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聊齋志異篇目

《夏雪》講述了夏天忽然下了大雪,民眾去龍王廟祈禱,叫了一聲“大老爺”雪就停了的事。這件事充分反映了為官者、統治者喜好阿諛奉承,忠奸不分的特性,譴責了統治者的愚昧與迂腐。

原文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惶駭,共禱諸大王之廟。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稱老爺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眾悚然,齊呼“大老爺”,雪立止。由此觀之,神亦喜諂,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車多矣。
異史氏曰:“世風之變也,下者益諂,上者益驕。即康熙四十餘年中,稱謂之不古,甚可笑也。舉人稱爺,二十年始;進土稱老爺,三十年始;司、院稱大老爺,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謁中丞,亦不過老大人而止;今則此稱久廢矣。即有君子,亦素謅媚行乎諂媚,莫敢有異詞也。若縉紳之妻呼太太,裁數年耳。昔惟縉紳之母,始有此稱;以妻而得此稱者,惟淫史中有喬林耳,他未之見也。唐時,上欲加張說大學士。說辭曰:‘學士從無大名,臣不敢稱。’今之大,誰大之?初由於小人之諂,而因得貴倨者之悅,居之不疑,而紛紛者遂遍天下矣。竊意數年以後,稱爺者必進而老,稱老爺者必進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稱?匪夷所思已!”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歸德府大雪尺餘,禾皆凍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術也。悲夫!

註釋


據《聊齋志異》二十四卷抄本
丁亥年:當指清聖祖康熙(玄燁)四十六年(1707)。
蘇州:今江蘇蘇州市。
皇駭:驚恐不安。皇,通“惶”。
大王之廟:此蓋指金龍四大王廟,在蘇州(今江蘇蘇州市)閶門北。見《蘇州府志·壇廟》二。
消不得:猶言承受不起。
治下部者之得車多:語本《莊子·列禦寇》,譏刺諂媚者品格愈低劣則待遇愈優厚。參見《勞山道士》“舐癰吮痔”注。
康熙:清聖祖(玄燁)年號(1662—1722)。
稱謂:稱呼,名稱。
司、院:兩司、撫院,即各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撫。詳《續黃粱》注。
大令:古時對縣令的敬稱。中丞:明清巡撫的別稱。詳《黃九郎》注。
縉紳:也作■紳、薦紳,退職鄉居之官。詳《三生》注。
張說(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唐河南洛陽人。歷任至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乎章事、左丞相等職,封燕國公。著有《張燕公集》。生平詳新、舊《唐書》本傳。學士:官名。南北朝後為掌管文學著述之官。唐時以文學言語備顧問,出入侍從,因得參與機密政事。玄宗初,置翰林學士,由張說等充任。
匪夷所思:不是常理所能思議的事。匪,通“非”。夷,平常。
河南歸德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

譯文


丁亥年七月初六,蘇州下了大雪。百姓嚇得了不得,一齊到大王廟去祈禱。大王忽然附在一人身上說話了:“現如今叫誰老爺,前面都加了‘大’字;難道因為我這個神小,擔不得一個‘大’字嗎?”眾人驚得趕忙喊:“大老爺!”雪立刻住了。
由此看來,神也喜歡有人奉承。怪不得當官的門前車馬多呢。
異史氏說:“世上的風氣在變化呀!在下的人越是諂媚,在上的人就越是驕橫。就在這康熙朝四十多年裡,人們的稱呼而不遵古代的禮法,是非常可笑的。舉人被稱為‘爺’,是康熙二十年開始的;進士被稱為‘老爺’,是康熙三十年開始的;各省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撫被稱為‘大老爺’,是康熙二十五年開始的。過去,縣令去拜見巡撫,也不過叫一聲‘老大人’就行了。如今這個稱呼已經早就廢棄了。即使有那麼個君子,也是平常就諂媚,幹什麼都諂媚,而不敢說二話了。至於紳士的妻子被稱‘太太’,只不過幾年的時間。過去紳士的母親,才有這個稱呼,把妻子用太太這個稱呼的,唯有淫書《金瓶梅》里有喬太太、林太太罷了,其他的書中還沒有見過呢。唐代的時候,皇上想要給張說加一大學士的頭銜。張說辭謝說:“學士從來沒有‘大’的名稱,臣子我不敢這樣稱呼。’今天的‘大’,是誰稱它為‘大’的?當初是出於小人的諂媚,從而得到顯貴而傲慢的人的高興,處在這種地位而一點不疑慮,這樣就亂糟糟地行遍天下了。我個人私下的意思是,幾年之後,稱‘爺’的一定要再加上一個‘老’字,稱‘老爺’的一定要再加上一個‘大’字,只是不知道‘大’字上面再創造一個什麼尊貴的稱呼?這真不是用常理所能思議的事情啊!”
夏曆丁亥年六月初三那一天,河南歸德府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莊稼都凍死了,可惜的是他們不知道諂媚大王神的辦法呀。可悲呀!

作者簡介


夏雪[《聊齋志異》篇目]
夏雪[《聊齋志異》篇目]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