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研究和試驗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CHINAACADEMYOFRAILWAYSCIENCES)是中國鐵路唯一的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已發展成為集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諮詢監理、檢測認證、人才培養等業務為一體的大型科技型企業。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始建於1950年;2000年開始由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單位;2007年,更名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有職工5800餘人。下設17個單位,建設有5個國家級實驗室,裝備有各類專業實驗室40餘個。鐵科院是國際鐵路聯盟(UIC)會員單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鐵路應用技術委員會的中國技術對口單位。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有院屬全資公司32個、控股公司7個;建設了4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先後取得了330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825項各類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科技獎176項,省、部級科技獎649項。

發展歷程


1949年11月,新中國誕生僅僅一個月,國家百廢俱興之際,鐵道部即決定籌建鐵道科研機構。
1950年3月1日,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在唐山正式成立,唐振緒任所長。同年9月,更名為鐵道部鐵道研究所,領導機構遷至北京。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1956年,鐵道技術研究所擴編為鐵道科學研究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鐵科院拓展鐵路科研領域,開展西南三線建設。
文革動亂期間,鐵科院完成了援坦贊鐵路、核爆炸、導彈試驗等科技攻關和試驗任務。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鐵科院建立科研工作正常秩序”的工作方針,科研工作得到恢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鐵科院開始進行科技體制改革;投身“北戰大秦、南攻衡廣、中取華東”的建設中,承擔了大秦鐵路萬噸重載運煤專線、大瑤山長大隧道,以及客運擴編、行車安全保障等任務。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完成了全路客票計算機發售與預訂系統、京滬高速鐵路總體技術和關鍵技術、京九鐵路建設配套工程等任務。
2002年,根據鐵道部《關於鐵道部科學研究院轉制方案的批複》(鐵政法函[2000]461號)要求,鐵科院由國家事業單位轉製成為集科研、開發、生產、諮詢等業務為一體的鐵道部直屬大型科技企業。
2007年,更名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2010年,鐵科院經營收入位列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第208位。
2013年,鐵路實現政企分開,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要構建以總公司為主體、以鐵科院為研發中心、相關單位參與的鐵路技術創新體系。

公司管理


歷任領導

名稱姓名職務任期
鐵道部鐵道技術研究所唐振緒兼所長1950.3-1950.9
石磊黨支部書記
鐵道部鐵道研究所茅以升所長1950.9-1956.5
石磊黨支部書記1950.9-1953.1
李泮明黨支部書記1953.1-1956.6
鐵道部鐵道科學研究院茅以升院長1956.5-1975.1
郎濤南黨支部書記1956.6-1956.11
岳志堅
分黨組書記
黨委書記
1956.11-1958.10
1958.10-1964.4
布克黨委書記1965.8-1975.4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茅以升院長1975.1-1983.9
布克黨委書記1975.4-1978.5
蘇華黨委書記1978.5-1983.9
程慶國院長1983.9-1990.10
李新民黨委書記1983.9-1990.10
伊熙祖院長1990.10-1996.1
藍務帛黨委書記1991.11-1996.8
傅志寰院長(兼)1996.1-2001.2
鞠家星黨委書記1996.12-1998.9
鞠家星副院長(主持工作)1995.11-2000.1
任少軍黨委書記1998.9-2001.2
聶阿新副院長(主持工作)2000.1-2001.2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聶阿新院長2001.2-2003.5
任少軍黨委書記2001.2-2003.5
陳國芳院長2003.5-2005.8
陳春陽黨委書記2003.5-2007.1
耿志修院長(兼)2005.8-2005.10
康維韜院長2005.10-2012.12
李文新黨委書記2007.1-2009.9
王君歷黨委書記2009.9-2015.11
安路生院長2013.1-2013.4
院長:王同軍 
副院長:趙有明、董守清、葉陽升 
黨委書記:施衛忠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么軍 
院工會主席:李守義 
總會計師:劉義明 
總工程師:葉陽升

