣交界,西與靈川鎮、三街鎮和桂林市為鄰,南與大圩鎮接壤,北與興安縣毗鄰,土地總面積250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駐靈田圩,離縣城20公里,距桂林市28公里。

地形地貌

靈田鎮境內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北部丘陵植被保存完好,森林、飛瀑密布;南部為喀斯特地貌,溶洞、鍾乳千奇百怪;中部一馬平川,田園風光四季交替。

氣候

靈田鎮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8.6,極端最低溫度-1,年降雨量1614毫米,年平均氣溫18.6,年平均降水量1601毫米。4-6月份為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期,佔全年降雨量的51%。

水文

靈田鎮主要河流有秋田河、秋陂河、淦江。

自然資源


靈田鎮礦藏主要有矽砂礦、石灰石礦等,耕地面積51062畝;有大嶺頭水庫、混元水庫、獅子山水庫、石家垌水庫、堯山田水庫等大小水庫十餘座,其中小一、小二型水庫6座,總庫容為680萬立方米。
在東田村委花江村旁有一片近萬畝的平地,有機耕道連接該地與靈田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約為11.1公里。地勢平坦,土層疏鬆深厚,土壤肥沃。四周林木蔥蔥,山光水色,風景優美,水土條件優越。西南方向有堯山田水庫,庫容18.7萬立方米,可灌溉近千畝水田,人畜飲水、生產灌溉十分理想。
在該地東面不遠有一條寬40米左右的花江,水流常年不斷,工業用水極為便利。

物產森林

物產豐富,有稻穀、紅薯、玉米、甘蔗、黃豆、白果、柑橘、木材、蘿蔔等。森林覆蓋率47.02%,森林蓄積量39.92多萬立方米,盛產松脂。

礦產水庫

靈田鎮蘊藏有豐富矽砂礦、方解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矽砂礦藏量估計在2000萬噸以上。
全鎮有大嶺頭水庫、混元水庫、獅子山水庫、石家垌水庫、堯山田水庫等大小水庫十餘座,其中小一、小二型水庫6座,總庫容為68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靈田鎮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共12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靈田圩。
下轄區劃
社區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社區
行政村靈田村會林村永正村
龍口村東田村力水村
四聯村正義村上長崗村
下長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靈田鎮轄10個村委會、2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2027人(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師生28261人)。有壯、瑤、苗等少數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43773人。

政治


扶貧工作

2017年,靈田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62戶1484人(包括2016年脫貧戶113戶376人,2017年新增返貧23戶100人),全鎮85戶285人脫貧出列,奮鬥目標村——會林村成功脫貧摘帽,完成了2014、2015年退出戶跟蹤幫扶252戶,在全國扶貧開發系統中,數據清洗核准共2552條;完成了3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含2016年脫貧戶)的產業驗收工作,共發放產業扶貧資金71萬元。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249人。發放雨露計劃宣傳資料460多份,共有35名學生獲得2017年本科、職業學歷教育補助,共獲得11.1萬元補貼。投入120多萬元完成了東田村委、會林村委等村的涵管橋建設、砂石路維修以及進村路硬化等項目,修繕房屋50餘座。

經濟


綜述

靈田鎮
靈田鎮
撤鄉建鎮以來,靈田鎮黨委、政府按照“依託桂電科大花江校區,做強工業,做優農業,做活第三產業,開發花江河,建設科技園,加快撤鄉建鎮步伐,打造富裕、文明、和諧新靈田”的工作思路,開拓創新,克難攻堅,使靈田在短短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崛起成為鹽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2011年,靈田鎮固定資產投資4.18億元,財政收入23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96元,比剛開發花江園區時分別增長21倍、19倍及時性倍多,實現了全鎮經濟發展的新跨越。2012年全鎮財政收入突破2600萬元。全鎮電力、通信覆蓋率達100%,文化、醫療、教育網點設施齊備,達到小城鎮建設要求。
靈田撤鄉建鎮成功,對提升該鎮名特優農副產品及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品牌知名度,合理開發旅遊資源,調整傳統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速城鎮化進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7年,靈田鎮完成財政收入233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687萬元;完成招商引資36000萬元。

農業

2017年,靈田鎮糧食播種面積6.7萬畝,總產量2.34萬噸;名特優水果種植2.55萬畝,總產量2.22萬噸;蔬菜(食用菌)種植面積5.2萬畝,總產量8.69萬噸,總產值15608萬元;生豬出欄2.96萬頭,家禽出欄57.1萬羽。

