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血管內皮瘤的結果 展開

血管內皮瘤

血管內皮瘤

血管內皮瘤是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中間型惡性或介於良性血管瘤和惡性血管肉瘤之間的交界性腫瘤。血管內皮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主要見於中青年,病因尚不明確。血管內皮瘤主要表現為患肢腫痛、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神經壓迫癥狀等。血管內皮瘤主要通過手術治療,並結合放療、化療等多種治療方式。血管內皮瘤是一種低度的惡性腫瘤,可侵襲軟組織和肺、肝、骨等器官並危及生命。無轉移的血管內皮瘤,手術徹底切除後生存率很高,預后良好。血管肉瘤惡性度高,轉移率高,死亡率高,預后差。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腫瘤科

病因


● 血管內皮瘤病因不明。

癥狀


● 患肢腫脹、疼痛,乃至關節活動受限。
● 神經壓迫癥狀。
● 皮膚的血管肉瘤常位於真皮內,呈圓形或卵圓形的紫紅色結節,有時腫瘤周圍可見衛星小瘤結,侵及表皮時可形成潰瘍伴有出血。

需要通過哪些檢查來確診血管內皮瘤


● 確診血管內皮瘤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免疫組化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影像學檢查

● 通過CT、超聲、磁共振成像確定腫瘤的部位、大小及有無相關異常情況。

免疫組化檢查

● 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對診斷有幫助。

組織病理學檢查

● 腫瘤的確診高度依賴組織病理學檢查,對於高度懷疑為血管內皮瘤的患者,需進行組織活檢。
以上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會根據患者你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患者你的檢查,當然還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檢查,患者請你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診斷


● 醫生診斷血管內皮瘤,主要依據臨床癥狀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 臨床表現:患肢腫脹、疼痛,乃至關節活動受限、神經壓迫等表現。
● 病理上最典型的表現為薄壁的擴張靜脈,管腔中通常可見血栓或靜脈石,靜脈之間還可見成簇梭形細胞。

分型


● 臨床常見的病理分型有4種。
● 上皮樣細胞型血管內皮瘤。
● 梭形細胞型血管內皮瘤。
● Kaposi型血管內皮瘤。
● 血管內乳頭狀血管內皮瘤。

血管內皮瘤的病理分期


● 目前暫無分期資料。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患肢腫脹、疼痛,乃至關節活動受限、神經壓迫等類似的癥狀,容易與血管內皮瘤混淆,這些疾病有血管瘤、肉瘤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癥狀以及影像學檢查、免疫組化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血管內皮瘤主要通過手術治療,並結合放療、化療等多種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

● 發生於肢體的中間型血管內皮細胞瘤可採用廣泛的腫瘤邊界性切除,自體或異體骨移植,並適當地內固定。
● 多發性腫瘤可根據情況擬定治療方案,必要時採用截肢術。
● 血管肉瘤,惡性程度高,生長迅速多累及軟組織,發現時許多患者已有轉移。早期病例患者可採用各種有效的保肢術,晚期則採用截肢或關節離斷術。

放化療

● 血管內皮瘤對放療較敏感,可以作為術前術后的輔助治療。發生於椎體或骨盆血管肉瘤放療意義更大。

血管內皮瘤怎麼轉移


● 主要通過血行轉移。

危害


● 是一種低度的惡性腫瘤,可侵襲軟組織和肺、肝、骨等器官並危及生命。

預后


● 無轉移的血管內皮瘤,手術徹底切除後生存率很高,預后良好。血管肉瘤惡性度高,轉移率高,死亡率高,預后差。

預防


● 目前尚無特別有效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