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是一種發生於口腔或外陰黏膜的白色角化性疾病。黏膜白斑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有關。黏膜白斑的表現為病損部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狀灰白色或乳白色的角化性斑片等。黏膜白斑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黏膜白斑不及時治療,長期不愈者少數會發生癌變。黏膜白斑早期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 皮膚性病科
● 黏膜白斑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有關。
● 黏膜白斑可分為口腔黏膜白斑及外陰白斑,主要表現如下。
● 口腔黏膜病損為灰白色或乳白色黏膜改變,表面粗糙,質地柔軟,周圍黏膜較正常。
● 患者自覺局部粗糙、木澀,較周圍黏膜硬。
● 發生在舌部時可有味覺減退。
● 伴有潰瘍時可出現刺激痛、自發痛。
● 皮損為白色或灰白色、灰藍色、紫紅色的角化性斑片。
● 單發或多發,損害特徵與口腔黏膜白斑基本相似,多數患者伴局部瘙癢。
● 因搔抓可繼發濕疹樣變、苔蘚化、皸裂、潰瘍,可引起外陰萎縮狹窄。
● 確診黏膜白斑主要依靠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 查看皮損情況,有助於診斷。通常表現為黏膜部位的灰白色或乳白色片狀改變,可伴有輕度萎縮。
● 切取病變部位的小塊皮膚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通常可見表皮角化過度,角質突出於表面(常類似毛狀),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且在角化不全下方的棘層上部有體積大、淡染、核固縮的氣球狀細胞。
● 醫生診斷黏膜白斑,主要依據臨床癥狀、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口腔或外陰黏膜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狀灰白色或乳白色的角化性斑片等。
●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錶皮角化過度,角質突出於表面(常類似毛狀),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且在角化不全下方的棘層上部有體積大、淡染、核固縮的氣球狀細胞。
● 其他疾病病損部也會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狀灰白色或乳白色的角化性斑片等癥狀,容易與黏膜白斑混淆,這些疾病有扁平苔蘚、白癜風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對於黏膜白斑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治療。
● 全身治療:口服維生素A、維生素E、維A酸等可能有一定療效。
● 局部藥物治療:皮損處外用中、強效皮質類固醇軟膏或鈣調磷酸酶抑製劑(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軟膏)。
● 外陰發生萎縮性改變者女性可用性激素軟膏,如己烯雌酚軟膏、苯甲雌二醇軟膏;男性可用2%丙酸睾酮油膏。
● 發生感染時可用抗生素軟膏,如新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
● 角化增生性者局部可用氟尿嘧啶軟膏、維A酸軟膏等。
● 外陰瘙癢明顯者給予苯唑卡因霜劑等對症治療。
● 考慮癌變者可手術切除。手術力爭徹底,切緣至少距病變外0.5cm。
● 大面積的白斑可在切除後行遊離皮片移植,覆蓋創面。
● 包括冷凍治療、激光治療、淺層X線治療等。
● 黏膜白斑不及時治療,長期不愈者少數可能會發生癌變。
● 黏膜白斑治療難度大,通常難以治癒。面積較小者,手術徹底切除效果較好。
● 黏膜白斑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防治糖尿病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 [1] 李斌,陳達燦。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第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2] 王蕾,蔣紅。實用皮膚病護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3] 郭麗英。臨床皮膚病護理與實踐寶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