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老號運載火箭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
羅老號(朝鮮語:나로호)全名韓國航天運載器(Korea Space Launch Vehicle-I, KSLV-I)為韓國首枚運載火箭。因在韓國南部全羅南道高興郡外羅老島羅老宇航中心發射而得名。羅老號曾在2009年8月和2010年6月先後發射兩次,都未能成功進入軌道,發射以失敗告終。2012年10月26日將進行第三次發射。
“羅老”號為兩級火箭。一級火箭由俄羅斯製造,二級火箭由韓國製造。2012年11月29日“羅老號”卻因為和發射台的連接部分出現了裂縫第三次延期發射。2013年1月29日,完成第三次發射演練。當地時間2013年1月30日下午4時進行最後一次發射,截至北京時間2013年1月30日下午3點半,羅老號運載火箭進入預定軌道。
羅老號運載火箭
韓國的運載火箭工程總耗資約4億美元。這項工程始於2002年8月,最初定於2005年年底完成火箭製造,2007年10月發射。由於與俄方簽署協議出現滯后等原因,發射日期先是推遲至2008年12月,后又因技術等原因,推遲至2009年8月。
2012年11月29日,由於“羅老號”和發射台的連接部分出現了裂縫,第三次發射再次延期(前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
2013年1月30日,“羅老號”第三次發射成功,並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羅老號運載火箭
2002年11月28日,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重6噸的液體探空火箭KSR-3。同年,韓國宣布將在KSR-3基礎上研發一種衛星運載器,2005年前完成。運載火箭將全部採用本土技術,採用KSR-3的122噸煤油液氧發動機。
2005年,韓國宣布第一級採用俄羅斯的RD-191發動機。發動機項目隨著俄羅斯的安加拉運載火箭一起因資金短缺而一再拖延。
進展
2004年10月26日,韓國代表團訪問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時,雙方簽署協議,共同建造發射小型運載火箭的發射場。協議還規定俄方製造火箭第一級,韓方製造火箭第二級。韓國方面為了簽署這份協議而加入了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俄羅斯宇航局審核全部文檔和協議並批准。
從2002年計劃啟動到2008年10月羅老號最終出現在羅老宇航中心,韓國耗費約5000億韓元(4.88億美元)的經費。該火箭原定於2007年10月發射,但由於技術原因7度推遲發射。
羅老號為兩級火箭,第一級由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研究和生產中心製造,推力200噸
引擎:1台安加拉UM RD-191羅老號
推力 209.47 噸
比沖 338 秒
推進時間 300 秒
燃料 LOX/精鍊煤油
羅老號第二級火箭為固態燃料火箭,由韓國製造,推力8噸
火箭總重140噸,長33米,直徑2.9米
引擎 1 KSR-1
推力 8.62 噸
比沖 250 秒
推進時間 25 秒
羅老號運載火箭
羅老號於當地時間2010年6月10日下午5時01分(北京時間下午4時01分)再次發射。火箭在飛到70千米高空后和地面失去聯繫,隨後證實火箭在該高度脫離軌道墜毀。這是羅老號第二次發射失敗。韓國方面宣布將繼續發射,直到成功為止。由於第二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是發射后第137秒運載火箭發生爆炸墜毀,而這正好發生在俄羅斯專家研製的一級液體發動機工作期間,它本應工作232秒。據此韓專家稱火箭爆炸時刻是俄專家設計的第一級發動機在工作,事故原因在俄方。俄方則認為,原因可能是韓國製造的第二級發動機提前點火造成的,發射失敗的原因在韓方。
羅老號運載火箭
推遲
羅老號的第三次發射預定於2012年10月26日,若當天不能發射,將於27-31日期間發射,並計劃在發射預定日臨近時確定最終發射日期。具體發射時間也將綜合分析發射當天的天氣、太空環境、與太空物體的碰撞可能性后最終確定。
“羅老號”發射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戰略技術開發員盧京元28日表示,韓俄雙方在羅老宇宙中心召開了韓俄飛行試驗委員會會議。 應俄方要求,會議決定將羅老號破損的橡膠環形態的密封條交由俄方進行精密分析。“羅老”號是否進行第3次發射以及具體的發射日程將由“羅老”號第3次發射管理委員會正式決定。但該委員會計劃於2012年10月29日成立,屆時將對飛行試驗委員會的決定進行追認。氦氣泄漏是因為密封條破損,還是因為先出現縫隙才導緻密封條破損,這個問題尚未有定論。如此一來,“羅老”號已經不可能在原定的10月31日之前發射。
“羅老”號技術團解釋稱,在將密封條移交給俄羅斯之後,俄方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得到精密分析的結果並將其通報給韓方。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預測稱,即使精密分析能夠快速結束,韓國也需要重新安排發射日程,並向國際機構通報,因此,第三次發射最快也只能在2012年11月中旬以後進行。
導致運載火箭“羅老號”第三次發射被推遲的原因在於“羅老號”和發射台的連接部分出現了裂縫,連接發射台和“羅老號”的氦氣注入口的連接零部件“適配器砌塊”不良導致橡膠墊受損。
民眾正在觀看羅老號發射直播
盧京元稱,將把俄羅斯產的適配器砌塊整體更換之後,重新進行發射。因為需要從俄羅斯購入零部件,替換和試驗大約需要1至2天時間。因此,預計重新發射的日期很可能定在11月16日前後。
