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中心小學

城關中心小學

五河縣建設城關中心小學,始建於1954年。校址為現在的老校區(縣城東郊王窪村)。為滿足當地群眾讓孩子就近入學的願望,在當年縣教育局和城關區政府的支持下,由衡孝先、朱玉池、吳中和等三位老教育工作者負責籌建。

學校概況


城關中心小學(校本部)前身名為五河縣建設小學。地處五河縣城東郊王窪居委會居民區。於2009年3月因危房拆除,是縣規劃代建學校。於2009年4月份遷至城河邊原進修學校上課。現在是具有四層樓房共28間的一幢教學樓,佔地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00平方米。有教職工50餘人,在職30人。均為專、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18人。有學生600餘人。近兩年來,在教育局的關懷下,在城關中心小學的有效管理與指導下,師生精神振奮,教學相長,活動豐富多彩,校園和諧,生機勃勃。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近兩年在縣局質量檢測中,各科總成績均名列第一,贏得社會讚譽。
一個家長滿意,生源每年以近200人激增的城關中心小學(校本部)正在前進中。

發展歷程


城關中心小學前身——五河縣建設小學始建於1954年。佔地4000多平方米。在一片泥藻中建起12間草頂、土牆房。室內採光弱,土坯制課桌凳,教師一支粉筆、一塊小黑板。首任校長魯希聖帶領6名教師,辦起六個班,有學生180餘人。開始了建設小學有史以來的教書育人工作。經歷幾年的努力,辦學有聲有色,紅紅火火。城裡各小學經常到建設小學聽課學習。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升。
屆至1958年到1972年曆經14年。有喬國忠、徐克崇、陳宏揚等老教育工作者分別為建設小學三任校長。學校已擴建至20餘間草房。辦學條件依然簡陋、艱苦。教職工有13人左右,學生250人左右。教學質量在全縣仍小有名氣。
1972年,老教育工作者張祖明接任第五任校長。為改善辦學條件,帶領師生勤工儉學,先後有近10名教師投入到校辦水泥制瓦廠,苗圃場。小農科隊(給縣種子站制良種)、養殖場等。經過幾年的打拚,校舍翻建成紅石根基、磚瓦結構房38間。課桌凳換成了木桌凳,室內通風采光較好。教師的辦學條件也略有改善。1985年前後又翻蓋了15間走廊房,窗明幾淨。學校發展至有教職工近40人,在職28人。在校學生500人左右。隸屬教育局直管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始終名列前茅。縣人大曾提議建設小學為第二實驗小學。由於政績突出,建設小學於1978年被評為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時任校長張祖明出席了安徽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代表大會,受到當年萬里省委書記的接見。時任教育局長鬍萬國多次在大會上表揚。經常深入建設小學指導工作。那時的老師不講報酬,只講奉獻。師生和諧,師生教與學的向上風氣十分濃厚。學雷峰,見行動,校園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1986——1991年,為了能讓區政府集資改觀建設小學校容校貌,下劃為城郊區管理,設為城郊區中心小學。業務仍直屬縣教研室管理。直至1992年初,撤區並鄉,建設小學全面規劃歸城關鎮教育辦公室管理。
1991年縣局撥水毀費5000元。整修14間校舍。消除了一些安全隱患。
1996年——2005年間,學校自籌8萬元,王窪、河東、衡台、漴南四村集資5萬元,局撥教育經費5萬元,新建7間180平方米的混凝土鋼筋結構的平房。建了一個30座的電腦室,一個遠程教育多功能室,改建了40平方米的廁所。翻建了170米長,4米高,頂蓋為琉璃瓦的院牆。校園內瓷磚貼畫,風景樹點綴其間。為便於活動,地面全部用磚鋪設。一條水泥路貫穿校園南北。雖無高樓大廈,但也景緻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