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肥胖症

繼發性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一種以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根據病因分為單純性肥胖症和繼發性肥胖症。臨床上,體內貯積脂肪量≥理想體重的20%(而非實際體重≥理想體重的20%)稱為肥胖。繼發性肥胖是指常由某種已知的器質性疾病所導致的肥胖症,是內分泌的一種疾病。繼發性肥胖存在可明確的病因,常見於神經-內分泌-代謝紊亂、某些導致肥胖的藥物使用、家族遺傳病史等。常見的臨床表現除肥胖外,還可出現原發病相關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肥胖相關併發症。治療重點在於原發病的診治。預后與原發病疾病性質、病程以及個人體質等多方面因素相關,早診斷、早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診治效果。

就診科室


● 內分泌與代謝病科或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

病因


● 繼發性肥胖症可在神經-內分泌-代謝紊亂、藥物、家族遺傳病等疾病基礎上發生。
● 繼發於神經-內分泌-代謝紊亂基礎上的肥胖症有:下丘腦性肥胖、垂體病、胰島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性腺功能減退症等。
● 藥物引發的繼發性肥胖:可見於神經精神類藥物、激素類藥物如皮質激素或避孕藥、胰島素和磺脲類等抗糖尿病藥物、一些α和β受體阻斷葯等抗高血壓藥物也可以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
● 家族遺傳病:一些染色體遺傳病可出現肥胖癥狀,如:性幼稚-色素性視網膜炎-多指(趾)畸形綜合征(Laurence-Moon-Biedl綜合征)、肌張力低下-智能障礙-性腺發育滯后-肥胖綜合征(Prader-Willi綜合征)。
● 其他:水鈉瀦留性肥胖症及痛性肥胖(Dercum病)等。

癥狀


● 肥胖症患者男性脂肪分佈多以頸項部、軀幹部和頭部為主,而女性則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為主。繼發性肥胖症患者除肥胖表現外,還有原發病癥狀、肥胖相關疾病、肺泡低換氣綜合征等表現。
● 原發病癥狀:不同病因所特有的原發病癥狀。
● 肥胖可引起以下相關疾病:代謝綜合征、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骨關節炎、胃食管反流病、殘疾/運動失能等。
● 精神心理癥狀:活力及情緒低落、乏力等表現。

檢查


間接體脂測量

● 體重指數(BMI):BMI(kg/m²)=體重(kg)/[身高(m)]²。BMI18.5~23.9為正常,24.0~27.9為超重,≥28.0為肥胖。
● 理想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或IBW(kg)=[身高(cm)-100]×0.9(男性)或×0.85(女性)。理想體重±10%為正常,超過理想體重10.0%~19.9%為超重,超過理想體重20.0%以上為肥胖。
● 腰圍:站立位,雙足分開25~30cm,使體重均勻分配;腰圍測量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緣連線的中點水平。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作為中心性肥胖的切點。
● 腰/臀比(WHR):臀圍測量環繞臀部的骨盆最突出點的周徑。WHO建議WHR男性>0.9,女性>0.85診斷為中心性肥胖。
● CT或MRI:是評估體內脂肪分佈最準確的方法,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 直接體脂測量
● ● 目前在醫院內常用的是生物電阻抗法(BIA)和雙能X線吸收法(DEXA)。

診斷


● 根據直接或間接體脂測量明確肥胖症的診斷,並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相關化驗檢查,進一步診斷或排除原發病。當能夠明確病因時,即可診斷為繼發性肥胖。

病史

● 詳細詢問病史,用藥史、引起繼發性肥胖的相關病史、家族史,以及個人飲食、生活習慣、體力活動等。明確是否存在引起繼發性肥胖病因。

臨床表現

● 除肥胖外,患者還存在原發病相關臨床表現。

直接或間接體脂測量及化驗檢查

● 直接或間接體脂測量:體重指數、理想體重、腰臀比等方法明確肥胖的診斷。
● 化驗檢查明確診斷或排除繼發性肥胖的相關原發病因。

鑒別診斷


● 繼發性肥胖需與原發性肥胖相鑒別,結合相關病史及化驗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原發病。繼發性肥胖常出現內分泌系統紊亂的臨床表現,如皮膚紫紋;血、尿皮質醇增高、甲狀腺功能異常、閉經、不孕不育等。

治療


● 積極治療原發病。
● 根據不同原發病所產生肥胖的機制不同,對肥胖進行個體化治療。
● 生活方式的改變:結合患者原發病治療需要,改善生活方式。
● 防治肥胖所引起的併發症,如肥胖所引起的呼吸困難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應積極於耳鼻咽喉科進行診治。

危害


● 長期肥胖,可引起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相關併發症,故當患者除去肥胖還存在其他臨床癥狀,或通過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善仍不能減重者,應積極就醫,排除是否存在繼發原因導致肥胖。

預后


● 繼發性肥胖症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原發病性質及病程、是否出現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儘早診斷、儘早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正確飲食及運動,積極治療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