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
白鮮皮
徠白鮮皮是芸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白鮮皮藥性寒,味苦。歸膀胱、脾、胃經。白鮮皮含有的化學成分有檸檬苦素類、生物鹼類、黃酮類、甾體、多糖化合物、香豆素類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白鮮皮中梣酮的含量不得少於0.050%,黃柏酮的含量不得少於0.15%。
● 正名:白鮮皮
● 英文名:Baixianpi
● 拉丁名:Dictamni Cortex
● 別稱:北鮮皮、蘚皮
● 白鮮皮具有清熱解毒、祛風燥濕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白鮮皮具有抗菌、殺蟲、抗炎、抗內毒素、止血、升高白細胞、保護血管內皮等作用。
● 白鮮皮可以用於治療濕疹疥癬、濕熱瘡毒、風疹、黃疸尿赤、風濕熱痹、黃水淋漓、小兒驚癇、筋骨痿弱等。
● 對白鮮皮過敏者,禁止使用。
● 脾胃虛寒者,請謹慎服用白鮮皮。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服用白鮮皮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白鮮皮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一定要遵醫囑用藥,以便提高藥效,降低不良反應。
● 白鮮皮煎汁內服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白鮮皮的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
● 白鮮皮和其他藥物煎水外洗患處,可以治療疥癬瘙癢。
● 白鮮皮研成細末外敷患處,可以治療外傷出血。
● 白鮮皮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泡酒飲用。
● ● 五加皮酒: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可以用於關節拘攣疼痛、風濕性關節炎。
● ● 神應酒:有解毒殺蟲、扶正祛邪、祛風止癢的功效,可以用於大風疾等。
● ● 風濕藥酒:具有利濕通絡、祛風活血的功效,可以用於四肢麻木、四肢酸痛、風濕性關節炎。
● 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降低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避免和桔梗、茯苓、萆薢、螵蛸同時服用。
● 目前尚未見文獻報道白鮮皮有毒性作用,資料顯示服用白鮮皮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是,如果長期服用白鮮皮,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白鮮皮多產於我國河南、河北、江西、東北等地區。
● 白鮮皮為捲筒狀的根皮,外表面為淡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細小的縱向皺紋、根痕,以及突出的顆粒狀小點。內表面為類白色,有細小的縱紋。質地脆,折斷時有粉塵。斷面粗糙,為層片狀,剝去外層后,迎光可看到忽閃忽現的亮點。白鮮皮有羊膻氣,有微苦味。
● 好的白鮮皮表皮厚,個頭大,多為灰白色,斷面分層,沒有木心。
● 白鮮皮的飲片為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為淡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突出的顆粒狀小點、細小的皺紋或根痕。內表面為類白色,有細小的縱紋,切面為類白色。有羊膻味,品嘗時有苦味。
● 放於乾燥的容器內,置於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
● 復方青黛丸:具有解毒消斑、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治療血風瘡、白疕、銀屑病、玫瑰糠疹,緩解皮疹顏色鮮紅、鱗屑多、瘙癢等。
● 白癜風膠囊:具有祛風解毒、活血行滯的功效,可以治療氣血不暢、經絡阻隔引起的白癜風。
● 濕毒清膠囊:具有祛風止癢、養血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皮膚乾燥、瘙癢、脫屑、色素沉著等,也可用於皮膚瘙癢症的治療。
● 維婦康洗液:具有除濕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帶下量多、外陰瘙癢、小便短赤、局部灼熱等,也可用於陰道炎的治療。
● 消銀膠囊:具有祛風止癢、清熱涼血、養血潤膚的功效,可以治療血熱風燥型及血虛風燥型白疕。
● 白鮮皮是芸香科植物的根皮,地膚子是藜科植物的果實,兩者的功效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 ● 白鮮皮和地膚子都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疹、風疹等。
● ● 白鮮皮是清熱燥濕葯,清熱燥濕、解毒祛風的功效更強,多用於治療濕熱瘡毒、疥癬、黃疸尿赤、風濕熱痹、黃水淋漓等。地膚子是利水滲濕葯,利尿通淋、清熱利濕的功效更強,多用於治療小便不利、下焦濕熱、外陰濕癢、膀胱濕熱等。
● 誤區:所有人都可以服用白鮮皮
● ● 白鮮皮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疹疥癬、濕熱瘡毒、風疹、黃疸尿赤、風濕熱痹、兒驚癇、筋骨痿弱等多種病證。但白鮮皮苦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影響脾胃功能。因此,脾胃虛寒的人群不適合服用白鮮皮。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5]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