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美
中國內地力學家、航空教育家
季文美(1912~2001),力學家,航空教育家。早期從事飛機製造,后致力於航空教育和科學研究。長期從事振動力學的研究,是國內非線性振動理論、擠壓油膜減振機理和轉子動力學等方面研究最早的倡導者。通過長期教學和教育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有獨特見解的教育思想,在我國教育界很有影響。80年代開始進行航空宏觀研究。為推動航空科技進步、人才培養和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季文美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感到長期憧憬的理想終於有機會實現了。於是以滿腔熱情專心致力於新中國航空教育事業。1952年,交通大學、杭州浙江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三校的航空系,在南京合併成立華東航空學院,他由上海去南京任該院教授,先後兼任基礎課教研室主任和副教務長。1956年華東航空學院遷校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學院。一年後,又與其他院校合併成為西北工業大學。他先後任西安航空學院副院長和西北工業大學教務長等職。1957年至1970年間,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使他多次受到衝擊,幾經坎坷。但他身處逆境志不移,始終恪盡職守,誨人不倦。1960年,他任學校基本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組織30多名骨幹教師開展基本理論研究,圍繞振動、軌道、板殼、材料、高溫結構強度、空氣動力、精密工藝等十多個學科領域,彙集分析最新的科技信息,為以後大面積開展科學研究準備條件。1962年參加制定我國十年科學發展規劃,他草擬了非線性振動學科的發展規劃。1979年起,他先後任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代校長、校長、名譽校長等職。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併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季文美是我國最早的研究生導師之一,他主持開辦了研究生班,並親自為研究生和青年教師講授非線性振動等課程。他是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截止1992年,先後招收了15名博士生,6名已畢業取得博士學位,有2名獲洪堡獎學金,1名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自1957年起,季文美任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1982—1986年任副理事長。1983—1993年任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1984 —1992年任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委員,1992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航空科學第18屆大會由他主持開幕式。由於他對航空國際合作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他在1996年第20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上,榮獲ICAS莫里斯·魯瓦獎。他是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先後兼任力學名詞和航空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他於1983年倡建西北西南科技協作中心並一直任董事長。
季文美長期從事振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是國內非線性振動理論、擠壓油膜減振機理和轉子動力學等研究最早的倡導者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工程力學專家。
1974—1977年間,季文美為空軍某廠研究改進振動研磨機做出了突出成績。柱塞式供油泵轉子底面的研磨,是噴氣發動機修理的瓶頸工藝,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要求很高,過去完全靠高級技術工人憑經驗掌握,工效很低,嚴重限制著工廠修理飛機的進度。季文美應邀到現場,反覆觀察工廠原有的研磨機,發現這種機器利用了“振動位移”,這是過去很少被人注意到的非線性振動現象。接著還發現油泵轉子在研磨軌道上的位移,除明顯的公轉與自轉之外,還伴有微弱的搖晃。經過長期試驗與思索,終於找到了油泵轉子底面在研磨過程中時而凸出如球面、時而又凹入如瓶底的原因。於是建立了數學模型,分析了研磨機彈簧剛度、離心塊的重量與位置、軌道的直徑與寬度等參數的影響,最後改進了研磨機的設計,保證了研磨質量,成百倍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並從根本上改善了勞動條件。該研磨機曾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展覽,並榮獲科學大會獎。
1976年,季文美在成都某廠,結合航空發動機葉片折斷障課題進行試驗。同時又接受擠壓油膜減振的研究課題。這是一項很有發展前途的高水平的新技術,是60年代以來對高速轉子動力學發展影響重大且難度也很大的課題。他一邊為課題收集資料,準備開始理論研究,一邊為工程技術人員講解研究擠壓油膜所必需的流體力學基礎知識,有力地推動了這項研究工作的開展。後來由於其他任務的干擾,他未能長期繼續這項科研工作。
季文美進行科學研究,既重視密切結合實際,解決航空生產中的問題,又重視理論探討,撰寫和發表了多篇論文,有的登載在《力學學報》、《應用數學與力學》、《國際航空》等全國一級刊物上,有的被收入全國振動理論與應用學術會議和全國一般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季文美重視科學研究,華東航空學院初建階段,季文美積極支持創辦學報,並親自為學報撰寫論文,1955年華東航空學院的《航院學報》創刊號上的第一篇論文就是他撰寫的“應用動量矩定理時矩心選擇的限制”。1982年季文美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在他的關心支持下,《西北工業大學學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1984年以後它一直是中國第一個被《國際航空航天摘要》(IAA)每年不間斷地報道的大學學報;1986年起不間斷地被《工程索引》(EI)所報道;1990年以來是《工程索引》報道的兩所中國大學的學報(中文版)之一。