工業

2018年,靈田鎮有工業企業109個,規模以上1個。

農副業

靈田鎮
靈田鎮
物產豐富,有稻穀、紅薯、玉米、甘蔗、黃豆、白果、柑橘、木材、蘿蔔等。重要礦藏有赤鐵礦、硅及泥炭。森林覆蓋率47.02%,森林蓄積量39.92多萬立方米。盛產松脂。
靈田鄉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優質、豐產農副產品繁多,其中特產蘿蔔已成為本鄉的一大種植生產產品,它以優質、高產等特性在整個地區享有盛譽。蘿蔔種植主要分佈在四聯、正義、靈田、力水四個緊鄰桂林、靈川至靈田主幹公路的村委。靈田蘿蔔的特點是個大、皮薄、汁多,蘿蔔表皮為白色,呈長紡錘形,鬚根少,汁液豐富,晶瑩剔透,最大的個重達3公斤,一般的個重1.2公斤。2000年全鄉蘿蔔總產量達5萬噸。
廖家脆冠梨以其甜、脆聞名桂林,成為了廖家村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周邊村屯的發展,短短几年時間,廖家脆冠梨就發展到近2000畝。
靈田鎮
靈田鎮
靈田鎮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堅持走“科技興農”、“科技興村”的道路,在全鎮範圍內推廣魚腥草種植,並通過加大投入,不斷增強科技含量,努力抓好魚腥草高產栽培技術示範基地建設。作為示範基地的靈田村委,種植面積從開最初的3畝發展到600畝,目前,該示範基地年產魚腥草公斤,年總產值達450萬元,為該村人均增收4000元。靈田鎮屬半山區鄉鎮,土地肥沃,雨水充足,非常適宜魚腥草生長。全鎮魚腥草種植面積達5500畝,年產值達3300萬元,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也促進了靈田的經濟發展。

礦產化工

靈田鎮企業主要經營採礦、林業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
靈田鄉土地資源豐富,投資政策優惠,服務熱情,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考察投資。

旅遊業

2017年,作為自治區重點統籌項目的桂林花溪世界文化藝術村已經開工建設,預計五年內建成投入。該項目為一處大型綜合旅遊景區,沿西岸、上陽、下陽流經三村的花江流域,坐落於群青之間。屆時將為靈田帶來莫大的旅遊收益效應。

交通


靈田鎮從東至西有6條通道進出桂林市區和靈川縣城,有桂林至靈田、桂林至正義、靈田至高尚、靈川至靈田、靈田至大圩公路,10個村委全部修通了水泥路或油路,烏嶺隧道開通,靈田鎮由原來的半封閉的山區成為桂林市的近郊。

社會


教育事業

2002年11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正式落戶靈田鎮堯山東面、花江江畔,距老校區13公里,將形成靈田3萬人口的集鎮,給全鎮的經濟建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建成后的桂科大花江校區是一座投資16個億,佔地6000畝的一流生態校園,建築和綠化面積70多萬平方米。
截至2005年末,靈田鎮有初中1所,教職工78人,在校生1110人;中心校1所,小學3所,小學教學點7處,教職工81人,在校生132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還有路通往桂林市山水高爾夫球場,路程9.5公里,預計投資200-300萬元,可修通公路直達桂林。工程實施竣工,交通更為便利。可促進本地的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
東田村委有一所在校學生300餘人的小學,就學條件好。

文化事業

截至2005年末,靈田鎮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0個,各類圖書室9家,藏書4.50萬冊。
2017年,靈田鎮成立文藝演出隊伍12支,開展文藝演出活動近10場。

