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蘇州園林的結果 展開
蘇州園林
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亦稱“蘇州園林”,是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境內的中國古典園林的總稱。蘇州古典園林溯源於春秋,發展於晉唐,繁榮於兩宋,全盛於明清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境內私家園林始建於前6世紀,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現存50多處。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蘇州古典園林所蘊涵的中華哲學、歷史、人文習俗是江南人文歷史傳統、地方風俗的一種象徵和濃縮,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華,在世界造園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重大的藝術價值。以拙政園、留園為代表的蘇州古典園林被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中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溯源於春秋,發展於晉唐,繁榮於兩宋,全盛於明清。蘇州私家園林始建於前6世紀處。
春秋時代,吳王宮苑多建於太湖山水之中,是蘇州古典園林的發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建城(前514)前後已有苑囿。包括夏駕湖、長洲苑、華林園、梧桐園、吳宮後園、姑蘇台、虎丘、郊台、館娃宮、鹿苑等苑囿。
秦漢時期,蘇州地方官員在衙署中起造園林。衙署興園已初具造園要素。
兩漢起,私人園宅漸起。
三國兩晉時期,佛教建築興起,殿宇以外,有附屬的園林,寺院叢林具有公共園林的性質,供庶民百姓進香時遊覽。
南北朝時,江南莊園四布。蘇州興起模擬自然野趣的第宅園林,或在山水間營造山莊園林。
隋唐,太湖石成為造園材料。
宋代,蘇州造園活動活躍,形成一個高峰時期。造園融入寫意山水藝術。除城區內的私園外,郊外先後出現私家園林別墅。
元朝,文人士大夫有目的地參與園林的設計,創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園林,使蘇州園林的藝術手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明清兩代,蘇州興建第宅園林達到一個高峰。從明中葉至清乾隆年間,官僚紳士爭相造園。據統計,明清鼎盛時,在吳縣、長洲、元和三縣境內,先後累計有園林和庭院300餘處,當時私家園林平時不向公眾開放,實不止此數,其中宅園佔總數90%以上,史稱蘇州半城園亭,被美譽為“園林之城”。
民國時期,園林名勝大多失修荒廢。民國二年(1913年)秋,半園(南)、鶴園、暢園、遂園相繼開放。同時名流富商先後在蘇興建宅園,在造園形式上,隨著近代工業開始發展,外來的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新型建築材料的運用,中西合璧的近代園林和現代公園在蘇州出現。即如滄浪亭、獅子林等古典園林大規模修葺,亦受西洋建築風格影響。民國十六年(1927年),蘇州落成開放第一個按照現代造園理論設計的公園——蘇州公園。
1952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在文教局下設園林管理處。
1953年6月,蘇州市成立蘇州市園林修整委員會。
自20世紀50年代初起,一些私人宅園捐贈給國家或被收歸國有,先後搶救修復拙政園、留園、獅子林、虎丘、西園、寒山寺、滄浪亭、怡園、網師園、天平山高義園等園林。
20世紀60年代上半葉,又陸續修復耦園(東部)、余庄等一批古典園林。至1965年,共有12處園林、8處名勝古迹對外開放。
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先後全面整修了寒山寺、耦園(一期)、北寺塔院(一期)、天平山莊古建築群、鶴園等園林,修復天香小築、網師園雲窟、王鏊祠堂、虎丘頭山門,並重建小吳軒等古建築,新建東園、虎丘萬景山莊。
1981年,蘇州市園林處升格為蘇州市園林管理局。
20世紀90年代,蘇州市先後修復半園(北)、藝圃住宅、網師園內西南角庭院、耦園中部住宅和西部花園、五峰園(一期)、綉園等,以及拙政園東部“園外苑”建築群和南部李宅綜合環境改造工程(園林博物館一期)、留園盛家祠堂及東部居民區的改造及停車場工程、滄浪亭西部居民區及商業用房的改造工程、獅子林西南部辦公區及停車場工程等,重構羨園(木瀆)。
1993年,蘇州園林局啟動“蘇州古典園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1997年4月1日,《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中國關於園林保護和管理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
2000年至2005年,蘇州市園林部門先後投資修復了暢園、五峰園、藝圃住宅、留園西部“射圃”、網師園“露華館”等,擴地新建蘇州園林博物館(二期),有重點地加強拙政園東面、留園東部、滄浪亭西部、獅子林西南部等園林周邊環境保護工程;對市區惠蔭園、萬氏庭園、朴園等園林修復工程。
從2015年開始,蘇州市先後公布了四批《蘇州園林名錄》(108個園林),並按照“全面保護、修復保護、遺址保護”三類模式和“原真性、完整性、延續性”要求,先後修復了柴園、可園、明軒實樣、慕園、墨園、遂園、唐寅故居等園林,累計實現開放園林數88處,開放率達到81.5%,重現了“百園之城”盛景。同時,研究制定了《蘇州園林管理規範》《蘇州園林保護資金使用辦法》《蘇州市園林綠化專家庫管理辦法》等行業規範性文件,對列入名錄的園林進行監管指導。
2017年5月30日,“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旅遊文化推介會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舉行,通過旅遊宣傳片、圖片展、VR(虛擬現實技術)體驗等多種形式向法國民眾展示蘇州古典園林“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魅力。
2018年2月,蘇州市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天堂蘇州。百園之城”的實施意見》(蘇府〔2018〕12號。
蘇州古典園林包括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
據《蘇州府志》統計,蘇州在周代有園林6處,漢代4處,南北朝14處,唐代7處,宋代118處,元代48處,明代271處,清代130處。現存的蘇州古典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園林,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代表了中國江南園林風格。
蘇州古典園林至今保存完好並開放的有,始建於宋代的滄浪亭、網師園,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藝圃,清代的留園、耦園、怡園、曲園、聽楓園等。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因其精美卓絕的造園藝術和個性鮮明的藝術特點於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滄浪亭高清組圖
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12世紀初)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巔,形成如今滄浪亭的布局基礎,並以文徵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如今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莊嚴肅穆。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相傳乾隆帝南巡時,曾召譽滿江浙的蘇州評彈藝人王周士於此堂內說書。堂南,“瑤華境界”、“印心石層”、“看山樓”等幾處軒亭都各擅其勝。折而向北,有館三間名“翠玲瓏”,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瓏”意而為名。
