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
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
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是“農藥學”國家重點學科、是教育部綠色農藥與農業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有“農藥學”、“植物調控化學與生物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農藥學”、“有機化學”、“應用化學”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成立於1995年,是貴州大學校直屬處級建制科研機構,現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松教授任主任,金林紅教授和薛偉教授任副主任,現有教職工27人,其中教授(研究員)9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1人,具有博士(后)學位17人,碩士學位7人。有何梁何利獎獲得者1人,有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貴州省核心專家1人,省管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2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近3年來已培養博士15名、碩士127名,現有在讀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180多人。擁有實驗室面積9000餘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價值6800餘萬元。
近5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97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3項、國家農業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課題5項、貴州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自主研究開發出甲基立枯磷、惡霉靈、噻嗪酮、毒死蜱、甲胺磷和吡蟲啉新工藝,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中,為我國眾多農藥企業採用,產生顯著經濟效益;自主開發出廣枯靈系列新產品農藥,成為我國防治土傳病害重要藥劑,為我國農藥工業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創製出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抗植物病毒劑——毒氟磷,轉讓給我國農藥骨幹企業實現了產業化,並獲批國家重點新產品。開發出緩釋劑、超低容量液劑等系列高工效新藥劑;開發出多種水果、茶樹專用肥,得到了實際應用;針對嚴重危害我國水稻生產的重大病毒病及其傳媒害蟲稻飛虱,研發出全程免疫綜合防控技術,在我國南方水稻主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經濟和社會、生態效益。針對茶樹重大病蟲害,篩選出多種生態農藥新藥劑,研發出綜合防控技術,與貴州茶產業骨幹企業合作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應用,編製了茶樹病蟲害識別掛圖、茶樹病蟲害防控用藥明白卡、培訓光碟等防控資料,為全省基層植保植檢站、茶農和茶葉企業進行綠色防控技術培訓,規範“生態為根、農藝為本、化學防控為輔助”的綠色防治技術措施,指導全省重點產茶縣茶樹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和質量安全工作,推動制定了“貴州省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和“做好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化學農藥使用管理工作”,省農委以黔農發(2014)94號印發全省,指導全省茶葉生產,更好地服務了茶產業發展。作為貴州省唯一一家經農業部認證並批准的“農藥登記殘留試驗認證單位”。並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考核,取得省計量認證資格認定證書,先後為數十家國內外農藥企業的農藥產品登記提供了技術支撐。研發出茶葉中農藥多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為貴州省茶葉龍頭企業—貴州貴茶公司的全省茶葉出口基地等提供綠色防控開展防控技術指導、茶葉質量安全檢測,為我省茶葉產品質量監測和出口創匯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現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其中SCI收錄80餘篇,獲得專利授權5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化工部二等獎、三等獎2項、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在精細農藥化工、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影響,是國內本領域的重要學術機構。
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餘件,先後在Nature Commun., Angew Chem., Chem. Commun., Org. Lett., J. Agric. Food Chem., PlosOne等本領域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七項,學科帶頭人宋寶安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創新獎、貴州省最高科技貢獻獎和中國農藥行業技術創新獎,學術帶頭人楊松教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模範和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心榮獲了2014年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受到了中組部和人社部表彰。
中心設有綠色農藥研究室、可再生生物能源研究室、藥物化學研究室、精細化工研究室、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室、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研究室、農藥殘留研究室。擁有500 MHz核磁共振儀、X-射線衍射儀、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元素分析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製備液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單模聚焦微波合成系統、熒光定量PCR儀、倒置熒光生物顯微鏡、生物潔凈安全櫃、超低溫冰箱、CO2細胞培養箱、高速冷凍離心機、蛋白電泳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儀器設備,具有較完備的儀器設備和分析測試手段。
擁有計算機輔助農藥分子設計系統、擁有500M超導核磁共振儀、串聯四級桿線性離子肼質譜系統、三重四級桿氣質聯用系統、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離子肼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全自動樣品前處理系統、元素分析儀、比面表儀、氣相色譜儀、超高效液相色譜、紅外光譜儀、超臨界萃取取裝置、單模聚焦微波合成儀、凈化手套箱等有機合成及有機分析相關大型儀器設備20餘台套;擁有場發射掃描電鏡、高分辨透射電鏡、冷凍超薄切片機、雙向電泳系統、全自動高通量膜片鉗藥物篩選系統、高速基因分析系統、超高分辨質譜儀、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儀、蛋白質結晶機器人、大分子晶體生長觀測系統、蛋白質晶體X-射線衍射儀、等溫滴定量熱儀、落式超高速冷凍離心機、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等化學生物學相關大型儀器設備15台套,在綠色農藥創製開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環境行為分析、農藥作用機制研究與創新等方面具有較為完備的研究手段。
