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詩鑄

溫詩鑄

溫詩鑄,1932年11月2日出生於江西豐城機械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名譽主任。

1955年溫詩鑄從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清華大學機械設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3年調到清華大學燃氣輪機教研室;1976年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先後歷任機械設計教研組主任,摩擦學研究室主任;1979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1981年回國后擔任清華大學摩擦學研究室主任,同年晉陞為教授和博士后導師。1988年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建成后,溫詩鑄被任命為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5年獲得年度國際摩擦學金獎。

溫詩鑄的研究領域為:潤滑理論;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納米摩擦學及微機械學。

人物經歷


溫詩鑄
溫詩鑄
1948年春季,溫詩鑄作為插班生進入重慶南開中學高一三組,半年後升入高二四組。
1950年,溫詩鑄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
1951年9月,溫詩鑄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1955年7月,溫詩鑄從清華大學本科,獲得工學學士學位,並獲得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之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清華大學機械設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講《機械設計》課程,並進行高速軸承研究。
1956年,溫詩鑄參與國家科學規劃制定。
1973年,溫詩鑄調到清華大學燃氣輪機教研室,從事葉輪超速預應力處理技術和裝置研究(至1976年)。
1976年,溫詩鑄在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先後歷任機械設計教研組主任,摩擦學研究室主任(至1988年)。
1979年,溫詩鑄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從事摩擦學研究(至1981年) 。
1981年,溫詩鑄回國后擔任清華大學摩擦學研究室主任,主持摩擦學學科建設。同年晉陞為教授和博士后導師。
1985年,溫詩鑄負責籌建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8年,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建成后,溫詩鑄被任命為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之後擔任名譽主任。
1998年,溫詩鑄主持召開第一屆亞洲摩擦學國際會議。
1999年,溫詩鑄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3年4月1日,溫詩鑄受聘為河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2015年,溫詩鑄獲得年度國際摩擦學金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溫詩鑄長期從事潤滑理論、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完備數值解為基礎的彈流潤滑理論,建立了工程中有關彈流潤滑問題的設計方法,導出了普適性最高的潤滑方程。提出以納米膜厚為特徵的薄膜潤滑狀態,從理論與實驗上論證了納米潤滑狀態的形成機理與形特徵,提出了彈流潤滑、薄膜潤滑、邊界潤滑三者轉化的關係及狀態判別準則,並在納米尺度上揭示出材料的微摩擦磨損特性。在粘塑性和粘彈性流變潤滑理論、潤滑膜失效及屈服機理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他還從事陶瓷塗層磨損機理研究與應用研究。
• 學術貢獻
溫詩鑄教授在潤滑理論、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等領域進行了系統性研究:
建立工程模型彈流潤滑理論,奠定現代潤滑設計的基礎
溫詩鑄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以完備數值解為基礎的考慮熱效應的熱彈流、考慮動態效應的非穩態彈流、考慮潤滑劑非牛頓性的流變彈流以及分析粗糙表面的微觀彈流等潤滑理論,系統地建立了工程中各類彈流潤滑問題的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導出當今普適性最高的潤滑方程,並對數值分析技術做出重大改進,首次將上述各種實際因素全部納入分析,建立了工程模型的彈流潤滑理論,為現代潤滑設計奠定基礎。為了驗證所提出的理論,開發出一系列潤滑膜性能微觀i貝0量技術,利用光干涉、紅外輻射、高速攝影、微感測器等測量點接觸區油膜厚度、壓力分佈和溫度場的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所建立的理論應用於工程實際也取得一系列成果。例如對鐵路車輛重載滾子軸承潤滑優化設計,可大幅度提高軸承承載能力以避免重大事故;揭示出衛星軸承微循環潤滑機制,從而建立了潤滑失效壽命的預測方法。彙集該項研究成果而成的專著《彈性流體動力潤滑》,該書由日本摩擦學會會刊評為摩擦學必讀書籍。
開拓納米摩擦學研究,為超精密和微型機械設計提供依據
溫詩鑄提出存在一種潤滑膜處於納米量級的薄膜潤滑狀態的觀點。從理論和實驗上論證了納米薄膜潤滑狀態的特徵和形成機理有別於黏性流體膜和吸附邊界膜,從而填補了潤滑理論體系中彈流潤滑與邊界潤滑之間的空白區;提出了薄膜潤滑與彈流潤滑和邊界潤滑的轉化關係和潤滑狀態判別的新準則;並建立物理模型等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根據光干涉相對光強,研製成功納米級潤滑膜厚測量儀,為分子膜潤滑提供研究手段。他領導的研究組研製成功激光檢測掃描探針原子力與摩擦力兩用顯微鏡和點接觸微摩擦磨損實驗機,並應用於磁碟和光碟表面、納米塗層、自組裝膜和IJ3膜等微摩擦磨損研究,揭示出微觀摩擦學的一系列形態特徵。溫詩鑄在納米摩擦學的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
發展黏塑性、黏彈性流變潤滑理論,揭示出潤滑膜屈服與失效機理
全膜潤滑的失效機理和磨損形成的原因是流體潤滑研究中長期存在的疑難問題。溫詩鑄從實驗考察潤滑油非牛頓特性出發,根據黏塑性模型分析了極限剪應力對於潤滑膜的作用,揭示出高剪切率下由於潤滑膜屈服而失效的機理,對於高速重載機械潤滑的安全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還建立了黏彈性流體潤滑模型,根據固體材料變形時間分析表面出現磨損的條件,論證了全膜潤滑下磨損發生的機理。此外,在陶瓷塗層高溫摩擦學研究中,系統地揭示陶瓷塗層磨損機理及其與塗層結構性能的相關性;提出通過潤滑劑自身裂解,生成固體邊界膜實現高溫潤滑的措施。針對泥漿泵缸套和模具等嚴重磨損的應用背景,研究出真空熔燒技術製備金屬陶瓷複合厚塗層,系統地揭示塗層組織結構對磨損性能的影響,為塗層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 學術論著
截至2015年12月,溫詩鑄出版學術著作《摩擦學原理》(共三版)、《彈性流體動力潤滑》、《抗磨損設計》和《納米摩擦學》,共計240萬字。與研究團隊共同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8.05《摩擦學原理 第5版》溫詩鑄,黃平,等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7.10《摩擦學原理 第2版》溫詩鑄,黃平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6.12《氣體熱動力潤滑與密封》白少先,溫詩鑄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01《納米科學與技術 納米摩擦學》錢林茂,田煜,溫詩鑄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11《界面力學》黃平,郭丹,溫詩鑄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2.10《摩擦學原理》溫詩鑄,黃平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03《界面科學與技術》溫詩鑄,黃平,劉瑩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09《摩擦學原理》溫詩鑄,黃平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01《機械學發展戰略研究》溫詩鑄,黎明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11《摩擦學原理 第2版》溫詩鑄,黃平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04《納米摩擦學》溫詩鑄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6《納米摩擦學進展 95’納米摩擦學研討會論文集》溫詩鑄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2.09《彈性流體動力潤滑 清華大學學術專著》溫詩鑄,楊沛然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0.01《摩擦學原理》溫詩鑄編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87.08《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第四屆 1987》溫詩鑄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62《靜壓空氣軸承性能的試驗分析》溫詩鑄等著機械工程學報社
• 承擔項目
截至2015年12月,溫詩鑄先後主持國家科委“六五”基礎研究項目“摩擦學機理研究”,“七五”部委攻關項目中有關課題,包括:衛星軸承潤滑與壽命預測、鐵路車輛軸承潤滑設計與結構優化、電流變和磁流變流體研究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點項目“典型機械摩擦學設計”,“九五”重點項目“納米摩擦學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十五”重點項目“微機電系統關鍵機械學問題研究”,“十一五”重點項目“納米器件界面行為與控制研究”以及其他基金、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等20餘項。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12月,溫詩鑄主持的研究獲得科技獎勵共23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3項。

