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著名語言學家、博導

王寅,1950年生,江蘇鹽城人,現任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教授。

個人簡介


王寅,1950年生,江蘇鹽城人。現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教授,認知科學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和蘇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語言符號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王寅教授
王寅教授
王寅教授在2008年在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資源中心與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國期刊高被引指數》的“學科高被引作者榜”語言文字類排第3名(總被引93次,22篇論文被引)。王教授榮列2009年“學科高被引作者榜”語言文字類全國第2名(總被引124次,21篇論文被引),在同年各學科高被引作者前100名中榮列第36位。

主要研究方向


認知語言學、語義學、英漢語對比研究,已主持完成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認知語言學與語言教學”,參加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共出版專著和教材20多部, 發表各類論文和文章130多篇, 共達600多萬字,有10項科研成果獲獎(包括一項省社科二等獎和兩項省社科三等獎)。近年來主要從事認知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分別訪問了美國的Lakoff教授, Langacker教授, 紐西蘭的Taylor教授等世界著名認知語言學家,在這一領域已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80多篇,有4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5篇論文被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部或部分轉載。研究中注意運用當代語言理論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斷探索總結外語教學的四個主要環節:辭彙、語法、閱讀、聽力,分別編寫出四本高校教材,逐步形成了有自我特色的一套教學方法。

專著教材


1. 《簡明語義學辭典》,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
2. 《英漢語言區別特徵研究》,新華出版社,1994。
3.《論語言符號象似性》,新華出版社,1999。
4. 《新編英語辭彙學習教程》,香港華夏文化出版社,2000。
5.《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1。
6. 《認知語言學探索》,重慶出版社, 2005。
7. 《認知語法概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8. 《認知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9. 《中西語義理論對比研究初探——基於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什麼是認知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11.《構式語法研究》(上下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主要論文


1. 體驗哲學與認知語言學對句法成因的解釋, 《外語學刊》 【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2003(4)】,2003年第1期。
2. 象似性原則的語用分析,《現代外語》, 2003年第1期。
3. 中西隱喻對比及隱喻工作機制分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育部高校文科學術文摘部分轉載2003(3)】, 2003年第2期。
4. 認知語言學與語篇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2003(4)】, 2003年第2期。
5. 體驗哲學:一種新的哲學理論,《哲學動態》,2003年第7期。
6. 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對辭彙和詞法成因的解釋,《外語學刊》,2004年第1期。
7. 認知語言學之我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育部高校文科學術文摘部分轉載2004(6)】, 2004年第5期。
8. 中西學者對體驗哲學的論述對比初探,《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4年第10期。
9. 語言能力、交際能力、隱喻能力‘三合一’教學觀,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4年第6期。
10. 語言的體驗性——從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看語言體驗觀,《外語教學與研究》【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2005(5)】,2005年第1期。
11. 事件域認知模型及其解釋力,《現代外語》,2005年第1期。
12. 語篇連貫的認知世界分析方法,《外語學刊》,2005年第4期。
13. 認知語言學中值得思考的八個問題,《外語研究》,2005年第4期。
14. 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 《中國翻譯》【《典籍英譯一年就研究II》全文收錄】,2005年 第5期。
15. 語法化的特徵、動因和機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育部高校文科學術文摘部分轉載2005(5)】, 2005年第4期。
16. 狹義與廣義語法化研究,《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17. 《易經》與認知語言學:語言體驗觀比較――四論語言的體驗性,《外語教學與研究》【教育部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4)】, 2006年第3期。
18. 荀子論語言的體驗認知辯證觀――語言的體驗性之五,《外語學刊》,2006年第5期。
19. 隱喻認知理論的新發展――語言體驗性論文之六:從神經學角度論證隱喻和語言的體驗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20. 解讀語言形成的認知過程——七論語言的體驗性:基於體驗的認知過程,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21. 認知語言學與語篇連貫研究——八論語言的體驗性:語篇連貫的認知基礎, 《外語研究》,2006年 第6期。
22. “創新”是語言學研究的真正增長點, 《外語學刊》,2007 年第1期。
23. 漢語“動名構造”與英語“VN構造”的對比--一項基於語料庫“吃/eat構造”的對比研究, 《外語教學》,2007年第2期。
24. 語言世界觀多元論——九論語言的體驗性,《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教育部高校文科學術文摘部分轉載2007(2)】,2007 年第1期。
25. 英語語言學學科報告,《外國語言文學及相關學科報告2007》,重慶出版社, 2008年5月。
26. 動結構造中假賓語的認知分析(十一論語言的體驗性)——漢語語法分析可用“動 后語”取代“賓語”,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8年第1期。
27. 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歸――兼談體驗哲學的超越性和語言研究的新增長點之, 《外語學刊》, 2008年第1期。
28. 語言學新增長點思考之二:語言與哲學的交織對我們的啟發――古希臘哲學家論語言, 《中國外語》, 2008年第1期。
29. 認知語言學的“體驗性概念化”對翻譯中主客觀性的解釋力(十二論語言的體驗性),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8年第3期。
30. 語言研究新增長點思考之四:后語言哲學探索—語言哲學、后語言哲學與體驗哲學,《外語學刊》,2008 年第4期。
31. 認知語言學的意義新觀:體驗性概念化—十三論語言體驗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