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子

老街子

老街子村隸屬於金源鄉金源村委會,屬於壩區。

村情概況


距離村委. ,距離鄉政府.。土積.,拔米,均溫. ℃,降量毫米,適宜植玉米、稻農。耕畝,均耕.畝;林畝。村轄村組,農戶戶,鄉村,農業,勞,產業。村濟收.元,農均純收元。該村屬貧困村,農收植業。

自然資源


村耕積畝(:田畝,畝),均耕.畝,植玉米、稻;擁林畝;積畝,養殖積畝;荒荒.畝,積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底,、、視、五,燈。戶存飲困質未達標(占農戶%)。戶,線視,擁視農戶戶(占農戶 %、 % .%);裝固擁移農戶戶,擁移農戶戶(占. %%)。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摩托車79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沒有“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農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89畝,有效灌溉率為87.8%。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2.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5.84萬元,佔總收入的49.9%;畜牧業收入76.91萬元,佔總收入的 28.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70頭,肉牛11頭,肉羊45頭);漁業收入4.00萬元,佔總收入的 1.5 %;林業收入5.45萬元,佔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45.18萬元,佔總收入的 16.6 %;工資性收入8.45萬元,佔總收入的 3.1 %。農民人均純收入99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95人(占勞動力的 24.2 %),在省內務工189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制種、優質水稻,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5.8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9.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冬早蔬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紅薯種苗基地產業。擁有企業1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94戶,共鄉村人口1413人,其中男性727人,女性686人。其中農業人口1413人,勞動力805人。該村是純漢族村。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人口總數的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85人,參合率 98.1%;享受低保3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沒有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60戶,占農戶總數的15.2%。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老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金源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5,其中小學生120人,中學生85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2006年被評為“尋甸縣首屆民族文藝演出舞獅表演二等獎”等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0.87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沒有籌資額,一事一議籌勞394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低保和經濟收入支出等。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27人,黨員中男黨員23 人,女黨員4人。該村有團員8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道路基礎設施差,基本農田水利化程度低。2、人畜飲水困難。3、泥石流危害嚴重,村內無消防設施。4、無村級圖書室,文化娛樂場所年久失修,無資金修復。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解決人飲問題,新架設人飲管線約12公里。2、加大村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硬化村中路面。3、加大基本農田道路、水利設施建設。4、新建紅薯種苗基地,提高玉米制種、冬早蔬菜、生薑、大蒜的種植技術。5、新建村級圖書室,提高群眾運用科學技術知識。6、提高生豬養殖技術。