自1983年開始,季文美致力航空事業的宏觀研究。為使民航飛機儘早國產化,他同其他三位專家於1986年聯名向中央提出“立即著手研製幹線飛機的建議”,很快得到批准,並著手實施。1990年初他提出“關於陝西省航空支農的建議”,特彆強調人工降雨;陝西省空中水資源特別充沛,人工降雨潛力很大。同年夏,他又提出“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議,《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英文版)、《現代化》、《國際航空》等十多種報刊先後登載,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1991年11月,大鵬航空公司利用國產運8飛機從新疆運載活羊直飛阿聯酋,空中絲綢之路試航成功了!他一貫重視科技知識的普及,以及青年自學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早在1942年他就在重慶交通大學倡導航空模型的製作,這是我國航模運動的開始。後來隊伍不斷擴大,人才輩出,很多人就因為參加過航模活動而獻身航空事業,其中有不少人仍繼續為微型無人機(早期航模的發展,在空戰中能起重要作用)的研製做出傑出貢獻。1992年,他又提出“在西安籌建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倡議,獲得廣泛熱情的支持。
季文美長期從事教學和高校管理工作,潛心研究外國教育狀況與發展。他高瞻遠矚,立足於民族沃土,博採世界各國教育之長;學習外國而不忘中國國情,繼承民族傳統而不因循守舊;為撥亂反正、整頓恢復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教學改革,開創學校新局面,殫精竭慮。
(1)辦多科性理工大學。他主持制定的學校“七五”發展規劃指出,“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以提高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把學校辦成以工為主,理、工、管、文相結合的綜合大學,位於全國重點大學的前列”。西北工業大學增設了數學、物理、力學和管理專業,強調理科專業應與工結合,為工服務,管理專業亦要有工的內容和特色。另外,還開設了文史課程和講座,以豐富學生的人文科學知識,擴大觀察分析問題的視野。
(2)專業設置要軍民結合面向社會。西北工業大學的很多專業以前按軍工產品或工藝類型設置,內容過窄,不適應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80年代初,季文美和有關同志大膽提出,“打破部門所有制,實行軍民兼顧方針”,擴大專業面向,為部隊和地方培養人才。在這一原則思想指導下,學校的專業調整改造逐步有了進展,出現了新面貌。
(3)發展橫向聯合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繫。1983年,西北工業大學與新疆克拉瑪依石油管理局簽訂了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全面合作的協議。此事開國內國防院校與民用大企業橫向聯合之先河,國內、香港十多家報紙都作了報道。同年,季文美倡議建立西北西南科技協作中心,得到廣泛支持,並很快發展成為有近20個企事業、研究所參加的科技聯合體,形成了校、廠、所結合,軍民結合,教育、科研、生產相結合的新格局,使西北工業大學辦學、科技開發的路子越走越寬廣。同時與國外院校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局面也迅速擴大。
西北工業大學由於在建設教學、科研兩個中心,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辦學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且具有地處西北國防工業重地的地理優勢,經國家計委、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批准、被列入“七五”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季文美很重視教育研究工作。在他領導和主持下,西北工業大學於1981年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會,創辦了《高等教育研究》刊物,1984年初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室。他不僅自己撰寫教育研究論文,而且要求教學管理幹部每年選一兩個題目進行研究。他領導管理教學工作以研究為基礎,以教育理論作指導,以培養高質量人才為宗旨。他的主導思想是堅持教學為主,要求有經驗的教師上教學第一線;堅持加強基礎課教學,採取一系列措施,切實提高基礎課教學質量,堅持重視能力培養,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抓教學改革試點,加強學生的實驗、計算機操作和外語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季文美率先倡導並積極實行課程基本要求、學分制和教學效果評價制度。他認為教學大綱中應規定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明確課程的要點和重點,便於教師掌握,也可作為考核評估課程教學質量的具體依據和標準。1962年他在高教部教學大綱會議上提出這一建議,1986年國家教委關於印發《制定高等學校工科基礎課教學基本要求的計劃方案》的通知中,吸收了這一主張,明確指出: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是作為合格的工科本科必須達到的最低要求,是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依據,也是編寫教材和進行課程質量評估的依據。”他積極主張實行學分制,認為實行學分制,既有利於因材施教,培養尖子學生,又有利於邊緣學科的發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從1981年起,西北工業大學各系開出大量選修課。季文美於1979年提出“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審方法的建議”,並做了理論上的論證,引起許多院校的極大興趣,為國內好幾本高教(校)管理專著引用和肯定。西北工業大學教務部門還簡化設計出《教學情況調查表》,用模糊數學方法進行量化,並用計算機統計,作為期中教學檢查的一種重要措施,對促使教師重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起了積極作用,也廣泛溝通了教與學的聯繫。
