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節

漢語辭彙

不節是漢語辭彙,拼音bù jié,出自《易·節》,解釋為不遵法度;無節制。

詳細信息


不節(不節)
bù jié
【漢語大詞典】不遵法度;無節制。
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易·節》
高亨 註:“言人不守制度,以致受刑罰而嗟嘆。”
傳曰: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漢書·五行志上》
及長,嬉戲不節。《北齊書·永安王高浚傳》
飲食不節--不是太多的不節,而是太少的不節。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二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興哥在家時,原是淘虛了的身子,一路受些勞碌,到此未免飲食不節,得了個瘧疾,一夏不好,秋間轉成水痢。”

分解解釋


不 (bù,)不 bù 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在身體好不? 沒有 不 fǒu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沒有 筆畫數:4; 部首:一; 筆順編號:1324
節 (jié,jiē),節(節) ji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節氣。節令。 紀念日或慶祝宴樂的日子:節日。 禮度:禮節。 音調高低緩急的限度:節奏。節拍。節律。 操守:節操。晚節。變節。高風亮節(高尚的品德和節操)。 省減,限制:節省。節制。開源節流。 略去,簡略:節選。節錄。 古代出使外國所待的憑證:符節。使節。 姓。 節 (節) jiē ㄐㄧㄝˉ 〔節骨眼兒〕喻關鍵的,能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或時機(“ (節)骨”讀輕聲)。 筆畫數:5; 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