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測量

骨密度測量

骨密度測量是通過骨質對X線吸收多少來計算數值,間接反映骨質密度的一種辦法,臨床上常用的是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骨密度測量可以分為定性、半定量及定量三大類,其中定性及半定量都不能作為早期骨密度變化觀察的敏感指標,所以定量骨密度檢查仍為今日的重要手段。骨密度測量在醫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對骨質疏鬆、骨質軟化、纖維性骨炎及其他影響鈣磷代謝的疾病的發生、診斷、治療、推測預后及隨訪觀察等有重要意義。

禁忌證


● 1.妊娠期間的婦女。2.檢查前一周內服用了影響圖像顯示的藥物。3.近期內進行了放射性核素檢查(如肺掃描、骨掃描、腎掃描、肝掃描等)。4.測量腰椎時,不能平卧或側卧於檢查床上者。5.脊柱上有金屬內植物,但特殊軟體除外。

臨床意義


● 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代謝性骨病,好發於白人和亞洲婦女,60歲以上白人婦女的患病率為25%~50%,亞洲婦女骨密度測定結果說明,婦女從45歲以後骨密度明顯下降,50歲以後骨折發生率明顯增高為16%~38%。
● 2.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 (1)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庫欣綜合征、肢端肥大症、糖尿病、性功能減退症等。
● (2)惡性腫瘤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腫瘤骨轉移。
● (3)腎性骨病。
● (4)醫源性骨病。
● 3.兒科應用
● 小兒生長發育的評估、佝僂病、生長激素缺乏症等。

參考值


● 骨密度正常值:30~40歲骨量峰值時,骨密度為0.699±0.06,以後以每年1.2%的速率流失,50~55歲時為0.616±0.09,61~65歲時為0.516±0.07,65歲以上老人為0.476±0.06,骨質丟失31.9%。

注意事項


● 1.檢測時要求除掉身上金屬飾物。如手錶、手機、磁卡、硬幣、腰帶等。
● 2.避免近期內服用腸道不宜消化吸收的藥物。如鋇劑、鈣劑及椎管造影劑等。
● 3.一般飲食不影響測量,但最好在餐后2~4小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