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雲

抗日英烈

何雲(1905-1942),原名朱士翹,1905年生於浙江上虞縣。1942年5月犧牲,《新華日報》第一任社長。1930年8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後轉入鐵道傳習所。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毅然停學回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3月,“上海國民禦侮自救會”成立,何雲任該組織宣傳部長。同年6月,被上海國民黨憲兵司令部逮捕。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后,經黨組織積極營救,國民黨當局不得不釋放何雲。

人物生平


何雲
何雲
1930年8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後轉入鐵道傳習所。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毅然停學回國,投身抗日
救亡運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3月,“上海國民禦侮自救會”成立,何雲任該組織宣傳部長。同年6月,被上海國民黨憲兵司令部逮捕。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后,經黨組織積極營救,國民黨當局不得不釋放何雲。
1938年,黨中央決定創辦《新華日報》,何雲被調往漢口參加籌備工作,擔任國際版編輯。12月,《新華日報》華北分館成立,何雲任分館管理委員會主任(社長)兼總編輯。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北版創刊號誕生。從此,何雲帶領報館員工,在極其艱苦的戰鬥環境中,一邊打游擊,一邊出版報紙,編髮延安新華總社的新聞,及時報道華北抗日軍民的對敵鬥爭。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何雲隨八路軍總部和第129師劉伯承、鄧小平奔赴前線組織戰地新聞採訪,在火線上編輯、審稿、刻印、發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戰鬥消息傳播出去,為鼓舞部隊士氣,宣傳百團大戰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雖然報館經常轉移,但報紙的出版從未間斷。《新華日報》華北版被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稱為“華北人民的聰耳,華北人民的慧眼,華北人民的喉舌”和“華北抗戰的嚮導”。
1942年5月犧牲。

主要事迹


1942年5月,日軍集結重兵,對太行山遼縣麻田一帶進行“鐵壁合圍”式的大掃蕩,企圖摧毀八路軍總部和《新華日報》華北分館。何雲率領全館同志堅持工作和戰鬥。5月28日,他在率部突圍與日軍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7歲。

紀念活動


何雲犧牲后,劉伯承沉痛地說:“實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權)一文(指何雲),兩員大將,為國捐軀了!”全國解放后,何雲烈士的忠骨移至河北省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安葬在左權將軍墓的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