適配器砌塊位於“羅老號”一級火箭兩側翅膀中間最下面的突出位置,是一個直徑約40厘米,高約35厘米的藍色圓筒,是為“羅老號”升空的時候能順利脫落出去而設計的。
重新發射
據韓國YTN電視台報道,韓國計劃2013年1月30日再次進行“羅老”號火箭第三次發射。 2013年1月29日,與羅老科學衛星進行信息交互的最後一次演練在韓國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人造衛星研究中心成功結束,這顆衛星將搭載在預定於2013年1月30日發射的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上。 2013年1月29日,羅老號完成了最終的發射演練,負責人表示演練很成功,如果不出現突發的情況,羅老號將按計劃當地時間2013年1月30日下午3點55分到7點30分之間在羅老航空中心發射升空。
成功發射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當地時間2013年1月30日下午4時(北京時間30日下午3時)在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火箭在發射54秒后突破音速。韓國“羅老”號已經進入預定軌道。 2012 年 11 月 29 日,韓國羅老 1 號(Naro-1)運載火箭在羅老宇航中心準備發射,起飛時間原定於 16 時,但在倒計時 16 分 52 秒時,第 2 級推力矢量控制系統電流信號出現異常,倒計時中止,隨後這次發射被取消,已加註的液體燃料泄出。此前,羅老 1 號運載火箭曾在 10 月 26 日因燃料系統的密封問題而推遲發射。當時,發射人員在向一子級注入氦氣時,發現火箭與地面設施間的管路介面漏氣,此時距預定起飛時間有 5 h。因無法在發射台上排查故障,發射人員不得不做出延遲發射的決定。后經調查發現,泄漏原因是連接發射台和火箭的管線接頭不合格導致橡膠墊受損。隨後,韓國從俄羅斯空運零部件,進行更換和試驗,將發射日期初定在 11月 16 日前後,后因進度又將發射日期延遲到 11 月 29 日。按照韓國與俄羅斯的協議,俄羅斯只為羅老 1 號運載火箭提供 3 次發射機會。之前,羅老 1 號運載火箭已經在 2009年和 2010 年發射過兩次,但均失敗。因此,韓國政府對第 3次發射機會十分重視。
追蹤
羅老宇航中心外,數以百計首爾民眾聚集在戶外電視屏幕前,等候發射。“羅老”號發射、衛星進入軌道時,人群傳出陣陣歡呼。
韓聯社說,韓國科學技術院人造衛星研究中心將對衛星作進一步追蹤探測,最終判斷衛星是否正常運行。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2個小時。
“羅老”號質量為140噸,由兩級火箭組成。一級火箭由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中心製造,能產生170噸推力;二級火箭由韓國研製,推力7噸。
“羅老”號發射,意味著韓國將繼其他10多個國家之後,成為全球又一個“本土發射太空火箭”的國家。韓國先後把大約10枚衛星送入軌道,均藉助外國運載火箭在境外發射。
不易
一些分析師推斷,“羅老”號成功發射可望令韓國火箭項目重返軌道。
“羅老”號項目始於2002年,按計劃2013年初終結。無論成功與否,本次發射都是“羅老”號項目框架內最後一次發射。“羅老”號先前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2009年8月25日,韓國首次發射“羅老”號,火箭點火成功,但分離異常,沒能把衛星送入軌道。2010年6月10日,“羅老”號再次發射,升空兩分多鐘后與地面失去聯繫,隨後爆炸墜毀。本次發射原定2012年10月26日,兩度推遲后確定30日發射。
“羅老”號第三次發射準備期間,朝鮮2012年12月12日發射“光明星3號”二期實用衛星,進入預定軌道,令韓國衛星發射再次承受壓力。
羅老號運載火箭
“羅老” 1號火箭全長33.5米,最大直徑2.9米,起飛質量140噸,起飛推力1670千牛,能將質量100千克的有效載荷送入高度300千米的近地軌道。雖然號稱“韓國航天運載火箭” ,其實“羅老” 1號是由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負責火箭設計,韓國和俄羅斯聯合製造的。
火箭第一級由俄羅斯赫魯尼契夫國家研究與航天生產中心研製,是在俄羅斯“安加拉”火箭的“通用火箭模塊”基礎上設計製造的。第一級長25米,直徑2.9米,採用一台推力為1670千牛的RD-151液氧/煤油發動機,發動機工作時間300秒。該發動機是俄羅斯RD-191發動機的改進型號,2009年7月30日首次進行地面點火試驗。 RD-151第一次飛行試驗實際就是“羅老”火箭的第一次發射。
火箭第二級由韓國航空航天研究製造,第二級長2米,直徑1米,採用一台推力86.2千牛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58秒,發動機質量14.7噸,高7.75米。韓國還承擔了“羅老” 1號火箭整流罩、導航系統、箭載電子設備、飛行控制系統、安全系統、常平架伺服系統等分系統或設備的研製工作。
韓國和俄羅斯火箭技術的合作談判開始於2002年, 2004年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韓國以2億美元的成本從俄羅斯引進第一級火箭。俄羅斯赫魯尼契夫國家研究與航天生產中心自2005年開始研製“羅老” 1號火箭第一級。俄羅斯在合作過程中採取的是只提供產品不出售核心技術的策略,2009年和2010年兩次發射失敗后,韓國也不能自主進行“羅老”火箭殘骸的打撈。因此,雖然“羅老” 1號火箭發射成功,但至關重要的第一級液體火箭採取的是“拿來主義”,韓國並沒有因為火箭發射成功而真正掌握液體火箭技術。總體來看,韓國現在仍然還不具備獨立研製運載火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