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滸鄉

灘滸鄉

灘滸鄉隸屬普陀區東極鎮。在沈家門鎮東北47.5公里處,西近廟子湖島。略呈長形,南北走向,長2.45公里,寬0.8公里,陸域面積1.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5公里,最高點黃胖老山海拔131.6米。該島草青花盛,春夏季一片蔥綠,且四周海域海水靛青,當地人又稱海邊為浜,故名青浜島。在清朝時已有人居住,從事海上捕魚和開荒種植活動。20世紀50~80年代曾置青浜鄉。現有青南、青東、青嶴、沙灣4個行政村,2000年有居民1169戶,3736人,大部分居民從事漁業生產。

基本介紹


灘滸山島
嵊泗列島中距大陸海岸最近的島嶼,西北與上海金山衛隔海32公里,面積0.51平方公里,島上較平坦,最高點海拔82.6米。島中部有一口久旱不涸的水塘,但不能飲用。居民多散居水塘周圍,人口約1000人,為灘滸鄉駐地。該島雖無名山勝川,但別有旅遊感受。島周圍稱王盤洋,滾滾的錢江涌潮,從這裡浩蕩起陣。在島上望杭州灣兩岸,海天間一抹塘線伸延無垠,上海石化總廠雄姿隱約,有如海上蜃影。體驗當代漁鄉生活,搜索海島歷史人文,灘滸山也是一本近代連環畫。
清道光十七年(1837),定海長白島6戶漁民遷入灘滸,該島始有人定居。20世紀初,平湖縣開始在島上徵收捐稅,稱灘滸屬平湖所有。1927年,鎮海縣又宣布該島歸鎮海城關鎮管轄,並在島上設立新平鄉,成為奸商製造毒品"紅丸"和偷運鴉片的秘密海上基地。抗日戰爭期間,日寇上島掃蕩,2次焚毀民居,又被海匪搶掠數十次。漁民一貧如洗,多數棄漁從農。1947年撤鄉建保。翌年,東海游擊總隊進駐灘滸,開展海上革命活動。據1950年統計,島上居民已有50餘戶,此後恢復為灘滸鄉。1954年正式劃歸嵊泗縣管轄。建國以來,灘滸島的發展與時代同步,百年小島,從飄泊的3條破船,迄今面貌一新。體驗世事滄桑,灘滸有旅遊者要尋找的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