1. 綠色農藥的設計、合成與工程化研究;
2. 生物質能源及資源綜合利用的工程化研究;
3. 精細化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產業化開發。
學術帶頭人—宋寶安教授,宋寶安,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新農藥創製與有害生物防控
學術帶頭人—楊松教授,楊松,博士,長江學者,主要研究方向:農藥與功能分子的有機合成方法學
學術帶頭人—池永貴教授,長江學者。Research Emphasis:Organic synthetic methodology of agrochemicals and functional molecules
學術帶頭人—歐陽貴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藥與功能分子的有機合成方法學
學術帶頭人—胡德禹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綠色農藥設計合成與殘留分析
1、以西部特色植物天然活性成份多元烯酸、氨基膦酸等為先導,進行了抗煙草花葉病毒新農藥創製工作。自主創製出一個高效抗病毒劑-病毒星,室內抗煙草花葉病毒毒力測定和在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河南五地進行農藥登記田間藥效兩年試驗的結果表明:10%毒氟磷乳油和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的藥效明顯高於對照藥劑植病靈、病毒A和寧南黴素,毒理學試驗結果表明:毒氟磷屬於低毒化合物,無刺激性,三項致突變試驗皆為陰性。對魚、鳥、蜜蜂、家蠶生態環境安全的特點。已經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 021132526、ZL 05100030417),獲得國家農業部新農藥登記,成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結構全新的抗TMV農藥新品種,相關技術轉讓給國內農藥生產骨幹企業,為我國農藥工業的發展增添力量。為進一步優化抗花葉病毒高活性先導物,探索作用靶標奠定了基礎。
2、以天然產物為先導的結構, 在其結構中引入氟和雜環、α-氨基膦酸酯類、2-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等,進行了綠色農藥創製,以首次在國際上報道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抗TMV活性和抗癌活性,進行多種微波和超聲輻射合成綠色新方法研究,為進一步設計新型抑菌劑分子奠定了基礎。
3、研究開發出了防治水稻、棉花、蔬菜、水果和煙草等作物主要土傳病害新型環保系列殺菌劑; 首次研發出溶劑法閉環合成惡霉靈原粉新工藝,在合成方法、工藝條件、分析方法、質量控制、廣枯靈新製劑開發上集成創新;自主設計建成了年產100噸惡霉靈原粉和1000噸廣枯靈製劑工業生產裝置;惡霉靈原粉收率比國內外同類產品提高10%以上;首次研製出兩種新型催化劑分別合成中間體和甲基立枯磷,提高了反應效率,減少了副產物生成;省去了老工藝中原有的分離、中和、萃取三個工序,大幅縮短了工藝流程和生產周期;國內首家實現95%甲基立枯磷原粉和製劑的工業化生產;開發出高純度甲基立枯磷原粉,國內首次和獨家獲得農業部農藥登記, 發展成為國內防治土傳病害的主導藥劑,推動了我國高毒高殘留土傳病害防治藥劑老品種的更新換代,促進了我國農藥工業的進步和植保事業的發展。
圍繞我國的能源戰略,根據貴州省資源狀況和貴州省省情,開展喀斯特山地特色植物樹種小油桐生產生物柴油及綜合利用研究。主要階段性成果包括:
(1)小油桐資源調查和優質種源篩選
進行了小油桐在我國西南地區資源狀況調查,確定了小油桐自然分佈地區、適宜種植地區,尤其是進行了小油桐造林的立地選擇。確定了索氏提取法為種子油提取實驗室優惠方法,並將之作為評價小油桐種子含油量標準方法;確定了熱榨法為工業化生產中種子油提取方法,並優化了提油工藝條件。在此基礎上對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區的小油桐種子進行了含油量分析比較,並對各地區種子油中脂肪酸組成進行了研究;結合種子產量、含油量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評價,確定小油桐優質種源產地。
(2)小油桐種子油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研究
先後研究了液相法和固相催化法生物柴油生產工藝,完成了高效、高活性固體催化劑的研製工作,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固相催化法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研究,採用固體催化劑轉化率達到99%,甲酯收率大於95%,在整個酯交換反應過程中(包括后處理)沒有三廢產生,是一個清潔生產工藝;建成300噸/年中試生產線,完成中試試驗,取得較好效果。進行了小油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量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氣相色譜分析方法。生產出生物柴油樣品約100噸,樣品各項指標均優於國產零號柴油,排放達到歐Ⅳ標準。貴州中水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採用本團隊研發固相催化新工藝的成果,建成投產1萬噸小油桐生物柴油生產線,實現了產業化。
(3)對生物柴油產品進行理化指標測試和性能評價
將生物柴油樣品送到廣東省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了生物柴油產品的理化指標測試。與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殼牌、博世等四家公司合作,向德方提供生物柴油樣品120公斤,開展生物柴油的理化指標和綜合性能評價試驗,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理化指標符合歐洲現行生物柴油EN14214標準。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定國家專業實驗室進行柴油機動力性、經濟性、全負荷煙度、排氣污染綜合排放實驗(CO、HC、NOX和微粒),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在動力和經濟性方面與0#柴油相當,排放性能顯著由於0#柴油。重慶國家重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進行汽車整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試驗,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與0#柴油相當。
(4)小油桐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對小油桐種子提油后的殘渣(提取原油后的油餅)、小油桐葉、莖、皮、根等各部位進行了活性成份的提取、分離、純化和結構鑒定和抗癌活性篩選,從中篩選出天然活性成份GU170,在5 µM濃度下,對前列腺癌PC3細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達到81.1%。此外二萜類化合物05281在10 µM濃度下對PC3的增殖抑制率達82.8%,對乳腺癌細胞BCap-37的增殖抑制率達79.7%,對人胃癌細胞BGC823的增殖抑制率達75%。對這些活性成分進行深入研究和開發,有可能研製出新的抗腫瘤藥物。
在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中,專家組一致認為上述工作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