竹是滄浪亭自蘇舜欽築園以來的傳統植物,亦是滄浪亭的特色之一。現植各類竹20餘種。“翠玲瓏”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館曲折,綠意四周,前後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風乍起,萬竿搖空,滴翠勻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瓏”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麵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五百名賢只是取其整數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傳贊四句,從中可知這些古賢的概況,他們是從春秋至清朝約2500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名賢中的絕大部分是吳人,也有外地來蘇為官的名宦。名賢像多數臨自古冊,也有的來自名賢後裔,具有文獻價值。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此外還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映襯。滄浪亭著名的建築還有觀魚處等。另有石刻34處,計700多方。
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高清組圖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築,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的主體建築,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裡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
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築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區還有微觀樓、玉蘭堂、見山樓等建築以及精巧的園中之園——枇杷園。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佔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古典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築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台館分峙,裝飾華麗精美。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築“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後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頓感到這裡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西部其它建築還有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園林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蘇州留園高清組圖
留園佔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蘇州古典園林網獅園高清大圖
網師園布局精巧,結構緊湊,以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園分三部分,境界各異。東部為住宅,中部為主園。網師園按石質分區使用,主園池區用黃石,其它庭用湖石,不相混雜。突出以水為中心,環池亭閣也山水錯落映襯,疏朗雅適,廊廡迴環,移步換景,詩意天成。古樹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見著,並與建築、山池相映成趣,構成主園的閉合式水院。池水清澈,東、南、北方向的射鴨廊、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及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變化。所以遊園時,宜坐、宜留、以靜觀為主。繞池一周,可前細數游魚,可亭中待月迎風。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如天然圖畫,所以並不覺其園小。夜遊網師園除了能品味園林夜景,還能欣賞到評彈、崑曲等節目。
網師園高清組圖
198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軒”而名播海外。
蘇州環秀山莊高清大圖
整體布局以假山為主,水池為輔,山水相依。前為廳堂、庭院,後為池水、假山。環秀山莊以假山堆疊奇巧著稱,被譽稱“蘇州三絕”之一,又被譽為“獨步征軻”。
蘇州獅子林高清組圖
園建成后,當時許多詩人畫家來此參禪,所作詩畫列入“獅子林紀勝集”。天如禪師謝世以後,弟子散去,寺園逐漸荒蕪。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缽化緣於長安,重建獅子林聖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後為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遊至此,賜額“獅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園”。至清光緒中葉黃氏家道衰敗,園已傾圯,唯假山依舊。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之美譽。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岭,恍惚迷離。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山腹中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邊。
獅子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佈錯落有致,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園內多竹,竹間結茅的方丈禪窩,建有“冰壺進”、“玉鑒池”、“小飛虹(橋)”。主要建築有立雪堂、燕譽堂、卧雲室、見山樓、指柏軒、飛瀑亭、真趣亭、問梅閣等。
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顏料鉅賈貝潤生(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叔祖父)從民政總長李鍾鈺手中購得獅子林,花80萬銀元,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整修,新增了部分景點,並冠以“獅子林”舊名,獅子林一時冠蓋蘇城。貝潤生原準備籌備開放,但因抗戰爆發而未能如願。公元1945年貝潤生病故后,獅子林由其孫貝煥章管理。解放后,貝氏後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古典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后,於公元1954年對公眾開放。
藝圃高清組圖
耦園高清組圖
蘇州古典園林耦園高清大圖
退思園
蘇州古典園林可園
根據《蘇州府志》統計,蘇州在周代有園林6處,漢代4處,南北朝14處,唐代7處,宋代118處,元代48處,明代271處,清代130處。現存的蘇州古典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築。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蘇州古典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其建築布局、結構、造型及風格,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以及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構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總體特色。蘇州古典園林佔地面積小,採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台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古典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古典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歷代園林各具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藝術的特色。從宋代起經元、明、清的千餘年來,蘇州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著許多獨樹一幟的私家園林。