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

葛莉、黃濤主編書籍

《經濟學原理》是2徠010年4月1日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莉、黃濤。

內容簡介


本書是針對高職高專“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學要求和特點編寫的,分別介紹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與利潤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國民收入核算的理論與方法、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通貨膨脹與失業、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政策、國際經濟。本書從高職高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出發,以“直觀易懂、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實用性強”為指導原則,構建了以學習目標、導讀案例、教學內容、閱讀資料、本章小結、思考與實踐為框架的內容體系,具有較強的可讀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為經濟學知識的入門教材。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導論 1
第一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
一、資源的稀缺性 2
二、資源的配置 3
三、資源配置與經濟體制 7
第二節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9
一、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與內容 9
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與內容 10
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
經濟學的關係 12
第三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3
一、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 13
二、實證分析方法:經濟理論的
形成過程 15
三、實證的分析工具 16
閱讀資料 18
本章小結 21
思考與實踐 21
第二章價格理論 24
第一節需求理論 25
一、需求的含義 25
二、需求的影響因素和需求函數 26
三、需求定理 27
四、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28
第二節供給理論 29
一、供給的含義 30
二、供給的影響因素和供給函數 31
三、供給定理 32
四、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33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 34
一、均衡價格 34
二、需求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對
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 36
三、供求定理 37
四、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38
第四節彈性理論 40
一、彈性的含義 41
二、需求的價格彈性 42
三、需求的收入彈性 46
四、需求的交叉彈性 47
五、供給彈性 48
六、彈性理論的應用 49
閱讀資料 52
本章小結 54
思考與實踐 55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 57
第一節基數效用理論 58
一、效用概述 58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59
三、消費者均衡 62
四、邊際效用理論的運用——
消費者剩餘 64
第二節序數效用理論 65
一、序數效用與偏好 65
二、無差異曲線 66
三、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67
四、消費者的預算線 68
五、消費者均衡 69
第三節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 71
一、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局限性 71
二、保護消費者政策 72
三、消費外在化的干預政策 73
四、消費者行為理論對企業決策的
啟示 73
閱讀資料 74
本章小結 76
思考與實踐 76
第四章生產理論 79
第一節生產函數 80
一、生產與生產要素 80
二、生產函數的形式 81
第二節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82
一、生產中短期與長期的劃分 82
二、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形式 82
三、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82
第三節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86
一、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形式 86
二、等產量曲線 87
三、等成本曲線 90
四、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93
五、生產擴展線 95
第四節規模報酬 96
一、規模報酬的含義 96
二、規模報酬的三種情形 96
閱讀資料 97
本章小結 100
思考與實踐 100
第五章成本與利潤理論 103
第一節成本的概念 104
一、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 104
二、明顯成本與隱含成本 104
第二節短期成本分析 105
一、短期成本函數 105
二、短期成本的分類 105
三、各類短期成本曲線的變動規律
及其相互關係 107
四、短期成本曲線變動的決定因素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110
第三節長期成本分析 111
一、長期總成本 111
二、長期平均成本 112
三、長期邊際成本 113
四、長期平均成本與短期平均
成本的關係 114
第四節收益與利潤最大化 115
一、利潤 115
二、收益 115
三、利潤最大化原則 117
閱讀資料 118
本章小結 121
思考與實踐 121
第六章市場理論 125
第一節完全競爭 125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定義 126
二、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需求
曲線和收益曲線 127
三、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
短期均衡 128
四、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
長期均衡 130
第二節完全壟斷 131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條件 131
二、完全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 132
三、完全壟斷市場中廠商的
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 132
四、完全壟斷市場中廠商的
短期均衡 133
五、完全壟斷市場中廠商的
長期均衡 135
六、價格歧視 135
第三節壟斷競爭 136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 137
二、壟斷競爭市場中廠商的
需求曲線 137
三、壟斷競爭市場中廠商的
短期均衡 138
四、壟斷競爭市場中廠商的
長期均衡 140
第四節寡頭壟斷 141
一、寡頭壟斷市場的條件 141
二、寡頭壟斷市場上價格與
產量的決定 142
閱讀資料 144
本章小結 145
思考與實踐 146
第七章分配理論 148
第一節生產要素的價格 148
一、生產要素的需求 149
徠二、生產要素的供給 150
三、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151
第二節工資、地租、利息和
利潤的決定 151