人才培養

• 教學思想
溫詩鑄在談到科學家素質時,對年輕學子寄語:“科學工作者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要敢於說真話。在坎坷和磨難面前要樂觀,要笑對人生。人生不是平坦的,想要做出成績,就要先通過信心和信念的考驗這一關。”
• 指導學生
2003年,溫詩鑄指導博士生丁建寧的畢業論文《多晶硅微機械構件材料力學行為及微機械粘附問題研究》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溫詩鑄指導博士生田煜的畢業論文《電流變機理及應用研究》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9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最高成就獎 
2013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
2015年World Tribology Council頒發的The 2015 Tribology Gold Medal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03年4月1日河南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2006年—2013年《潤滑與密封》編委會主任(第一屆、第二屆) 
南昌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學術諮詢指導委員會主任 
《機械強度》編委會副主任
《中國機械工程》第三屆編委會委員 
《摩擦學學報》第七屆編委會顧問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Tribotest》等學術期刊編委 

人物評價


溫詩鑄是個勤奮工作、學風嚴謹的人,在學術上有著很強的敏銳性,善於抓住超前發展趨勢,從不滿足現狀。在潤滑理論與磨損控制領域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重大貢獻。(清華大學評)

人物影響


• 溫詩鑄獎勵基金
2011年11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溫詩鑄教授與學生以及有關機構共同出資50萬元人民幣,發起成立“溫詩鑄獎勵基金”。該基金由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和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管理,並將設立“溫詩鑄楓葉獎”,用於表彰和獎勵在摩擦學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領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摩擦學科技工作者。
• 溫詩鑄楓葉獎- 優秀青年學者獎
“溫詩鑄楓葉獎- 優秀青年學者獎”由清華大學溫詩鑄院士捐資設立,用以獎勵在摩擦學及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青年學者。“溫詩鑄楓葉獎- 優秀青年學者獎”每年評審1次,委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科學二處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評審,每次評選0~2名,2016年度獎金為人民幣壹萬元/人(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