現任領導

葉陽升:鐵科院集團董事長
齊延輝:鐵科院院長
羅晴同志為鐵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鐵科院改制后的公司黨委委員,中國鐵路網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推薦羅晴同志為鐵科院改制后的公司副總經理人選,中鐵銀通支付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人選;
牛道安、馬芳為鐵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鐵科院改制后的公司黨委委員;推薦牛道安、馬芳為鐵科院改制后的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人員編製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有職工5800餘人。有國家級專家14人、部級專家41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人員193人,鐵路專業技術帶頭人22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兩院院士
姓名學術稱號備註
周鏡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
馮叔瑜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段武、田長海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葉陽升、趙紅衛、王繼軍
國家級專家(14人):石人俊、顧培雄、董錫明、郭祥熹、姜敏民、林吉忠、周鎮國、賈國荃、林通源、張一軍、錢立新、羅梅雲、史永吉、宋子濂
院首席專家(2人):黃強、周清躍、王悅明
鐵路專業技術帶頭人(23人):王成國、葉柏洪、張黎、高冠學、李群仁、康熊、徐鶴壽、宋慧京、黃強、王悅明、周清躍、陸陽、黃成榮、張志毅、江成、葉陽升、段武、張琦、劉春煌、田長海、張玉鈴、熊永鈞、范明

公司規模


組織體系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下設17個單位,院屬全資公司32個、控股公司7個;建設有5個國家級實驗室,裝備有各類專業實驗室40餘個。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下設單位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下設單位
機車車輛研究所鐵道建築研究所通信信號研究所
運輸及經濟研究所金屬及化學研究所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
節能環保勞衛研究所(鐵路節能環保技術中心、鐵路衛生技術中心)標準計量研究所(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國家軌道衡計量站、國家鐵路罐車容積計量站)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基礎設施檢測研究所(鐵道部基礎設施檢測中心)鐵道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國家鐵道試驗中心
鐵道技術研修學院(鐵路繼續教育培訓中心)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深圳研究設計院
後勤服務中心嘉苑飯店
• 國家級實驗室
國家級實驗室(5個):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速鐵路系統試驗國家工程實驗室、高速鐵路軌道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機車和動車組牽引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試驗線
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4個):永豐科技創新基地、昌平科技創新基地、懷柔科技創新基地、通信信號科技創新基地

設備資源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擁有圖書、文獻資料30餘萬冊;有實驗裝備6991台套。

國際合作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是國際鐵路聯盟(UIC)會員單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鐵路應用技術委員會的中國技術對口單位,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鐵路科研機構和組織建立了長期聯繫。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與國際鐵路聯盟、國際重載協會及美、日、俄、法、德、瑞典、波蘭、韓國等10餘個國家及國際知名企業以專家互訪、建立合作關係、主辦國際學術會議、聘請客座教授、長期技術合作、進出口產品等方式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

科研成果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先後取得了330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825項各類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科技獎176項,省、部級科技獎649項。
截至2015年2月,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先後取得了以下重大成果:
國家973重大項目“高速、重載輪軌關係金屬材料與服役安全基礎研究”、國際合作項目“高鐵基礎設施大數據體系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北京市重大專項“基於變剛度彈性充填層的新型板式無砟軌道系統研製”等一批重大項目獲批立項。
國家863計劃“高速鐵路基礎設施服役狀態檢測”項目積極推進;國家973計劃項目“交通系統安全技術基礎——高速鐵路軌道結構若干安全基礎問題研究”順利結題;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車組制動系統研製成功,動車組牽引系統、網路控制系統自主化替代研究取得實質性進展。
大功率機車車輪自主創新已具備批量生產和裝車使用條件。自主知識產權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系統實現規模化應用。高速鐵路地震監測預警技術、高速鐵路基礎設施服役狀態檢測技術、CBTC系統架構及關鍵技術、全電子化計算機聯鎖系統、動車組管理信息系統、基於BIM的工程建設信息化技術、軸重30t以上重載技術等重大項目積極推進,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承擔了“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及高鐵關鍵裝備研發試驗工程建設項目”試驗設備設施建設任務,對於加快掌握高速鐵路動車組及關鍵裝備核心技術、全面提升高鐵裝備自主化水平意義重大。
動車組車輪自主創新成果開始進行裝車考核;CTCS-3級列控系統工程化研究、動車組加裝Wi-Fi項目、綜合站區減振降噪技術方案研究、鐵路貨運市場監測與營銷技術研究、貨車電空制動系統設計開發、更高速度鐵路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等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參與的三索麵三主桁公鐵兩用斜拉橋建造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主持的高速鐵路關鍵技術設施綜合檢測及評估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200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大科技成果;2000年在美國獲得COMPUTERWORLDSMITHSONIAN國際信息技術獎;2006年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二等獎。

