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花蛛

三突花蛛

三突花蛛為蛛形綱蜘蛛目蟹蛛科,伊氏蛛屬的一種不結網遊獵性蜘蛛。三突花蛛一般在草叢或花瓣上守株待兔,捕捉獵物。三突花蛛捕食範圍廣,食物有棉鈴蟲小造橋蟲金剛鑽玉米螟。三突花蛛為中國長江和黃河流域棉區的優勢蜘蛛,分佈於中國除青藏以外廣大地區。

形態特徵


雌蛛

體長4一6毫米。體色多變,有綠、白、黃色。兩眼列均后曲,前側眼較大並靠近,余眼等大,均位於眼丘上。心臟斑心形,長寬幾乎相等。前二對步足長,各步足具爪,有齒3—4個。腹部呈梨形,前寬后窄,腹背斑紋變化較大,有三種基本類型:無斑型、全斑紋型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斑紋型。

雄蛛

體長3—5毫米。背甲紅褐色,兩側各有一條深褐色帶紋,頭胸部邊緣呈深褐色。有2對步足的膝節、脛節后跗節的後端為深棕色。觸肢器短而小,末端近似1個小圓鏡,脛節外側有一指狀突起,頂端分叉,腹側另有1小突起,初看似3個小突起,因此而得名。

幼蛛

三突花蛛
三突花蛛
三突花蛛幼蛛一般蛻皮5次有6個齡期,亦有5個齡期(雄)、8個齡期和9個齡期(雌)。各齡期的特徵:一齡:體長1.20—1.50毫米。全體黃色、透明無斑紋。二列眼均后曲,佔據頭部整個寬度,后眼列>前眼列,除前中眼略小外,其它6眼等大。體毛不直立,背甲處有3—4根刺。頭胸部與腹部幾乎等長,呈圓形。步足粗壯,爪不顯。在卵袋內。二齡:體長在1.90毫米左右。體桔黃色,透明。眼丘出現。體毛和刺直立,胸板桃形,腹部扁平,背面有銀白色斑塊。第I、Ⅱ對步足長於第Ⅲ、Ⅳ對步足。三齡:體長1.70一2.50毫米。頭胸部黃白色或淺綠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腹部長於頭胸部。腹背心臟斑明顯。第I、Ⅱ對步足的顏色較Ⅲ、Ⅳ對的顏色稍深。四齡:體長在2.30—3.40毫米。頭胸部淺綠色或淺黃色,腹部有白、黃、淺綠色組成不規則雲狀斑,心臟斑有的個體不明顯,有的個體呈“干”狀或“三”形。五齡:體長2.90—4.30毫米。雌雄蛛已開始可以區別:雌蛛頭部桔紅色,腹部黃白、黃綠色,鱗狀斑連接較密。腹部呈梨狀,明顯大於頭胸部,出現各種斑紋。少數個體外雌器處已突出。雄蛛體色較雌蛛綠。背甲從側眼向後方呈現出一對褐色環帶。第I、Ⅱ對步足明顯有褐色環紋。觸肢末端已開始膨大呈荷苞狀。六齡:雌體長3.70一6.30毫米。頭胸部白色、米黃色至綠色。腹部黃白色和銀白色,腹側到腹末有斜形環帶,有的個體有斑紋。生殖厴已隱約可見。

生活習性


三突花蛛
三突花蛛
(1)習性:三突花蛛為中國長江和黃河流域棉區的優勢蜘蛛。是不結網遊獵性蜘蛛。體色隨環境而有變化。捕食範圍很廣,在棉株上逐枝、逐葉、逐花進行搜索尋找和捕食害蟲。
(2)歷期:三突花蛛各發育階段的歷期是隨著發生代次和溫度高低不同而有差異。世代歷期:在湖北省武漢市以越冬代歷期為最長,完成一個世代需20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只有77天左右;第一代為94天(表193)。溫度的影響:溫度對發育歷期有較大影響。三突花蛛以32℃恆溫條件下發育的歷期為最短,完成一個世代僅需52.73天;低於此溫度,歷期就延長,如30℃為59.62天,25℃為84.50天,20℃為140.50,15℃為183.60天(表194)。
(3)發育溫區:根據數據,從理論上推算出各個發育階段的溫區範圍是:卵期的發育溫區為9.9566—36.0151℃之間。幼蛛各齡期發育溫區大約在5—38℃之間,最適發育溫區約為27—29℃。幼蛛發育的最低溫度1|缶界點範圍為5—9℃,以一齡幼蛛為最低,是4.9982℃,四齡幼蛛最高,為8.9996℃,幼蛛發育高溫臨界點範圍為34—38℃,以二齡為最低,是33.9723℃,六齡為最高,為38.68℃。全幼蛛期發育的最適溫度應為30℃,最低臨界溫度為7.10℃,高溫臨界溫度為37.10℃。全世代發育的溫度範圍在7.10一38℃之間;高溫臨界溫度為38℃;低溫臨界溫度為7.91℃;發育速率變化的拐點為28℃。
(4)發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三突花蛛卵、雌性幼蛛、雄性幼蛛和全世代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是:10.87℃、7.37℃、7.51℃和7.97℃;有效積溫分別是:109.05日度、1210.72日度、1,047.43日度和1,457.99日度。
(5)壽命:在15—32℃溫區內,三突花蛛成蛛的壽命隨溫度的上升而縮短;雌蛛的壽命長予雄蛛;交配又產卵雌蛛的壽命長於交配未產卵的個體,未交配的雌蛛壽命更短(表195)。
(6)年生活史:三突花蛛在湖北省武漢市以第二代成蛛和第三代幼蛛於11月中、下旬在雜草、枯葉和冬播作物田內越冬。翌年3月中旬開始活動,4月中、下旬開始產卵,在該地區一年可完成2—3個世代。一般雌蛛一年可發生2代,雄蛛大多數發生3代。各世代出現的時間見表196。
(7)捕食:三突花蛛在棉田內捕食範圍較廣。可捕食鱗翅目害蟲的卵、幼蟲和成蟲、葉蟬蚜蟲等。根據我們室內測定(1976),對不同棉蟲的日捕食量:棉鈴蟲卵15.30粒;棉鈴蟲初孵幼蟲40頭;棉蚜23頭;棉二點葉蟬21.50頭;棉小造橋蟲初孵幼蟲9頭,斜紋夜蛾初孵幼蟲8頭。
(8)抗逆能力:三突花蛛耐飢力較強,但其耐飢力大小與溫度、齡期和性別有關。在最適溫區內耐飢力與溫度呈負相關;隨著齡期的增加,耐飢力增加;雌蛛的耐飢力要大於雄蛛。在30℃恆溫條件下,只供水不供食,雌成蛛平均壽命為27.00天,雄成蛛16.80天,二齡幼蛛為6.40天;在25℃恆溫條件下,雌成蛛30天以上,雄成蛛平均25.30天;在35℃恆溫條件下,雌成。蛛平均20.80天;雄成蛛為12.80天。