一、勞動與工資 152
二、土地與地租 154
三、資本與利息 156
四、企業家才能與利潤 158
第三節平等與效率 159
一、收入分配平等程度 160
二、平等與效率的關係 161
閱讀資料 162
本章小結 163
思考與實踐 163
第八章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165
第一節壟斷 165
一、壟斷導致市場失靈 166
二、對壟斷的矯正 166
第二節公共物品 168
一、公共物品的含義及特性 168
二、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 169
三、公共選擇理論 169
第三節外部經濟影響 170
一、外部經濟影響與經濟效益 171
二、外部經濟影響與市場失靈 172
三、解決外部經濟影響的對策 172
第四節不對稱信息 173
一、信息不對稱的含義 174
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174
三、解決信息不完全問題的措施 175
閱讀資料 176
本章小結 178
思考與實踐 178
第九章國民收入核算的理論與方法 180
第一節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指標 181
一、國內生產總值 181
二、國民收入核算的
五個總量指標 184
三、GDP指標的缺陷與綠色GDP 186
第二節國民收入核算方法 188
一、支出法 188
二、收入法 190
三、生產法 192
第三節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恆等式 192
一、兩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
循環模型與恆等關係 192
二、三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循環
模型與恆等關係 194
三、四部門經濟中的收入流量循環
模型與恆等關係 195
閱讀資料 197
本章小結 199
思考與實踐 199
第十章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201
第一節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202
一、消費函數 202
二、儲蓄函數 203
三、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的關係 205
第二節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 206
一、均衡國民收入 206
二、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
決定 208
三、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
決定 210
四、乘數理論及應用 211
第三節總需求分析:IS-LM模型 215
一、投資函數 217
二、產品市場均衡與IS曲線 219
三、均衡利息率的決定 220
四、貨幣市場與LM曲線 225
五、IS-LM模型及應用 227
第四節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230
一、總需求 231
二、總供給 233
三、總供給—總需求模型 236
閱讀資料 238
本章小結 241
思考與實踐 243
第十一章通貨膨脹與失業 246
第一節通貨膨脹的描述與分類 246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 247
二、通貨膨脹的衡量 247
三、通貨膨脹的分類 248
第二節通貨膨脹的原因及其
經濟效應 249
一、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 249
二、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250
三、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251
四、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和成本
推動型通貨膨脹的相互作用 253
五、結構性通貨膨脹 253
六、慣性、預期與通貨膨脹 253
七、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254
八、通貨膨脹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256
九、通貨膨脹的治理 257
第三節失業理論 260
一、就業 260
二、失業的基本概念 261
三、失業的衡量 262
四、失業的類型 264
五、充分就業與自然失業 264
六、失業的經濟影響 266
第四節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係 267
一、凱恩斯的觀點:失業與
通貨膨脹不會並存 267
二、菲利普斯曲線:失業與
通貨膨脹之間的交替關係 268
閱讀資料 270
本章小結 272
思考與實踐 273
第十二章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 275
第一節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275
一、經濟增長的含義 276
二、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276
第二節經濟增長模型 279
一、哈羅德-多馬模型 280
二、新古典增長模型 281
第三節經濟周期理論 284
一、經濟周期的概念 285
二、經濟周期的類型 286
三、經濟周期的原因 287
四、乘數-加速數模型 290
閱讀資料 293
本章小結 296
思考與實踐 296
第十三章宏觀經濟政策 298
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與工具 298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299
二、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之間的關係 300
三、宏觀經濟政策工具 300
第二節財政政策 301
一、財政的構成及財政政策工具 302
二、財政收入政策與財政
支出政策 303
三、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
抉擇的財政政策 306
四、財政政策實施中的問題 308
第三節貨幣政策 310
一、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與
存款創造 311
二、貨幣政策工具 314
三、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317
閱讀資料 318
第四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
協調與配合 318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318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協調與配合的內容 320
第五節供給管理政策 321
一、供給管理政策與
經濟政策的目標 322
二、以市場為取向的供給政策 322
三、國家干預主義的供給政策 323
四、需求管理政策與供給政策
之間的關係 324
閱讀資料 325
本章小結 325
思考與實踐 326
第十四章國際經濟 329
第一節國際貿易理論 329
一、絕對優勢理論 330
二、比較優勢理論 330
三、要素稟賦理論 330
四、規模經濟理論 331
第二節匯率制度 332
一、匯率的定義與表示方法 332
二、匯率制度的類型 332
第三節國際金融體系的演變 334
一、國際金本位體系 334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 335
三、牙買加體系 337
第四節國際收支 338
一、國際收支和國際收支平衡表 338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製原則與
記賬方法 339
三、國際收支平衡表及其
主要內容 339
四、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341
五、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影響 342
六、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 343
閱讀資料 345
本章小結 349
思考與實踐 350
參考文獻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