社會保障

2017年,靈田鎮共有五保供養對象203人,共發放五保供養資金87.9萬多元;享受80歲以上高齡補貼695人,發放補貼41.7萬元。2017年1月—6月低保在享347戶945人;6-12月低保在享287戶782人,新增30戶,脫保90戶,共發放低保資金236.7萬元。享受重殘補193人,發放殘疾人補貼11.58萬元;享受困殘補97人,發放補貼5.82萬元。
2017年,靈田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442人,應繳費人數是13082人,完成繳費人數11851人,金額125.46萬元,完成率90.59%;代扣代繳協議應簽訂人數為13082人,簽訂12133人,完成率92.75%。完成全鎮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領取待遇資格人員照片採集367人及領取待遇資格信息化認證4717人,死亡75人,通過認證4642人,認證率100%。完成60周歲以上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4866人,發放養老金474.71萬元,發放率100%。全鎮參加城鄉居民醫保24801人,參保率100%。全年完成了15090張社保卡發放,完成了118位企業退休人員及9位撫養人員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的人臉認證工作。全面完成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和新生勞動力的就業任務465人。全年共整理老農保4517人退保材料,辦理2578人退保。受理群眾辦事864件,辦結864件,辦結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05年末,靈田鎮有農村籃球場8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05年末,靈田鎮有鎮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31人,開放病床20張;村級衛生室25個,個體診所6家。

水利

在東田村委花江村旁有一片近萬畝的平地,有機耕道連接該地與靈田鄉政府所在地,距離約為11.1公里。該地地勢平坦,土層疏鬆深厚,土壤肥沃。四周林木蔥蔥,山光水色,風景優美,水土條件異常優越。該地西南方向有堯山田水庫,庫容18.7萬立方米,可灌溉近千畝水田,人畜飲水、生產灌溉十分理想。在該地東面不遠有一條寬40米左右的花江,水流常年不斷,工業用水極為便利。

電力通訊

有一萬伏安的高壓電直通桃花村,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鎮供電部門隨時提供電力設備安裝服務。
隨著靈田鎮行動電話發射塔的安裝,接受外界的信息,聯繫各類業務更為迅速。

旅遊


靈田鎮
靈田鎮
靈田鄉是桂北人民武裝鬥爭打響第一槍的革命老區,境內有長崗嶺古民居和三月嶺鹽馬古道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勤勞淳樸,待人熱情,社會治安穩定。
靈田鎮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靈田起義亭、悲雄勃嶺、迪塘古民居、東零峽谷、長崗嶺古民居、三月嶺古道、清江田瀑布群、東田田園風光、山塘水庫風光、堯山霽雪、柔情花江、東山幽境等景觀,歡迎旅遊愛好者及有識之士探訪。位於桂林堯山電視發射塔下方,堯山連綿不絕,風景綺麗,石山眾多,山中岩洞鍾乳懸掛,形狀奇特,可謂山水相依,樹木相襯,景色迷人。

迪塘民居

古樸典雅的靈田“迪塘民居”,位於四聯村委的迪塘村,是明末抗清英雄兵部左侍郎李贗品的故居,現還保存有數十座明清時期的建築。

三月嶺古道

位於靈田鎮長崗村東南,全長五公里,民國時期是興安、靈川、臨桂三縣的要道。如今,百年青松屹立古道兩旁邊,小橋流水不斷,原始森林遍布巒崗,在五里亭內還有碑石兩塊,記載了莫崇玖(該村清末富豪)的善舉,並有當年梁正麟知縣的贊詩和後記一塊。

長崗嶺古建築

長崗村位於上長崗村委東南面3公里,該村保留了明清時期古建築群,有抬梁式結構,有穿斗式結構,有斗拱建築,有古戲台兩座,祠堂一座;有官廳,有公廳,全部青磚青瓦,飛檐翹角,有歇山頂,有硬山頂,建築形式多種多樣。該村集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於一體,集休閑、度假、觀光、旅遊於一體,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東田風洞

位於東田西岸村西南2公里處,該洞長年四季流水不斷,流水清澈見底,洞口有陣陣風湧出,給人冬暖夏涼的感覺,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歷史文化


● 中國傳統村落
2016年12月9日,靈田鎮正義村委宅慶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文物古迹
名稱保護級別年代所在地公布時間
長崗嶺村古建築群國家級明至民國靈田鎮上長崗村委長崗嶺村2006.5.25國發[2006]19號
迪塘民居靈川縣級明清靈田鎮四聯村委迪塘村1995.5.8靈政發〔1995〕55號
水月洞石刻靈川縣級靈田鎮正義村委黃蘭坪自然村1995.5.8靈政發〔1995〕55號
● 革命老區
靈田鎮是桂北人民武裝鬥爭打響第一槍的革命老區。

獲得榮譽


1月17日,靈川縣靈田鎮基層服務點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示範點”,這是桂林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基層服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