期刊成果

• 《中國鐵道科學》
《中國鐵道科學》是由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先生於1979年親自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中國鐵道科學》作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被美國《工程索引》(Ei)、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俄羅斯《文摘雜誌》(AJ)、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China)、荷蘭《斯高帕斯資料庫》(Scopus)、美國《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資料庫》、VIP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等國內外檢索系統收錄。
• 《中國鐵路》
《中國鐵路》雜誌是由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科技(指導)類期刊,1962年創刊。是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期刊方陣科技類雙效期刊、中文核心刊物、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和分析用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收錄期刊、萬方數據電子期刊群收錄期刊。作為中文核心期刊,先後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和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在第二屆、第三屆國家期刊獎評選中被確定為百種重點期刊。
• 《鐵路計算機應用》
《鐵路計算機應用》期刊於1992年創刊,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鐵道學會計算機委員會主辦,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承辦。是鐵路系統唯一可以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行業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專業期刊(月刊)。該刊被國外英國INSPEC、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CS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等資料庫檢索機構收錄,被國內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
• 《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
《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於1974年創刊,刊名為《交通勞動衛生通訊》。1975年~1986年更名為《鐵道勞動衛生通訊》。1987年更名為《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作為內部刊物,共出版46期。1988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技術期刊。近年,隨著鐵路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全路職工的工作需要,更好地為全路職工服務,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於2011年期刊更名為《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節能部分。本刊由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本刊曾榮獲鐵道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中宣部、國家科委、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期刊三等獎。本刊被收錄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
• 《鐵道技術監督》
《鐵道技術監督》1973年創刊,原名《鐵道標準化》,1996年更名為《鐵道技術監督》,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國際標準版本,截止2011年12月已累積出版正刊302期,增刊22期。
• 《鐵道技術監督》
《鐵道技術監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是圍繞鐵道技術監督,以指導性、實用性為主的綜合性技術類期刊。旨在宣傳鐵道標準化、計量、質量技術監督的方針與政策,傳播積累鐵道標準化、計量、質量技術監督的理論與成果,開展鐵道標準化、計量、產品質量管理、產品認證等方面學術探討和工作交流,為鐵路運輸安全提供服務。本刊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網路媒體收錄。
• 《鐵道機車車輛》
《鐵道機車車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主管,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鐵道學會牽引動力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承辦的鐵道和城軌交通機車車輛專業和供電專業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創刊於1981年。《鐵道機車車輛》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 《鐵道建築》
《鐵道建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學技術類期刊。期刊於1961年7月創刊,是中文核心期刊、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 《鐵道通信信號》
《鐵道通信信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科學技術類期刊,期刊於1957年創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鐵道部優秀期刊,北京市優秀科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 《鐵道貨運》
《鐵道貨運》於1983年創刊,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是鐵路系統惟一的貨運科技及資訊類科技期刊,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
• 《鐵道運輸與經濟》
《鐵道運輸與經濟》1979年創刊,中國鐵路總公司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是鐵路運輸與經濟領域的綜合性科技期刊。《鐵道運輸與經濟》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鐵道學會優秀科技期刊,《CAJ-CD》執行優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雜誌由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是目前鐵道部唯一面向城市軌道交通的綜合性科技類雜誌,國內外公開發行。《現代城市軌道交通》雜誌,2004年創刊,雙月刊、全彩印刷。《現代城市軌道交通》雜誌是中國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入編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上網期刊。
• 《鐵路技術創新》
《鐵路技術創新》是由鐵道部主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科技類期刊,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期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茅以升的積極倡導和主持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開始少量招收研究生。1978年成為全國首批恢復研究生招生與培養的單位之一。鐵科院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並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和5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1995年2月,經全國博管辦第十五次會議批准,鐵科院在鐵道、公路、水運一級學科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8年學科調整將鐵道、公路、水運合併改稱為交通運輸工程流動站。同年申請增設並被批准設立土木工程流動站。此外,鐵科院先後與深圳市天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研究生培養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個):交通運輸工程、岩土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6個):岩土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化與管理。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4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岩土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機械設計及理論、工程諮詢、工程監理、鐵路環境工程。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材料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技術、建築與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
流動站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教學建設