所有這些古典園林,其建築布局、結構、造型及風格,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遺跡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構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總體特色。現存名園十餘處,聞名遐爾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蘇州古典園林佔地面積小,採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台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古典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拙政園享有“江南名園精華”的盛譽。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台,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範式。蘇州古典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就稱為園林。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蘇州古典園林是城市中充滿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鬧市的人們一進入園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樂”。在這個濃縮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園內的四季晨錯變化和春秋草木枯榮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變化,使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蘇州古典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蕩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蘇州古典園林雖小,但古代造園家通過各種藝術手法,獨具匠心地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景緻,在園中行游,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峰迴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至於那些形式各異、圖案精緻的花窗,那些如錦緞般的在腳下遷伸不盡的鋪路,那些似不經意散落在各個牆角的小品.....更使人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蘇州古典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可以體驗讓人舒暢的生活,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雨驚詩夢留蕉葉”,這是對蘇州古典園林生動的寫照;“風裁書聲出藕花”,這是對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摹。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歲月之門,引領著我們走進“蘇州古典園林”。1978年4月,時任英國保守黨領袖的撒切爾夫人來蘇州訪問遊覽拙政園,在經過“別有洞天”時,留下了經典的瞬間:深邃的月洞門彷彿一條時空隧道,連接起東西方的友誼,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蘇州古典園林
1985年,蘇州古典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四大名園”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古典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多年來,蘇州古典園林藝術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式庭院“明軒”后,“品牌”效應凸現,先後設計、建造並獲多項榮譽:日本池田“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金蘭亭”、美國佛羅里達“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雀鳥公園、美國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99昆明世博會“東吳小築”(獲綜合大獎)、美國波特蘭“蘭蘇園”等,使蘇州品牌的園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歐、亞、美等專家學者來蘇州考察古典園林。
2020年6月,權威文旅平台邁點研究院發布2019年度5A級景區品牌100強榜單,蘇州園林排名第22位。
蘇州古典園林以其精、秀、巧、自然的特點,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古典園林甲江南”之譽,是蘇州獨有的旅遊資源。
蘇州古典園林的四大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拙政園的規模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園林,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獅子林擁有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被譽為“假山王國”,在城東北的園林路23號;留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位置較遠,位於留園路338號;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以清幽取勝,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
1985年,蘇州古典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園林
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5年至2018年8月,蘇州市先後公布了四批《蘇州園林名錄》,全市累計已有108座園林被納入依法保護體系,對入選園林均實行掛牌保護,明確了保護範圍、保護內容和保護對象。蘇州市還制定出台了《蘇州園林保護資金使用辦法》,以政府財政資金對園林古建築修繕、管理優秀單位及園林開放等進行補貼、獎勵和補助,有效解決了園林保護的諸多現實問題。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部門制定了蘇州園林保護修復專項規劃,按照“全面保護、修復保護、遺址保護”三類模式,有計劃地推進12處重點園林保護修復工作。
2018年,“天堂蘇州·園林之城”保護管理工程,被聯合國人居署亞太辦事處授予“亞洲都市景觀獎”。
2019年,“百園之城”可園修復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1952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在文教局下設園林管理處。1953年6月成立蘇州市園林修整委員會會。
改革開放后,成立市園林管理局;21世紀初,更名為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政府工作部門)。
2019年3月,根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的通知》(蘇委辦發〔2019〕62號),划入全市林業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職能。
依照《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的規定,蘇州市不斷健全蘇州園林名錄保護體系。2015年至2018年8月,蘇州市先後公布了四批《蘇州園林名錄》,全市累計已有108座園林被納入依法保護體系,對入選園林均實行掛牌保護,明確了保護範圍、保護內容和保護對象。
蘇州市還制定出台了《蘇州園林保護資金使用辦法》,以政府財政資金對園林古建築修繕、管理優秀單位及園林開放等進行補貼、獎勵和補助,有效解決了園林保護的諸多現實問題。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部門制定了蘇州園林保護修復專項規劃,按照“全面保護、修復保護、遺址保護”三類模式,有計劃地推進12處重點園林保護修復工作,讓更多的園林光彩重現,流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