季文美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60年代初,他曾舉辦研究生班和青年教師進修班,組織學習資訊理論、網路理論等當時的新課程或專題,學習英、俄、德等外語。他親自聽青年教師講課,組織老教師介紹教學經驗。他連續發表的三篇文章《同青年教師談談講課問題》、《同青年教師談談備課問題》和《同青年談談自學問題》,不僅論述了教學方法,也涉及了治學之道,是他多年工作的概括和總結,內容豐富、精闢,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在他的關心下,青年教師很快成長為教學和科研的骨幹力量,不少人走上領導崗位。
季文美長期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他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傾心鑽研,精益求精,常教常新。他先後講授過應用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振動理論、非線性力學、工程式控制制論等課程。他講課層次分明、概念準確、深入淺出、言簡意賅,深受學生和同事所欽佩。
季文美治學嚴謹。他每次編寫教材,都要結合自己歷年教學心得,查閱大量國內外有關資料,博採眾長,將先進理論和科學成就融入自己的教材體系。對一些定義和難點的闡述,反覆推敲,字斟句酌。因此,他編寫的教材,熔鑄了他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內容充實,邏輯嚴整,文辭洗鍊,體現了很高的學術和教學水平。他在1950年前後編譯的《應用力學》和《材料力學》,曾被高等院校廣泛採用,直到80年代仍在香港繼續出版,並在美國、日本、台灣等地發行。除編寫教材之外,他還和他人共同譯校了《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力學卷(1982),編寫了《機械振動》(1985),翻譯了《振動衝擊手冊》(1986)等書。
季文美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耕耘50多個春秋。他誨人不倦,教書育人,獎掖後進。他以廣博深邃的學識,嚴謹求實的學風,教育和熏陶了幾代人。他的教育實踐創造了豐富的經驗,他的教育思想將永遠啟迪後代。
季文美一生服膺白居易的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季文美的工作和言論總是針對實際需要,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早已年逾八旬,仍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日夜操勞。
1912年1月5日 出生於浙江省義烏縣。
1925—1930年 去金華中學、上海南洋中學學習。
1930—1934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
1934—1936年 考取公費留學,到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學習航空工程,獲博士學位。
1937年 回國後任南昌飛機製造廠工程師。
1938—1942年 任四川南川飛機製造廠支配課長、廠長佐理員。
1942—1952年 任交通大學(抗戰後期在重慶、1945年底回到上海)教授、先後兼任航空工程系主任、總務長。
1952—1956年 華東航空學院教授,先後兼任基礎課程委員會主任、副教務長。
1956年 西安航空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1957—1984年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先後任教務長、基本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振動研究所所長、副校長、校長。
1984年 西北工業大學名譽校長。
2001年6月20日逝世,享年90歲。
1 季文美.材料力學.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47
2 季文美.應用力學.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50
4 季文美.呂茂烈主編.理論力學(上、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5 季文美.方同.陳松淇.非線性振動理論在機械工程中的幾個應用.力學學報,1965,(9):161—172
6 季文美.機械振動.西安:西北工業大學教材.1976
7 季文美.理論力學(一、二、三篇).西安:西北工業大學教材,1976
8 季文美.振動研磨機的動力學分析.西北工業大學科技資料,1978,(3):1—28
9 季文美.顧家柳.薛中擎.轉子動力學的發展和研究動向.《第二屆全國振動理論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984
10 季文美.方同.陳松淇.機械振動.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11 季文美.方同.王真妮.隨機振動時域棋態分析的新發展.《第三屆全國振動理論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987:1672—1679
12 孟光.季文美.N維非線性系統關於次/超諧等交線性化,見《第四屆全國一般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Ⅵ.23(第十冊),1987,12
13 季文美.中國航空運輸事業的展望.國際航空,1988,(10)
14 程崇慶.季文美,共振情況下自治系統的Hopf分叉.應用數學與力學,1989,(5):427—436
15 季文美.建設空中絲綢之路——開發西北經濟,振興航空工業.現代化,1990,(8);國際航空,1991,(3)
16 季文美等(譯).振動與衝擊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17 季文美.應用動量矩定理時矩心選擇的限制.航院學報,19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