繁殖方式


根據室內飼養所獲得成蛛,雌蛛佔總蛛數的58.82%,雄蛛佔41.18%。雌雄蛛比為1.43:1。從田間調查(1976—1980),雌蛛佔74.16%,雄蛛只佔25.84%。雌雄蛛比為2.87:1。雌蛛多於雄蛛。當雌蛛亞成蛛蛻下最後一次皮后,當天就可進行交配。在棉田內,交配多在棉葉和棉枝上進行。
交配時,雄蛛伏在雌蛛背面,頭腹呈相同方向。交配一次需10一30分鐘。交配后的雌蛛,可殘食雄蛛。產卵前期:交配后的雌蛛停一段時間就可產卵。產卵前期在15—30℃溫區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縮短:15℃為32天;20℃為24天;25℃為16天;30℃為10天。在自然情況下,第一代平均15天左右;第二代平均10天左右。產卵與護卵:雌蛛在臨產前先做產卵室,在棉田內,首先以蛛絲將棉葉捲起呈一個半圓形的產卵室,然後將卵產在室內。產卵后的雌蛛即伏在卵室內的卵袋上或卵袋附近(仍在卵室內)進行看護。
在護卵期間,雌蛛很少離開卵室,此時若有其它昆蟲、蜘蛛或同種雄蛛接近,它均進行驅趕或捕食之。在整個護卵期間一般不取食,待幼蛛擴散營獨立生活后,雌蛛才離開產卵室,去尋食。未經交配的雌蛛仍可產卵,但不能孵化,而且產的卵袋較少。產卵率:三突花蛛的雌蛛並不是每頭都產卵。造成不能產卵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溫度有一定影響。根據試驗(1989),在20一30℃溫區內,產卵率較高,以28℃恆溫條件下最高,為80%;15℃恆溫下只有33%。根據試驗數據,得出三突花蛛雌蛛理論產卵起點溫度為12.1683℃,產卵終止臨界最高溫度為36.0164℃,產卵率最高的理論適溫度為27.9991℃。產卵袋數:三突花蛛在6種恆溫條件下,每雌一生的平均袋數,以28℃時產卵袋最多,為2.75個,15℃為最低,平均只有1.4個。其6種恆溫條件下的順序是:28℃>25℃>30℃>32℃>20℃>15℃。
在最適宜變溫條件下平均產3個卵袋,最多4個。產卵量:三突花蛛每個卵袋含卵量平均102粒,最多可達180粒以上,最少在50粒。在最適變溫條件下,單雌平均產卵量在300粒左右。但隨溫度不同,產卵量亦有差異:15℃恆溫條件下,單雌平均產卵量為93.6粒;20℃為111.9粒;25℃為223.1粒;28℃為263.3粒;30℃為174.9粒;32℃為103.4粒,以28℃為最高。產卵袋數與產卵總量呈極顯著正相關。孵化率:三突花蛛孵化率的溫區是13.91—35.005℃。溫度由15一25℃就減少,35℃時不能孵化。幼蛛成活率:三突花蛛幼蛛發育到成蛛由於各種因素會造成幼蛛的死亡。其中溫度是很重要的因素。根據試驗(1989),三突花蛛幼蛛存活的最低溫度為-6.04℃,最高溫度為35.56℃。超出這個溫區,幼蛛的成活率為0。幼蛛的死亡率與齡期有關,即死亡率隨齡期的增加而逐漸縮小,以二齡期的死亡率為最高。種群增長指數:三突花蛛種群增長指數,在不同恆溫條件下以25℃時最高,為34.84。依次是:30℃>20℃>32℃>15℃。分佈範圍三突花蛛分佈於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福建、台灣、雲南、上海、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北京、貴州、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