• 研究生教育
至2011年底,鐵科院已招收培養學術型博、碩士研究生1160多名。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在讀學術型博、碩士研究生181名,工程碩士研究生99名。有博士生導師91名,碩士生導師159名。
• 繼續教育
1978年,在鐵道部倡導下,鐵科院開始面向鐵路系統從事鐵路高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2011年首批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設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鐵道部正式命名的鐵路繼續教育高新技術基地,鐵道部在京唯一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和鐵道監理工程師資質考試定點負責單位,是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北京市繼續教育工程協會的團體會員和全國CAD應用培訓中心,具有國家頒發的社會力量辦學資質。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平均年舉辦培訓班100餘期,培訓人數1萬餘人次。

資質證書


根據2016年12月鐵科院官網顯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三體系認證。擁有環境影響評價等設計、諮詢、評價資質8個,所屬主要實驗室均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CNAS)及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計量認證(CMA)。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獲得的資質證書
分類名稱持證單位發證機關等級
環境評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部甲級
工程諮詢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和改革委員甲級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證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節能環保勞衛研究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甲級
水土保持方案編製資格證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甲級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證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甲級
工程監理工程監理(鐵路、公路、建築、市政、航空航天工程)企業資格證書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甲級
交通建設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等級證書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級
交通建設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等級證書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特殊獨立大橋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鐵科院(北京)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甲級
勘察設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資質證書鐵道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甲級
工程設計資質證書(鐵道行業)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乙級
工程設計資質證書(市政行業)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乙級
工程設計(大氣污染防治)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乙級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資質證書鐵道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甲級
工程勘察證書鐵道科學研究院深圳研究設計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甲級
工程施工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北京中鐵科節能環保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市城鄉和建設委員會三級

公司文化


形象標識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標識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標識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形象標識由該院是兩道鋼軌的變形,旁邊是該院英文簡稱CARS及中文簡稱鐵科院。
1.兩條并行的鋼軌進行視覺變形,在高速列車通過彎道的動感體驗,新標誌將中國的第一個字母“C”幻化成為一頭覺醒的雄獅,標誌東方的睡獅已經覺醒,張口怒吼,吼出了中國人的精神和力量。
2.強烈和動感的圖形,準確傳達出了鐵科院所代表的更加深層的內涵。
3.標誌方案的色彩採用了藍色漸變色系作為推廣的標準,推出了中國鐵路的科技感與速度感。
4.採用抽象的火車頭圖形突出了鐵道行業,象徵著不斷發展,勇往直前。其形如盾,有著保護的含義,並且起到突出整個標誌的作用。
5.整個標誌穩重厚實,強烈的信任感、安全感,節奏富於變化,靜中有動、穩中求變。視覺衝擊力強,韻律現代,寓意豐富,便於傳播。

鐵科精神

篤真求卓,創新致遠

核心價值

智道合一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工程諮詢機構TOP100榜單”,排名第3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