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蓉

侯蓉

侯蓉,女,漢族,生於1968年5月,碩士研究生,1994年7月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現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目錄

簡介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
侯蓉
侯蓉,女,漢族,生於1968年5月,碩士研究生,1994年7月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199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成都市勞動模範、四川省勞動模範、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動物繁殖學會理事。作為世界瀕危物種保護的象徵,大熊貓在科學和生態上具有特殊的價值,對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人類的繁衍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是同自然界的萬物相伴相生的。可以說,大熊貓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如果這一物種在今天滅絕了,將是全人類的損失。
事迹 我國政府對大熊貓的繁育和保護極為重視,多年來,在財力困難的情況下,眾多科研人員全力投入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他們在大熊貓繁育和保護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侯蓉同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自1994年作為優秀畢業生分配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工作至今,侯蓉同志在實驗室建設、繁殖科研、大熊貓精子庫、細胞庫的建設、大熊貓的飼養繁殖上潛心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她籌建的“瀕危野生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是一個能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從事野生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研究的高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基地。實驗室吸引了來自日本、英國、美國和國內名校客座研究人員來此合作研究。基於該實驗室建設質量以及取得的突出成績,2007年批准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繁殖科研上,侯蓉同志先後主持、主研國家、省、市以及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共22項,取得科研成果10餘項,發表論文40多篇,成功解決了多項大熊貓保護上的重大技術難題,對大熊貓等珍稀瀕危動物的就地和遷地保護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侯蓉同志對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遺傳資源保存做出了重大貢獻。她負責並具體實施了大熊貓精子庫與細胞庫的建立,建成了國內外最大的大熊貓細胞庫與精子庫,為大熊貓珍貴遺傳資源的保存探索了一條新路。她主持完成的“大熊貓體外授精研究” ,使大熊貓體外受精在世界上首次獲得成功,主創的大熊貓人工繁殖技術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2006年,她克服重重困難,利用創新技術,使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專家多年努力均未取得成功的情況下,讓9歲的大熊貓“倫倫”首次成功產下幼仔,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尊重,為中國贏得了榮譽,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被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特別授予“傑出貢獻獎”。就像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帶動美國科技的起飛一樣,侯蓉同志在大熊貓研究領域的努力不僅大大提升了大熊貓種群數量,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對我國生態文明、生態建設做出了楷模,極大地推動了對大熊貓等瀕危物種、生物多樣性以及環境的保護,在國際上樹立了負責任的環境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