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禮道

葛禮道

葛禮道1933年10月生於南京。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
生卒:
描述:
籍貫:

個人概述


葛禮道 1933年10月生於南京。中國音協會員,福建省音協顧問。解放初期考入華東軍政大學,先後在軍事學院文工團,防空軍文工團,福州軍區前鋒歌舞團任演奏員、指揮、作曲、藝術指導。1959年赴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理論,后又從師於上海音樂學院陳銘志教授學習復調。主要作品有:嗩吶與樂隊“社慶”,琵琶獨奏“畲族舞曲”,管弦樂合奏“台灣組曲”;歌曲“美麗的閩南”、“如今下雨隊長笑”、“我穿上了新軍裝”等;舞蹈音樂“送鹽”、“獵歸”、“格鬥”等。有八件作品在英、美、法、德、日、俄等三十幾個國家上演。合唱“我家住在閩江邊”去年被帶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

職業生涯


葛禮道,作曲家,1933年生於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
會員,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創作委員會副主編。
1950底調軍事學院文工團,1955年調空軍文工團,
1957年以後,他一直在福州軍區前鋒文工團從事音樂工
作,50多年來,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福州軍區的海島前
沿,深山哨所,戰艦軍港。他是一位刻苦、勤奮、銳意求新
的作曲家,所創作各類音樂作品有千餘件,作品題材廣泛、
形式多樣,他先後六次立功,多次嘉獎。

個人榮譽


嗩吶獨奏曲《社慶》 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製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
嗩吶獨奏曲《九龍江畔慶豐收》 作者葛禮道,1977年獲全軍第4屆文藝會演創作獎,被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曾在新加坡等國上演。

個人影響


五十餘年來,創作各類音樂作品逾千件。主要作品有:嗩吶與樂隊《社慶》,嗩吶獨奏《九龍江畔慶豐收》,均為全國、全軍獲獎作品,皆收入《建國三十周年器樂作品選》,全國多所音樂院校將其選作演奏教材及作曲教材。作品《我家住在閩江邊》在向全國徵集福州市市歌中榮獲“福州市市歌”稱號,併入選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欄目中播出。此外,還寫了不少電影、電視劇、電視片、廣播劇音樂。有八件作品在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羅馬尼亞、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演。80年代初,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播出一小時的人物專題節目:《縈繞在南國的戀歌——介紹部隊作曲家葛禮道及其作品》。《解放軍歌曲》發表《作曲家葛禮道三題》的專欄文章,當地報刊、電台、電視台也進行了專訪報道。
在軍中先後六次立功,多次受嘉獎。1997年、2000年兩度獲“高蔡雅麗”音樂獎章。1985早和2004年兩度當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1959年至1977年間,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劍英的接見併合影。

人物評價


葛老常說“繼承傳統不是墨守成規,發展傳統又不能
離開基礎,要在民族音樂的汪洋大海里去淘取含金的砂
石,經過冶鍊,鑄造出閃光的珍品。
他在創作上的追求被歸納為三句話:
1、到生活的海洋深處去尋求感受2:到民族、民間音
樂的土壤里去汲取營養3:到世界的音樂文化寶庫中取
經、借鑒

相關鏈接


葛禮道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台島遺恨(1982) ....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